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问一段文言文翻译自东汉以来,道丧文敝,虽以唐贞观致治,几于隆盛,而文章不能革五代之衰.昌黎韩子起布衣麾之,天下翕然复归于正.愈之后二百有余年而得欧阳子,其学推韩愈,以达于孟子.士无
题目详情
问一段文言文翻译
自东汉以来,道丧文敝,虽以唐贞观致治,几于隆盛,而文章不能革五代之衰.昌黎韩子起布衣麾之,天下翕然复归于正.愈之后二百有余年而得欧阳子,其学推韩愈,以达于孟子.士无贤不肖,不谋而同曰:欧阳子,宋之韩愈也.时予乡曾文定公橐其文数十万言来京师,京师之人无知之者,欧阳公见而独异之,初骇其文,复壮其志,由是而子固之名动天下.嗟乎!彼文公者,岂徒以其文章哉?方其迎骨于凤翔也,王公士庶奔走膜呗,而文公冒死极谏,撄万乘之怒而不悔.则文公卫道之严,正气所磅礴,固已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矣.其手扶云汉,章分裳锦,岂偶然哉?欧阳公立朝谠直不回,至其论文,则曰: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若道之充焉,虽行乎天地,入于渊泉,无不之也.不然,以欧公之才,岂不能争裂绮绣,若子云、仲淹辈,诚卫道之心严耳.
我要详细的白话文翻译谢谢!
自东汉以来,道丧文敝,虽以唐贞观致治,几于隆盛,而文章不能革五代之衰.昌黎韩子起布衣麾之,天下翕然复归于正.愈之后二百有余年而得欧阳子,其学推韩愈,以达于孟子.士无贤不肖,不谋而同曰:欧阳子,宋之韩愈也.时予乡曾文定公橐其文数十万言来京师,京师之人无知之者,欧阳公见而独异之,初骇其文,复壮其志,由是而子固之名动天下.嗟乎!彼文公者,岂徒以其文章哉?方其迎骨于凤翔也,王公士庶奔走膜呗,而文公冒死极谏,撄万乘之怒而不悔.则文公卫道之严,正气所磅礴,固已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矣.其手扶云汉,章分裳锦,岂偶然哉?欧阳公立朝谠直不回,至其论文,则曰: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若道之充焉,虽行乎天地,入于渊泉,无不之也.不然,以欧公之才,岂不能争裂绮绣,若子云、仲淹辈,诚卫道之心严耳.
我要详细的白话文翻译谢谢!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自东汉以来,道德日下,文风渐衰,虽然经过唐贞观年间的全面治理,几乎达到隆盛之地,但文章仍然不能革除五代的衰败之气.韩昌黎领导天下贫寒学子力推新尚,这才使得天下的文风逐渐归于正道.韩愈之后二百多年,出了欧阳修,他学道上推崇韩愈,而志求达到孟子的境界.天下贤士不谋而合,共赞道:欧阳先生,就是宋代的韩愈呀!当时我的乡人曾文定先生,带着自己数十万字的文章来到京城,但京城的人却没有知道的.唯独欧阳先生对其另眼相看,起初是对他的文章感到惊讶,进而对其所表达的志向深表赞叹,因此子固之名才誉满天下.呀!这位韩文公,难道仅仅是以文章立身吗?当时宪宗皇帝在凤翔法门寺恭迎佛祖真身指骨的时候,王公大臣、士人百姓都奔走相告,顶礼膜拜,而独有文公冒着生命危险极力劝谏,以致触犯众怒却终而不悔.可见文公捍卫道德之严正,弘扬正气之博大,早已鉴天地高下,关国运盛衰,浩然而独存.他那“手扶云汉、章分裳锦”的才德,难道是偶然得来吗?欧阳先生在朝堂之上正直不曲,他在谈论文章时,这样说:对于道德崇高的人,作文章并不困难.如果道德圆满,无论行走于天地间,还是深入到渊泉下,没有到达不了的.若非如此,以欧阳先生的才能,还不能写出如扬子云、范仲淹一样的华丽文章吗?这只是他捍卫道德之心谨严的缘故.
看了 问一段文言文翻译自东汉以来,...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问一段文言文翻译自东汉以来,道丧文敝,虽以唐贞观致治,几于隆盛,而文章不能革五代之衰.昌黎韩子起布 2020-06-05 …
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倘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 2020-06-1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吾民之智、德、力,经四千年之治化,虽至今日,其短日彰,不可为讳,顾使 2020-06-21 …
梁启超说:“贵族政治者,虽平民政治之蟊贼,然亦君主政治之悍敌也。……贵族之于平民,固少数也;其于君 2020-06-27 …
英语翻译1、昔者先君桓公之地狭于今,修法治,广政教,以霸诸侯.2.知法治所由生,则应时而变;不知法 2020-07-04 …
韩信虽奇,赖萧公而后信。及死,其子葬之桐乡西郊外,民果共为…至今不绝。翻译。速度 2020-07-06 …
上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倘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 2020-11-23 …
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倘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 2020-12-06 …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虽死犹存”主要是指()A、统一 2020-12-07 …
由于外在环境和自身条件的局限,下列哪些同学的理想和现实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①杨惠认为自己容貌出众,歌 2020-12-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