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化学-->
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是一种常用的日用化学品.在实验室里,可用如图所示装置,以氯化钠、二氧化碳、氨等为原料制备纯碱.实验时,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再向各仪器中加入试
题目详情
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是一种常用的日用化学品.在实验室里,可用如图所示装置,以氯化钠、二氧化碳、氨等为原料制备纯碱.实验时,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再向各仪器中加入试剂,打开启普发生器(装置A)活塞,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制备纯碱.请回答以下有关问题:![]() (1)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实验时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C装置的锥形瓶中,装有含氨的饱和食盐水,则溶液1应为______,溶液2应为______. (2)实验中,要注意控制二氧化碳的通入速度(以出现能数得清的连续气泡为好)和水浴的温度.实验中不能过快的通入二氧化碳的目的是______.化学实验中水浴加热法的优点为______. 实验时,锥形瓶中产生了NH 4 HCO 3 、NaCl、NaHCO 3 和NH 4 Cl的混合液.右表是四种化合物在部分温度下的溶解度.由表中数据可知,反应时水浴的温度不能超过______℃.反应结束,将反应混合液冷却到15℃左右,析出的固体应主要含有______(填化学式).
|
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是一种常用的日用化学品.在实验室里,可用如图所示装置,以氯化钠、二氧化碳、氨等为原料制备纯碱.实验时,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再向各仪器中加入试剂,打开启普发生器(装置A)活塞,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制备纯碱.请回答以下有关问题:![]() (1)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实验时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C装置的锥形瓶中,装有含氨的饱和食盐水,则溶液1应为______,溶液2应为______. (2)实验中,要注意控制二氧化碳的通入速度(以出现能数得清的连续气泡为好)和水浴的温度.实验中不能过快的通入二氧化碳的目的是______.化学实验中水浴加热法的优点为______. 实验时,锥形瓶中产生了NH 4 HCO 3 、NaCl、NaHCO 3 和NH 4 Cl的混合液.右表是四种化合物在部分温度下的溶解度.由表中数据可知,反应时水浴的温度不能超过______℃.反应结束,将反应混合液冷却到15℃左右,析出的固体应主要含有______(填化学式).
|

(1)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实验时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C装置的锥形瓶中,装有含氨的饱和食盐水,则溶液1应为______,溶液2应为______.
(2)实验中,要注意控制二氧化碳的通入速度(以出现能数得清的连续气泡为好)和水浴的温度.实验中不能过快的通入二氧化碳的目的是______.化学实验中水浴加热法的优点为______.
实验时,锥形瓶中产生了NH 4 HCO 3 、NaCl、NaHCO 3 和NH 4 Cl的混合液.右表是四种化合物在部分温度下的溶解度.由表中数据可知,反应时水浴的温度不能超过______℃.反应结束,将反应混合液冷却到15℃左右,析出的固体应主要含有______(填化学式).
温度 | 10℃ | 20℃ | 30℃ | 40℃ |
氯化钠 | 35.8 | 36.0 | 36.3 | 36.6 |
碳酸氢铵 | 15.8 | 21.0 | 27.0 | 分解 |
碳酸氢钠 | 8.1 | 9.6 | 11.1 | 12.7 |
氯化铵 | 33.3 | 37.2 | 41.4 | 45.8 |

(1)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实验时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C装置的锥形瓶中,装有含氨的饱和食盐水,则溶液1应为______,溶液2应为______.
(2)实验中,要注意控制二氧化碳的通入速度(以出现能数得清的连续气泡为好)和水浴的温度.实验中不能过快的通入二氧化碳的目的是______.化学实验中水浴加热法的优点为______.
实验时,锥形瓶中产生了NH 4 HCO 3 、NaCl、NaHCO 3 和NH 4 Cl的混合液.右表是四种化合物在部分温度下的溶解度.由表中数据可知,反应时水浴的温度不能超过______℃.反应结束,将反应混合液冷却到15℃左右,析出的固体应主要含有______(填化学式).
