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古今中外奉行这种行为准则的事例,要求写清主要事迹.

题目详情
“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古今中外奉行这种行为准则的事例,要求写清主要事迹.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董存瑞舍身炸碉堡
邱少云宁愿火烧也不愿暴露目标
苏武牧羊的故事妇孺皆知.苏武被扣于匈奴后,匈奴贵族先以名利引诱,后以严刑威胁.但苏武始终大义凛然,宁死不屈.匈奴贵族无计可施,便“徙武北海上无人处”.苏武则“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他仍拄着汉朝的旄节,不屈节辱命.他出使时正值壮年,待其归汉之时,已是须发皆白.他成为我国历史上坚持民族气节的著名人物.
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被视为国贼.一位洛阳名医名唤吉平,忠汉室,与汉国舅董承等人共谋诛曹.他打算在为曹操送药时下毒,却不慎泄露了天机.曹操命人痛打吉平,逼他招出何人指使.吉平血流满阶仍只是痛骂曹贼,后撞阶而死.在罗贯中笔下,他是有名的忠义之臣.
清末,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逃往日本.谭嗣同是“有心杀贼,无力回天”.他坚信“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泰然赴死,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名句.
苏武、吉平、谭嗣同三人,为了忠义可以忍受万般折磨,直至献出生命.他们这样做,很大程度上是受了封建正统思想的影响,他们舍生而取的“义”,只能是忠义.
随着历史的发展,“义”字已不再代表“忠义”,而有了新的含义.
黄花冈起义时,大批革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林觉民率敢死队冲进两广总督衙门,与清兵浴血奋战,中弹被俘,从容就义.喻培伦胸前挂满一筐炸弹,冲锋在前,弹尽力竭,后被俘,英勇牺牲.
解放前,由于国民党腐败无能,经济趋于崩溃,洋货充斥市场.著名作家朱自清宁肯饿死也不买美国救济粉,被称为“表现我们民族英雄气概的爱国知识分子”.
如今,我们生活在与他们完全不同的时代里,我们不会像古人那样去“尽忠”,也不会像烈士在腥风血雨中献身.那么,舍生取义于我们又是何意呢?
有人会说,如今这“义”字,既非“忠义”,又非“正义”,而是“义气”.说起义气,自然会联想到“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他们“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关羽死后,张飞难以抑制悲痛,借酒消愁,鞭挞士卒,命其连夜赶制孝服,结果招来杀身之祸.刘备发誓要踏平江东,不顾诸葛亮等人劝阻,率举国之兵讨伐东吴,结果被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几乎全军覆没,他本人也命丧白帝城.刘备和张飞为义气而丧失理智,给自己和国家带来灾难.
在今天和平环境中,我们虽不致牺牲生命,但“舍生取义”并非离我们而去.“舍生”已不限于舍弃生命,也包括与生命同等重要的个人利益.“取义”也已不限于正义,而是包括正义在内的一切公益.这种意义上的舍生取义,虽不像先前的义士、烈士那般气壮山河,但却是不可低估的一朵火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只有平时肯为公益放弃个人利益,在关键时刻才会毫不犹豫地献出生命.
时代呼唤这种精神.只有这种精神在每个人心中牢牢的扎根,我们的国家才有希望,我们的民族才能崛起.
看了 “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舍生...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题。语文学习是一次旅行。在旅行中,你背起行囊,寻mì春天的踪迹,泛舟科  2020-07-15 …

关于《周易》的一点问题,最近无聊看《周易》;如果说,周易是一门依照自然运行规律而总结归纳的一门学问  2020-07-25 …

议论文举例论证中有一种“列举法”,即用简短的语句连续举出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事例证明同一个观点。这样的  2020-08-01 …

议论文举例论证中有一种“列举法”,即用简短的语句连续举出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事例证明同一个观点。这样的  2020-08-01 …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惹事惹事生非形式形形色色B.终生终身大事衷情一见钟情C.行迹行  2020-11-03 …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尘世远离尘事手指首屈一指B、形迹行迹可疑义气意气用事C、暴发爆  2020-11-03 …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不堪不刊之论国事共商国是B.原型原形毕露解疑妙语解颐C.退化蜕化  2020-11-11 …

下列情况的运动物体不能被看作质点的是()A.研究嫦娥2号绕月球飞行的轨迹B.研究飞行中直升飞机的螺旋  2020-11-12 …

“厌学→逃学→辍学→流失社会→劣迹行为→违法犯罪”,几乎是未成年人走向犯罪道路的行为轨迹.这警示我们  2020-11-14 …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近几年,常不乏年轻演员初登银幕便一炮走红,但不久就销声匿迹  2020-1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