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鹊桥仙夜闻杜鹃头三句描写什么样的景特点对下文有什么作用

题目详情
鹊桥仙夜闻杜鹃 头三句描写什么样的景特点对下文有什么作用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游
1、“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茅檐”、“蓬窗”指其简陋的寓所.当然,陆游住所未必如此,这样写无非是形容客居的萧条,读者不必拘执.在这样的寓所里,“晻晻黄昏后,寂寂人定初”,坐在昏黄的灯下,他该是多么寂寥同时作者想象出“连江风雨”、“萧萧暗雨打窗声”.其愁绪便跃然纸上.
2、 “ 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这时他听到了鹃啼,但又不直接写,而是先反衬一笔:莺燕无声使得鹃啼显得分外清晰、刺耳;莺燕在早春显得特别活跃,一到晚春便“燕懒莺残”、悄然无声了,对这“无声”的怨悱,就是对“有声”的厌烦.“总”字传达出了那种怨责、无奈的情味.接着再泛写一笔:“但月夜、常啼杜宇.”“月夜”自然不是这个风雨之夜,月夜的鹃啼是很凄楚的——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 何况是此时此境呢!“常啼”显出这刺激不是一天两天,这样写是为了加强此夜闻鹃的感受.
3、 “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孤梦”点明.客中无聊,寄之于梦,偏又被“惊残”.“催成清泪”,因啼声一声紧似一声,故曰“催”.就这样还不停息,“又拣深枝飞去”,继续它的哀鸣.“又”,表明作者对鹃夜啼的无可奈何.杜甫《子规》写道:“客愁那听此,故作傍人低!”—— 客中愁闷时那能听这啼声,可是那杜鹃却似故意追着人飞!这里写的也是这种情况.鹃啼除了在总体上给人一种悲凄之感、一种心理重负之外,还由于它的象征意义引起人们的种种联想.比如它在暮春啼鸣,使人觉得春天似乎是被它送走的,它的啼鸣常引起人们时序倏忽之感,如《离骚》“恐鹈鴂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同时,这种鸟的鸣声好似说“不如归去”,因此又常引起人们的羁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