温度 | 10℃ | 20℃ | 30℃ | 40℃ |
氯化钠 | 35.8 | 36.0 | 36.3 | 36.6 |
碳酸氢铵 | 15.8 | 21.0 | 27.0 | 分解 |
碳酸氢钠 | 8.1 | 9.6 | 11.1 | 12.7 |
氯化铵 | 33.3 | 37.2 | 41.4 | 45.8 |

(1)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实验时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C装置的锥形瓶中,装有含氨的饱和食盐水,则溶液1应为______,溶液2应为______.
(2)实验中,要注意控制二氧化碳的通入速度(以出现能数得清的连续气泡为好)和水浴的温度.实验中不能过快的通入二氧化碳的目的是______.化学实验中水浴加热法的优点为______.
实验时,锥形瓶中产生了NH 4 HCO 3 、NaCl、NaHCO 3 和NH 4 Cl的混合液.右表是四种化合物在部分温度下的溶解度.由表中数据可知,反应时水浴的温度不能超过______℃.反应结束,将反应混合液冷却到15℃左右,析出的固体应主要含有______(填化学式).
温度 | 10℃ | 20℃ | 30℃ | 40℃ |
氯化钠 | 35.8 | 36.0 | 36.3 | 36.6 |
碳酸氢铵 | 15.8 | 21.0 | 27.0 | 分解 |
碳酸氢钠 | 8.1 | 9.6 | 11.1 | 12.7 |
氯化铵 | 33.3 | 37.2 | 41.4 | 45.8 |

(1)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实验时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C装置的锥形瓶中,装有含氨的饱和食盐水,则溶液1应为______,溶液2应为______.
(2)实验中,要注意控制二氧化碳的通入速度(以出现能数得清的连续气泡为好)和水浴的温度.实验中不能过快的通入二氧化碳的目的是______.化学实验中水浴加热法的优点为______.
实验时,锥形瓶中产生了NH 4 HCO 3 、NaCl、NaHCO 3 和NH 4 Cl的混合液.右表是四种化合物在部分温度下的溶解度.由表中数据可知,反应时水浴的温度不能超过______℃.反应结束,将反应混合液冷却到15℃左右,析出的固体应主要含有______(填化学式).
温度 | 10℃ | 20℃ | 30℃ | 40℃ |
氯化钠 | 35.8 | 36.0 | 36.3 | 36.6 |
碳酸氢铵 | 15.8 | 21.0 | 27.0 | 分解 |
碳酸氢钠 | 8.1 | 9.6 | 11.1 | 12.7 |
氯化铵 | 33.3 | 37.2 | 41.4 | 45.8 |

4 3 3 4
温度 | 10℃ | 20℃ | 30℃ | 40℃ |
氯化钠 | 35.8 | 36.0 | 36.3 | 36.6 |
碳酸氢铵 | 15.8 | 21.0 | 27.0 | 分解 |
碳酸氢钠 | 8.1 | 9.6 | 11.1 | 12.7 |
氯化铵 | 33.3 | 37.2 | 41.4 | 45.8 |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 3
Na 2 CO 3 +H 2 O+CO 2 ↑; A装置是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利用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 3 +2HCl=CaCl 2 +H 2 O+CO 2 ↑;为避免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进入C影响晶体析出,先通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氯化氢;反应过程中氨气是污染气体,不能排放到大气中,需要进行尾气吸收;
故答案为:2NaHCO 3
Na 2 CO 3 +H 2 O+CO 2 ↑;
CaCO 3 +2HCl=CaCl 2 +H 2 O+CO 2 ↑; 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稀硫酸;
(2)实验中,要注意控制二氧化碳的通入速度(以出现能数得清的连续气泡为好)和水浴的温度.实验中不能过快的通入二氧化碳的目的是:增大二氧化碳的吸收率; 水浴加热的优点是:利于控制反应体系的温度和使其受热均匀;依据图表数据分析,水浴温度不能超过40°C,因为温度再高碳酸氢铵分解,碳酸氢钠晶体不利于析出;将反应混合液冷却到15℃左右,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最小,析出的固体应主要含有NaHCO 3 ;
故答案为:增大二氧化碳的吸收率;利于控制反应体系的温度和使其受热均匀;40; NaHCO 3 ;
(3)电解饱和食盐水,阴极氢离子得到电子生成氢气,电极附近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氢原子氢氧化钠在阴极附近生成;
