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其他-->
Y=C+S+T怎么理解?我可以另外开贴,给50分Y=C+S+T怎么理解?我可以另外开贴,给50分支出法Y=C+I+G比较容易理解,C、I、G分别对应不同的价值主体,支出法就表示价值的最终流向.Y=C+I+G代表总需求也很好
题目详情
Y=C+S+T怎么理解?我可以另外开贴,给50分
Y=C+S+T怎么理解?
我可以另外开贴,给50分
支出法Y=C+I+G比较容易理解,C、I、G分别对应不同的价值主体,支出法就表示价值的最终流向.Y=C+I+G代表总需求也很好理解,家庭企业政府要正常运转,总是要消耗价值的.
根据这一思路,收入法表示价值的来源,Y=工资+利息+租金+利润+折旧+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其中工资归属劳动者,利息租金归属资本所有者,折旧归属机器(价值从机器转移到产品的那一部分),利润和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是属于企业的.这个也很好理解,就是不知道Y=C+S+T是怎么推导出来的?C、S、T分别对应什么价值主体,又代表了什么含义?
我觉得这里有两个问题:
一是论证过程很不严谨.
大多数教科书都是Y=C+S开始,两部门经济中,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国民总收入,总收入的一部分用来消费,剩余的一部分用来进行储蓄.所以有Y=C+S.这里就是直接定义了S=Y-C.
于是就有了Y=C+S.很无聊的一个论证.
而且搞笑的是从Y=C+S=C+I推导出了I=S.我倒觉得是I=S推导出了Y=C+S=C+I.I=S表示家庭牺牲了一部分的当前消费价值,借钱给企业去投资.在一个现实社会里,难道投资必须牺牲掉当前消费么?难道我们生活在陈云那个时代么,砸锅卖铁去大炼钢铁.
二是C、S、T主体不明,谁的消费,谁的储蓄?
因为在收入法里,S确实是不伦不类,原始定义就不是很清楚.至于T更是不得了,政府是不创造价值的,税收是企业利润的一部分,是企业转移给政府的.T就不该出现在收入法里.
Y=C+S+T怎么理解?
我可以另外开贴,给50分
支出法Y=C+I+G比较容易理解,C、I、G分别对应不同的价值主体,支出法就表示价值的最终流向.Y=C+I+G代表总需求也很好理解,家庭企业政府要正常运转,总是要消耗价值的.
根据这一思路,收入法表示价值的来源,Y=工资+利息+租金+利润+折旧+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其中工资归属劳动者,利息租金归属资本所有者,折旧归属机器(价值从机器转移到产品的那一部分),利润和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是属于企业的.这个也很好理解,就是不知道Y=C+S+T是怎么推导出来的?C、S、T分别对应什么价值主体,又代表了什么含义?
我觉得这里有两个问题:
一是论证过程很不严谨.
大多数教科书都是Y=C+S开始,两部门经济中,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国民总收入,总收入的一部分用来消费,剩余的一部分用来进行储蓄.所以有Y=C+S.这里就是直接定义了S=Y-C.
于是就有了Y=C+S.很无聊的一个论证.
而且搞笑的是从Y=C+S=C+I推导出了I=S.我倒觉得是I=S推导出了Y=C+S=C+I.I=S表示家庭牺牲了一部分的当前消费价值,借钱给企业去投资.在一个现实社会里,难道投资必须牺牲掉当前消费么?难道我们生活在陈云那个时代么,砸锅卖铁去大炼钢铁.
二是C、S、T主体不明,谁的消费,谁的储蓄?
因为在收入法里,S确实是不伦不类,原始定义就不是很清楚.至于T更是不得了,政府是不创造价值的,税收是企业利润的一部分,是企业转移给政府的.T就不该出现在收入法里.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自己想
看了 Y=C+S+T怎么理解?我可...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已知A和B,求T.将A-B=C,C÷2=D,再将D÷8=X,C÷8=Y,C÷6=Z.说明:(1): 2020-06-03 …
时间定额与产量定额之间的关系是( )。 A.互为倒数 B.互成正比 C.需分别独立测算 D.没什么 2020-06-07 …
与公有制相匹配的分配方式有()A.按资分配B.按劳分配C.按需分配D.按劳动力价值分配 2020-07-12 …
A、B、C、D四名打字员承担一项打字任务,若由这四人中的某一人单独完成打字任务,则A需要24小时.B 2020-11-07 …
现阶段,我国必须坚持和完善()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A.平均分配B.按劳分配C.按需分 2020-11-28 …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坚持和完善的基本分配制度是()A.按劳分配B.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 2020-11-28 …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坚持和完善的基本分配制度是()A.按劳分配B.按知识和能力分配C.按需分 2020-11-28 …
桃树开花结果过程中()A.需经双受精作用,子房发育成果实B.需经蜜蜂传粉,胚珠发育成果实C.需消耗光 2020-12-10 …
有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分解释放的能量将()A.全部转移到ATP中B.全部用于生物合成等生理过程C.一部 2020-12-25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二甲基-2-溴丁烷发生消去反应后的生成物不存在同分异构体B.在CH3-C 2021-02-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