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历史-->
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材料: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三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
题目详情
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材料: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三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政,孰敢不正?”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古语中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试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 (1)《论语》是一部怎样的著述?其基本治国思想是什么?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战国、秦汉时期儒家思想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宋代的儒学发生了什么变化?目的是什么?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材料: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三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政,孰敢不正?”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古语中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试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 (1)《论语》是一部怎样的著述?其基本治国思想是什么?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战国、秦汉时期儒家思想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宋代的儒学发生了什么变化?目的是什么?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三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政,孰敢不正?”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古语中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试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
(1)《论语》是一部怎样的著述?其基本治国思想是什么?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三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政,孰敢不正?”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古语中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试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
(1)《论语》是一部怎样的著述?其基本治国思想是什么?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三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政,孰敢不正?”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古语中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试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
(1)《论语》是一部怎样的著述?其基本治国思想是什么?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著作。治国思想是:以德治国、以德治民,反对暴政和刑杀;
(2)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不被统治者重视,遭受冷落,只是诸子百家中的一派而已。秦统一后,焚书坑儒,儒家学说遭到沉重打击;西汉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确立了“独尊”地位,以后逐渐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3)吸收了佛教和道教思想而形成新儒学即理学。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目的: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 (1)《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著作。治国思想是:以德治国、以德治民,反对暴政和刑杀;
(2)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不被统治者重视,遭受冷落,只是诸子百家中的一派而已。秦统一后,焚书坑儒,儒家学说遭到沉重打击;西汉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确立了“独尊”地位,以后逐渐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3)吸收了佛教和道教思想而形成新儒学即理学。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目的: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 (1)《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著作。治国思想是:以德治国、以德治民,反对暴政和刑杀;
(2)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不被统治者重视,遭受冷落,只是诸子百家中的一派而已。秦统一后,焚书坑儒,儒家学说遭到沉重打击;西汉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确立了“独尊”地位,以后逐渐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3)吸收了佛教和道教思想而形成新儒学即理学。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目的: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 (1)《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著作。治国思想是:以德治国、以德治民,反对暴政和刑杀;
(2)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不被统治者重视,遭受冷落,只是诸子百家中的一派而已。秦统一后,焚书坑儒,儒家学说遭到沉重打击;西汉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确立了“独尊”地位,以后逐渐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3)吸收了佛教和道教思想而形成新儒学即理学。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目的: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
(1)《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著作。治国思想是:以德治国、以德治民,反对暴政和刑杀; (2)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不被统治者重视,遭受冷落,只是诸子百家中的一派而已。秦统一后,焚书坑儒,儒家学说遭到沉重打击;西汉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确立了“独尊”地位,以后逐渐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3)吸收了佛教和道教思想而形成新儒学即理学。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目的: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 |
(2)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不被统治者重视,遭受冷落,只是诸子百家中的一派而已。秦统一后,焚书坑儒,儒家学说遭到沉重打击;西汉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确立了“独尊”地位,以后逐渐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3)吸收了佛教和道教思想而形成新儒学即理学。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目的: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
(2)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不被统治者重视,遭受冷落,只是诸子百家中的一派而已。秦统一后,焚书坑儒,儒家学说遭到沉重打击;西汉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确立了“独尊”地位,以后逐渐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3)吸收了佛教和道教思想而形成新儒学即理学。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目的: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
(2)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不被统治者重视,遭受冷落,只是诸子百家中的一派而已。秦统一后,焚书坑儒,儒家学说遭到沉重打击;西汉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确立了“独尊”地位,以后逐渐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3)吸收了佛教和道教思想而形成新儒学即理学。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目的: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
(2)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不被统治者重视,遭受冷落,只是诸子百家中的一派而已。秦统一后,焚书坑儒,儒家学说遭到沉重打击;西汉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确立了“独尊”地位,以后逐渐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3)吸收了佛教和道教思想而形成新儒学即理学。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目的: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
看了 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材料:子...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社会效益好,经济效益也好,就是书店在确保发行质量的前提下,适应( ),满足读者需要,多进好书,扩大 2020-05-31 …
传统的文献借阅服务是为了满足读者的个性需求,而参考咨询服务工作是为了满足读者的共性需求。 2020-05-31 …
预约零售可满足读者临时性需要,是对发行工作的一种补充。 2020-05-31 …
文言文阅读:颜氏家训·治家第五孔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又云:“如有周公之才 2020-06-11 …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20~24题。孔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又云:“如有 2020-06-11 …
网络文字①很多人可能想不到,网络文学在短短10余年光景中,竟然发展成一个规模如此巨大的产业。②据统 2020-06-11 …
(2006·内蒙古包头·4)下面文中画线的句子有两个病句,用文后规定的符号在原文上修改。垃圾畅销书畅 2020-11-08 …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墨子曾说:“言足以迁行者,常之。不足以迁行者,勿常。”如果从读者的角度 2020-11-23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名是A.经历了几年的热闹与喧嚣,不少读者已经渐渐从时尚化阅读、从众性阅读,回 2020-11-28 …
“博客”市场风起云涌。截至2009年底,中国博客注册规模已达到1.8亿,而博客作者则多达上亿人。由于 2020-12-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