故答案为:阴; 该极区氢离子放电,产生出氢氧根离子; (1)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 3
Na 2 CO 3 +H 2 O+CO 2 ↑; A装置是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利用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 3 +2HCl=CaCl 2 +H 2 O+CO 2 ↑;为避免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进入C影响晶体析出,先通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氯化氢;反应过程中氨气是污染气体,不能排放到大气中,需要进行尾气吸收;
故答案为:2NaHCO 3
Na 2 CO 3 +H 2 O+CO 2 ↑;
CaCO 3 +2HCl=CaCl 2 +H 2 O+CO 2 ↑; 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稀硫酸;
(2)实验中,要注意控制二氧化碳的通入速度(以出现能数得清的连续气泡为好)和水浴的温度.实验中不能过快的通入二氧化碳的目的是:增大二氧化碳的吸收率; 水浴加热的优点是:利于控制反应体系的温度和使其受热均匀;依据图表数据分析,水浴温度不能超过40°C,因为温度再高碳酸氢铵分解,碳酸氢钠晶体不利于析出;将反应混合液冷却到15℃左右,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最小,析出的固体应主要含有NaHCO 3 ;
故答案为:增大二氧化碳的吸收率;利于控制反应体系的温度和使其受热均匀;40; NaHCO 3 ;
(3)电解饱和食盐水,阴极氢离子得到电子生成氢气,电极附近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氢原子氢氧化钠在阴极附近生成;
故答案为:阴; 该极区氢离子放电,产生出氢氧根离子; (1)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 3
Na 2 CO 3 +H 2 O+CO 2 ↑; A装置是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利用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 3 +2HCl=CaCl 2 +H 2 O+CO 2 ↑;为避免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进入C影响晶体析出,先通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氯化氢;反应过程中氨气是污染气体,不能排放到大气中,需要进行尾气吸收;
故答案为:2NaHCO 3
Na 2 CO 3 +H 2 O+CO 2 ↑;
CaCO 3 +2HCl=CaCl 2 +H 2 O+CO 2 ↑; 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稀硫酸;
(2)实验中,要注意控制二氧化碳的通入速度(以出现能数得清的连续气泡为好)和水浴的温度.实验中不能过快的通入二氧化碳的目的是:增大二氧化碳的吸收率; 水浴加热的优点是:利于控制反应体系的温度和使其受热均匀;依据图表数据分析,水浴温度不能超过40°C,因为温度再高碳酸氢铵分解,碳酸氢钠晶体不利于析出;将反应混合液冷却到15℃左右,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最小,析出的固体应主要含有NaHCO 3 ;
故答案为:增大二氧化碳的吸收率;利于控制反应体系的温度和使其受热均匀;40; NaHCO 3 ;
(3)电解饱和食盐水,阴极氢离子得到电子生成氢气,电极附近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氢原子氢氧化钠在阴极附近生成;
故答案为:阴; 该极区氢离子放电,产生出氢氧根离子; (1)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 3 3
Na 2 CO 3 +H 2 O+CO 2 ↑; A装置是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利用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 3 +2HCl=CaCl 2 +H 2 O+CO 2 ↑;为避免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进入C影响晶体析出,先通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氯化氢;反应过程中氨气是污染气体,不能排放到大气中,需要进行尾气吸收;
