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求:碱式碳酸铜的制备具体的合理配比和温度.

题目详情
求:碱式碳酸铜的制备具体的合理配比和温度.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由Na2CO3·10H2O跟CuSO4·5H2O反应制备
根据CuSO4跟Na2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CuSO4+2Na2CO3+H2O==Cu2(OH)2CO3↓+2Na2SO4+CO2↑进行计算,称取14gCuSO4·5H2O,16gNa2CO3·10H2O,用研钵分别研细后再混合研磨,此时即发生反应,有“磁磁”产生气泡的声音,而且混合物吸湿很厉害,很快成为“粘胶状”.将混合物迅速投入200mL沸水中,快速搅拌并撤离热源,有蓝绿色沉淀产生.抽滤,用水洗涤沉淀,至滤液中不含SO42-为止,取出沉淀,风干,得到蓝绿色晶体.该方法制得的晶体,它的主要成分是
Cu2(OH)2CO3,因反应产物与温度、溶液的酸碱性等有关,因而同时可能有蓝色的2CuCO3·Cu(OH)2、2CuCO3·3Cu(OH)2和2CuCO3·5Cu(OH)2等生成,使晶体带有蓝色.
如果把两种反应物分别研细后再混合(不研磨),采用同样的操作方法,也可得到蓝绿色晶体.
(2)由Na2CO3溶液跟CuSO4溶液反应制备
分别称取12.5gCuSO4·5H2O,14.3gNa2CO3·10H2O,各配成200mL溶液(溶液浓度为0.25mol·L-1).在室温下,把Na2CO3溶液滴加到CuSO4溶液中,并搅拌,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溶液至变蓝为止,得到蓝色沉淀.抽滤,用水洗沉淀,至滤液中不含SO42-为止,取出沉淀,风干,得到蓝色晶体.该晶体的主要成分为5CuO·2CO2.如果使沉淀与Na2CO3的饱和溶液接触数日,沉淀将转变为Cu(OH)2.
如果先加热Na2CO3溶液至沸腾,滴加CuSO4溶液时会立即产生黑色沉淀.如果加热CuSO4溶液至沸腾时滴加Na2CO3溶液,产生蓝绿色沉淀,并一直滴加Na2CO3溶液直至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变蓝为止,但条件若控制不好的话,沉淀颜色会逐渐加深,最后变成黑色.如果先不加热溶液,向CuSO4溶液中滴加Na2CO3溶液,并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至变蓝为止,然后加热,沉淀颜色也易逐渐加深,最后变成黑色.出现黑色沉淀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产物分解成CuO的缘故.因此,当加热含有沉淀的溶液时,一定要控制好加热时间.
(3)由NaHCO3跟CuSO4·5H2O反应制备
称取4.2gNaHCO3,6.2gCuSO4·5H2O,将固体混合(不研磨)后,投入100mL沸水中,搅拌,并撤离热源,有草绿色沉淀生成.抽滤、洗涤、风干,得到草绿色晶体.该晶体的主要成分为CuCO3·Cu(OH)2·H2O.
(4)由Cu(NO3)2跟Na2CO3反应制备
将冷的Cu(NO3)2饱和溶液倒入Na2CO3的冰冷溶液(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中,即有碱式碳酸铜生成,经抽滤、洗涤、风干后,得到蓝色晶体,其成分为2CuCO3·Cu(OH)2.
由上述几种方法制得的晶体颜色各不相同.这是因为产物的组成与反应物组成、溶液酸碱度、温度等有关,从而使晶体颜色发生变化.从加热分解碱式碳酸铜实验的结果看,由第一种方法制得的晶体分解最完全,产生的气体量最大.
看了 求:碱式碳酸铜的制备具体的合...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2007•陕西)小明与家人一起量了某天不同时刻他家附近的气温和水池中的水温,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成  2020-05-12 …

下列关于实验室果酒,果醋制作的叙述中,错误的是.果酒制作的菌种属于真核生物,而果醋制作的菌种属于原  2020-06-22 …

英语翻译5、每次向精炼炉内投料时,按照铝锭和回炉料7:3的比例投入;每次投料后都必须精炼.精炼炉内  2020-06-24 …

要得到较大颗粒的明矾晶体,在结晶时可如下操作()A.配制比室温高10~20℃明矾饱和溶液然后浸入悬  2020-06-26 …

比热容及热值实验是否需要控制初温相同?在做比热容实验时是否需要控制沙子和水的初温相同?有观点认为只需  2020-11-10 …

根据下表的表格,可知,酒精和水银来比较,制作可测水的沸点的实验室温度计用更适合,制作可测量低温的寒暑  2021-01-04 …

根据右表提供的信息,你认为,使用制作液体温度计可提高灵敏度;使用制作温度计可以测低温.物质名称水银酒  2021-01-07 …

如图所示,在比较酒精和水比热容大小的实验中,用装置甲对相同质量的酒精和水进行加热,得到图乙温度-时间  2021-01-15 …

常用的温度计有煤油温度计和水银温度计两种,在制作温度计的过程中,需对煤油和水银的有关特性加以比较,在  2021-01-22 …

已知NH3和Cl2在常温下可快速反应生成氮气:2NH3+3Cl2→N2+6HCl.当Cl2和NH3比  2021-02-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