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和解析
A、根据P=UI可得,两灯泡的额定电流分别为:
I
11=
==,I2===A,
根据欧姆定律可得,两灯泡的电阻分别为:
R1===18Ω,R2===18Ω,则两灯丝电阻相同,故A错误;
B、开关闭合后,当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P从a端向b端滑动的过程中,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小,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小,根据I=可知:电流变大,两灯都变亮,由于I2<I1,则首先达到L2正常发光时的电流,所以L2首先正常发光,故B正确;
C、由于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通过两灯丝的电流相同,两灯丝电阻也相同,且灯泡的亮暗取决于实际功率的大小,根据P=I2R可知两灯泡的实际功率相等,所以亮度一样,故C错误;
D、当滑片P移到b端时,由两灯丝电阻相同和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的特点,根据U=IR可知:两灯两端电压相等,为电源电压的一半,即为×18V=9V,故与灯泡的额定电压都不相等,所以不能正常发光,故D错误.
故选B. | P1 |
| U1 |
| P1 |
P1 | P
11
| U1 |
U1 | U
11=
=,I2===A,
根据欧姆定律可得,两灯泡的电阻分别为:
R1===18Ω,R2===18Ω,则两灯丝电阻相同,故A错误;
B、开关闭合后,当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P从a端向b端滑动的过程中,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小,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小,根据I=可知:电流变大,两灯都变亮,由于I2<I1,则首先达到L2正常发光时的电流,所以L2首先正常发光,故B正确;
C、由于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通过两灯丝的电流相同,两灯丝电阻也相同,且灯泡的亮暗取决于实际功率的大小,根据P=I2R可知两灯泡的实际功率相等,所以亮度一样,故C错误;
D、当滑片P移到b端时,由两灯丝电阻相同和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的特点,根据U=IR可知:两灯两端电压相等,为电源电压的一半,即为×18V=9V,故与灯泡的额定电压都不相等,所以不能正常发光,故D错误.
故选B. | 8W |
| 12V |
| 8W |
8W | 8W
| 12V |
12V | 12V=
,I2===A,
根据欧姆定律可得,两灯泡的电阻分别为:
R1===18Ω,R2===18Ω,则两灯丝电阻相同,故A错误;
B、开关闭合后,当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P从a端向b端滑动的过程中,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小,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小,根据I=可知:电流变大,两灯都变亮,由于I2<I1,则首先达到L2正常发光时的电流,所以L2首先正常发光,故B正确;
C、由于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通过两灯丝的电流相同,两灯丝电阻也相同,且灯泡的亮暗取决于实际功率的大小,根据P=I2R可知两灯泡的实际功率相等,所以亮度一样,故C错误;
D、当滑片P移到b端时,由两灯丝电阻相同和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的特点,根据U=IR可知:两灯两端电压相等,为电源电压的一半,即为×18V=9V,故与灯泡的额定电压都不相等,所以不能正常发光,故D错误.
故选B. | 2 |
| 3 |
| 2 |
2 | 2
| 3 |
3 | 3,I
22=
==A,
根据欧姆定律可得,两灯泡的电阻分别为:
R1===18Ω,R2===18Ω,则两灯丝电阻相同,故A错误;
B、开关闭合后,当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P从a端向b端滑动的过程中,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小,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小,根据I=可知:电流变大,两灯都变亮,由于I2<I1,则首先达到L2正常发光时的电流,所以L2首先正常发光,故B正确;
C、由于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通过两灯丝的电流相同,两灯丝电阻也相同,且灯泡的亮暗取决于实际功率的大小,根据P=I2R可知两灯泡的实际功率相等,所以亮度一样,故C错误;
D、当滑片P移到b端时,由两灯丝电阻相同和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的特点,根据U=IR可知:两灯两端电压相等,为电源电压的一半,即为×18V=9V,故与灯泡的额定电压都不相等,所以不能正常发光,故D错误.
故选B. | P2 |
| U2 |
| P2 |
P2 | P
22
| U2 |
U2 | U
22=
=A,
根据欧姆定律可得,两灯泡的电阻分别为:
R1===18Ω,R2===18Ω,则两灯丝电阻相同,故A错误;
B、开关闭合后,当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P从a端向b端滑动的过程中,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小,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小,根据I=可知:电流变大,两灯都变亮,由于I2<I1,则首先达到L2正常发光时的电流,所以L2首先正常发光,故B正确;
C、由于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通过两灯丝的电流相同,两灯丝电阻也相同,且灯泡的亮暗取决于实际功率的大小,根据P=I2R可知两灯泡的实际功率相等,所以亮度一样,故C错误;
D、当滑片P移到b端时,由两灯丝电阻相同和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的特点,根据U=IR可知:两灯两端电压相等,为电源电压的一半,即为×18V=9V,故与灯泡的额定电压都不相等,所以不能正常发光,故D错误.
故选B. | 2W |
| 6V |
| 2W |
2W | 2W
| 6V |
6V | 6V=
A,
根据欧姆定律可得,两灯泡的电阻分别为:
R1===18Ω,R2===18Ω,则两灯丝电阻相同,故A错误;
B、开关闭合后,当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P从a端向b端滑动的过程中,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小,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小,根据I=可知:电流变大,两灯都变亮,由于I2<I1,则首先达到L2正常发光时的电流,所以L2首先正常发光,故B正确;
C、由于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通过两灯丝的电流相同,两灯丝电阻也相同,且灯泡的亮暗取决于实际功率的大小,根据P=I2R可知两灯泡的实际功率相等,所以亮度一样,故C错误;
D、当滑片P移到b端时,由两灯丝电阻相同和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的特点,根据U=IR可知:两灯两端电压相等,为电源电压的一半,即为×18V=9V,故与灯泡的额定电压都不相等,所以不能正常发光,故D错误.