故答案为:2NaHCO 3
Na 2 CO 3 +H 2 O+CO 2 ↑;
CaCO 3 +2HCl=CaCl 2 +H 2 O+CO 2 ↑; 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稀硫酸;
(2)实验中,要注意控制二氧化碳的通入速度(以出现能数得清的连续气泡为好)和水浴的温度.实验中不能过快的通入二氧化碳的目的是:增大二氧化碳的吸收率; 水浴加热的优点是:利于控制反应体系的温度和使其受热均匀;依据图表数据分析,水浴温度不能超过40°C,因为温度再高碳酸氢铵分解,碳酸氢钠晶体不利于析出;将反应混合液冷却到15℃左右,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最小,析出的固体应主要含有NaHCO 3 ;
故答案为:增大二氧化碳的吸收率;利于控制反应体系的温度和使其受热均匀;40; NaHCO 3 ;
(3)电解饱和食盐水,阴极氢离子得到电子生成氢气,电极附近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氢原子氢氧化钠在阴极附近生成;
故答案为:阴; 该极区氢离子放电,产生出氢氧根离子;
△ . △ △ △ . . . Na 2 2 CO 3 3 +H 2 2 O+CO 2 2 ↑; A装置是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利用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 3 3 +2HCl=CaCl 2 2 +H 2 2 O+CO 2 2 ↑;为避免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进入C影响晶体析出,先通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氯化氢;反应过程中氨气是污染气体,不能排放到大气中,需要进行尾气吸收;
故答案为:2NaHCO 3 3
Na 2 CO 3 +H 2 O+CO 2 ↑;
CaCO 3 +2HCl=CaCl 2 +H 2 O+CO 2 ↑; 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稀硫酸;
(2)实验中,要注意控制二氧化碳的通入速度(以出现能数得清的连续气泡为好)和水浴的温度.实验中不能过快的通入二氧化碳的目的是:增大二氧化碳的吸收率; 水浴加热的优点是:利于控制反应体系的温度和使其受热均匀;依据图表数据分析,水浴温度不能超过40°C,因为温度再高碳酸氢铵分解,碳酸氢钠晶体不利于析出;将反应混合液冷却到15℃左右,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最小,析出的固体应主要含有NaHCO 3 ;
故答案为:增大二氧化碳的吸收率;利于控制反应体系的温度和使其受热均匀;40; NaHCO 3 ;
(3)电解饱和食盐水,阴极氢离子得到电子生成氢气,电极附近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氢原子氢氧化钠在阴极附近生成;
故答案为:阴; 该极区氢离子放电,产生出氢氧根离子;
△ . △ △ △ . . . Na 2 2 CO 3 3 +H 2 2 O+CO 2 2 ↑;
CaCO 3 3 +2HCl=CaCl 2 2 +H 2 2 O+CO 2 2 ↑; 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稀硫酸;
(2)实验中,要注意控制二氧化碳的通入速度(以出现能数得清的连续气泡为好)和水浴的温度.实验中不能过快的通入二氧化碳的目的是:增大二氧化碳的吸收率; 水浴加热的优点是:利于控制反应体系的温度和使其受热均匀;依据图表数据分析,水浴温度不能超过40°C,因为温度再高碳酸氢铵分解,碳酸氢钠晶体不利于析出;将反应混合液冷却到15℃左右,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最小,析出的固体应主要含有NaHCO 3 3 ;
故答案为:增大二氧化碳的吸收率;利于控制反应体系的温度和使其受热均匀;40; NaHCO 3 3 ;
(3)电解饱和食盐水,阴极氢离子得到电子生成氢气,电极附近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氢原子氢氧化钠在阴极附近生成;
故答案为:阴; 该极区氢离子放电,产生出氢氧根离子;
(1)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 3
故答案为:2NaHCO 3
CaCO 3 +2HCl=CaCl 2 +H 2 O+CO 2 ↑; 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稀硫酸; (2)实验中,要注意控制二氧化碳的通入速度(以出现能数得清的连续气泡为好)和水浴的温度.实验中不能过快的通入二氧化碳的目的是:增大二氧化碳的吸收率; 水浴加热的优点是:利于控制反应体系的温度和使其受热均匀;依据图表数据分析,水浴温度不能超过40°C,因为温度再高碳酸氢铵分解,碳酸氢钠晶体不利于析出;将反应混合液冷却到15℃左右,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最小,析出的固体应主要含有NaHCO 3 ; 故答案为:增大二氧化碳的吸收率;利于控制反应体系的温度和使其受热均匀;40; NaHCO 3 ; (3)电解饱和食盐水,阴极氢离子得到电子生成氢气,电极附近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氢原子氢氧化钠在阴极附近生成; 故答案为:阴; 该极区氢离子放电,产生出氢氧根离子; |
| ||
故答案为:2NaHCO 3
| ||
CaCO 3 +2HCl=CaCl 2 +H 2 O+CO 2 ↑; 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稀硫酸;
(2)实验中,要注意控制二氧化碳的通入速度(以出现能数得清的连续气泡为好)和水浴的温度.实验中不能过快的通入二氧化碳的目的是:增大二氧化碳的吸收率; 水浴加热的优点是:利于控制反应体系的温度和使其受热均匀;依据图表数据分析,水浴温度不能超过40°C,因为温度再高碳酸氢铵分解,碳酸氢钠晶体不利于析出;将反应混合液冷却到15℃左右,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最小,析出的固体应主要含有NaHCO 3 ;
故答案为:增大二氧化碳的吸收率;利于控制反应体系的温度和使其受热均匀;40; NaHCO 3 ;
(3)电解饱和食盐水,阴极氢离子得到电子生成氢气,电极附近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氢原子氢氧化钠在阴极附近生成;
故答案为:阴; 该极区氢离子放电,产生出氢氧根离子;
| ||
故答案为:2NaHCO 3
| ||
CaCO 3 +2HCl=CaCl 2 +H 2 O+CO 2 ↑; 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稀硫酸;
(2)实验中,要注意控制二氧化碳的通入速度(以出现能数得清的连续气泡为好)和水浴的温度.实验中不能过快的通入二氧化碳的目的是:增大二氧化碳的吸收率; 水浴加热的优点是:利于控制反应体系的温度和使其受热均匀;依据图表数据分析,水浴温度不能超过40°C,因为温度再高碳酸氢铵分解,碳酸氢钠晶体不利于析出;将反应混合液冷却到15℃左右,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最小,析出的固体应主要含有NaHCO 3 ;
故答案为:增大二氧化碳的吸收率;利于控制反应体系的温度和使其受热均匀;40; NaHCO 3 ;
(3)电解饱和食盐水,阴极氢离子得到电子生成氢气,电极附近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氢原子氢氧化钠在阴极附近生成;
故答案为:阴; 该极区氢离子放电,产生出氢氧根离子;
| ||
故答案为:2NaHCO 3
| ||
CaCO 3 +2HCl=CaCl 2 +H 2 O+CO 2 ↑; 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稀硫酸;
(2)实验中,要注意控制二氧化碳的通入速度(以出现能数得清的连续气泡为好)和水浴的温度.实验中不能过快的通入二氧化碳的目的是:增大二氧化碳的吸收率; 水浴加热的优点是:利于控制反应体系的温度和使其受热均匀;依据图表数据分析,水浴温度不能超过40°C,因为温度再高碳酸氢铵分解,碳酸氢钠晶体不利于析出;将反应混合液冷却到15℃左右,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最小,析出的固体应主要含有NaHCO 3 ;
故答案为:增大二氧化碳的吸收率;利于控制反应体系的温度和使其受热均匀;40; NaHCO 3 ;
(3)电解饱和食盐水,阴极氢离子得到电子生成氢气,电极附近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氢原子氢氧化钠在阴极附近生成;
故答案为:阴; 该极区氢离子放电,产生出氢氧根离子;
| ||
故答案为:2NaHCO 3
| ||
CaCO 3 +2HCl=CaCl 2 +H 2 O+CO 2 ↑; 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稀硫酸;
(2)实验中,要注意控制二氧化碳的通入速度(以出现能数得清的连续气泡为好)和水浴的温度.实验中不能过快的通入二氧化碳的目的是:增大二氧化碳的吸收率; 水浴加热的优点是:利于控制反应体系的温度和使其受热均匀;依据图表数据分析,水浴温度不能超过40°C,因为温度再高碳酸氢铵分解,碳酸氢钠晶体不利于析出;将反应混合液冷却到15℃左右,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最小,析出的固体应主要含有NaHCO 3 ;
故答案为:增大二氧化碳的吸收率;利于控制反应体系的温度和使其受热均匀;40; NaHCO 3 ;