故选B. | 1 |
| 3 |
| 1 |
1 | 1
| 3 |
3 | 3A,
根据欧姆定律可得,两灯泡的电阻分别为:
R
11=
==18Ω,R2===18Ω,则两灯丝电阻相同,故A错误;
B、开关闭合后,当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P从a端向b端滑动的过程中,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小,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小,根据I=可知:电流变大,两灯都变亮,由于I2<I1,则首先达到L2正常发光时的电流,所以L2首先正常发光,故B正确;
C、由于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通过两灯丝的电流相同,两灯丝电阻也相同,且灯泡的亮暗取决于实际功率的大小,根据P=I2R可知两灯泡的实际功率相等,所以亮度一样,故C错误;
D、当滑片P移到b端时,由两灯丝电阻相同和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的特点,根据U=IR可知:两灯两端电压相等,为电源电压的一半,即为×18V=9V,故与灯泡的额定电压都不相等,所以不能正常发光,故D错误.
故选B. | U1 |
| I1 |
| U1 |
U1 | U
11
| I1 |
I1 | I
11=
=18Ω,R2===18Ω,则两灯丝电阻相同,故A错误;
B、开关闭合后,当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P从a端向b端滑动的过程中,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小,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小,根据I=可知:电流变大,两灯都变亮,由于I2<I1,则首先达到L2正常发光时的电流,所以L2首先正常发光,故B正确;
C、由于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通过两灯丝的电流相同,两灯丝电阻也相同,且灯泡的亮暗取决于实际功率的大小,根据P=I2R可知两灯泡的实际功率相等,所以亮度一样,故C错误;
D、当滑片P移到b端时,由两灯丝电阻相同和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的特点,根据U=IR可知:两灯两端电压相等,为电源电压的一半,即为×18V=9V,故与灯泡的额定电压都不相等,所以不能正常发光,故D错误.
故选B. | 12V |
| A |
| 12V |
12V | 12V
| A |
A | | 2 |
| 3 |
| 2 |
2 | 2
| 3 |
3 | 3A=18Ω,R
22=
==18Ω,则两灯丝电阻相同,故A错误;
B、开关闭合后,当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P从a端向b端滑动的过程中,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小,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小,根据I=可知:电流变大,两灯都变亮,由于I2<I1,则首先达到L2正常发光时的电流,所以L2首先正常发光,故B正确;
C、由于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通过两灯丝的电流相同,两灯丝电阻也相同,且灯泡的亮暗取决于实际功率的大小,根据P=I2R可知两灯泡的实际功率相等,所以亮度一样,故C错误;
D、当滑片P移到b端时,由两灯丝电阻相同和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的特点,根据U=IR可知:两灯两端电压相等,为电源电压的一半,即为×18V=9V,故与灯泡的额定电压都不相等,所以不能正常发光,故D错误.
故选B. | U2 |
| I2 |
| U2 |
U2 | U
22
| I2 |
I2 | I
22=
=18Ω,则两灯丝电阻相同,故A错误;
B、开关闭合后,当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P从a端向b端滑动的过程中,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小,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小,根据I=可知:电流变大,两灯都变亮,由于I2<I1,则首先达到L2正常发光时的电流,所以L2首先正常发光,故B正确;
C、由于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通过两灯丝的电流相同,两灯丝电阻也相同,且灯泡的亮暗取决于实际功率的大小,根据P=I2R可知两灯泡的实际功率相等,所以亮度一样,故C错误;
D、当滑片P移到b端时,由两灯丝电阻相同和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的特点,根据U=IR可知:两灯两端电压相等,为电源电压的一半,即为×18V=9V,故与灯泡的额定电压都不相等,所以不能正常发光,故D错误.
故选B. | 6V |
| A |
| 6V |
6V | 6V
| A |
A | | 1 |
| 3 |
| 1 |
1 | 1
| 3 |
3 | 3A=18Ω,则两灯丝电阻相同,故A错误;
B、开关闭合后,当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P从a端向b端滑动的过程中,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小,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小,根据I=
可知:电流变大,两灯都变亮,由于I2<I1,则首先达到L2正常发光时的电流,所以L2首先正常发光,故B正确;
C、由于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通过两灯丝的电流相同,两灯丝电阻也相同,且灯泡的亮暗取决于实际功率的大小,根据P=I2R可知两灯泡的实际功率相等,所以亮度一样,故C错误;
D、当滑片P移到b端时,由两灯丝电阻相同和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的特点,根据U=IR可知:两灯两端电压相等,为电源电压的一半,即为×18V=9V,故与灯泡的额定电压都不相等,所以不能正常发光,故D错误.
故选B. | U |
| R |
| U |
U | U
| R |
R | R可知:电流变大,两灯都变亮,由于I
22
11,则首先达到L22正常发光时的电流,所以L22首先正常发光,故B正确;
C、由于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通过两灯丝的电流相同,两灯丝电阻也相同,且灯泡的亮暗取决于实际功率的大小,根据P=I22R可知两灯泡的实际功率相等,所以亮度一样,故C错误;
D、当滑片P移到b端时,由两灯丝电阻相同和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的特点,根据U=IR可知:两灯两端电压相等,为电源电压的一半,即为×18V=9V,故与灯泡的额定电压都不相等,所以不能正常发光,故D错误.
故选B. | 1 |
| 2 |
| 1 |
1 | 1
| 2 |
2 | 2×18V=9V,故与灯泡的额定电压都不相等,所以不能正常发光,故D错误.
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