(3)电解饱和食盐水,阴极氢离子得到电子生成氢气,电极附近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氢原子氢氧化钠在阴极附近生成;
故答案为:阴; 该极区氢离子放电,产生出氢氧根离子;
| ||
△ |
. |
△ |
. |
△ |
. |
△ |
. |
故答案为:2NaHCO 3 3
| ||
CaCO 3 +2HCl=CaCl 2 +H 2 O+CO 2 ↑; 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稀硫酸;
(2)实验中,要注意控制二氧化碳的通入速度(以出现能数得清的连续气泡为好)和水浴的温度.实验中不能过快的通入二氧化碳的目的是:增大二氧化碳的吸收率; 水浴加热的优点是:利于控制反应体系的温度和使其受热均匀;依据图表数据分析,水浴温度不能超过40°C,因为温度再高碳酸氢铵分解,碳酸氢钠晶体不利于析出;将反应混合液冷却到15℃左右,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最小,析出的固体应主要含有NaHCO 3 ;
故答案为:增大二氧化碳的吸收率;利于控制反应体系的温度和使其受热均匀;40; NaHCO 3 ;
(3)电解饱和食盐水,阴极氢离子得到电子生成氢气,电极附近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氢原子氢氧化钠在阴极附近生成;
故答案为:阴; 该极区氢离子放电,产生出氢氧根离子;
| ||
△ |
. |
△ |
. |
△ |
. |
△ |
. |
CaCO 3 3 +2HCl=CaCl 2 2 +H 2 2 O+CO 2 2 ↑; 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稀硫酸;
(2)实验中,要注意控制二氧化碳的通入速度(以出现能数得清的连续气泡为好)和水浴的温度.实验中不能过快的通入二氧化碳的目的是:增大二氧化碳的吸收率; 水浴加热的优点是:利于控制反应体系的温度和使其受热均匀;依据图表数据分析,水浴温度不能超过40°C,因为温度再高碳酸氢铵分解,碳酸氢钠晶体不利于析出;将反应混合液冷却到15℃左右,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最小,析出的固体应主要含有NaHCO 3 3 ;
故答案为:增大二氧化碳的吸收率;利于控制反应体系的温度和使其受热均匀;40; NaHCO 3 3 ;
(3)电解饱和食盐水,阴极氢离子得到电子生成氢气,电极附近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氢原子氢氧化钠在阴极附近生成;
故答案为:阴; 该极区氢离子放电,产生出氢氧根离子;
看了 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是一种...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因为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可用于食品包装袋内防 2020-05-13 …
DES密码体制中加密和解密用的是相同的算法,加密和解密时所采用的密钥也是相同的。 2020-05-31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铅的密度比铁大,用铅制作菜刀、锤子比铁更好B.银的导电性比铜好,所以应该用 2020-06-06 …
某实验爱好者设计了模拟路灯光控电路,利用光敏电阻作为光传感器,配合使用斯密特触发器来控制电路,他设 2020-06-25 …
下列有关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错误的是()A.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是样方法取样的常用方法B.调查作 2020-07-03 …
翻译短句2一方和其技术人员在合同履行过程中所获得或接触到的任何保密信息,另一方有义务予以保密,未经 2020-07-21 …
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错误的是A.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取样的关键是做到随机取样B.样方 2020-08-01 …
)(2)若纯水密度已知,请你写出b步骤中所需用的测量仪器及对应测量的物理量.(3)步骤c中,若水面在 2020-10-30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铅的密度比铁大,用铅制作菜刀、锤子比铁更好B.银的导电性比铜好,所以应该用银 2020-11-01 …
某实验爱好者设计了模拟路灯光控电路,利用光敏电阻作为光传感器,配合使用斯密特触发器来控制电路,他设计 2020-11-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