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化学-->
(2013•江西一模)某同学设计如图1所示装置分别进行探究实验(夹持装置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过程中,使用分液漏斗滴加液体的操作是.(2)该同学认为实验I可通
题目详情
(2013•江西一模)某同学设计如图1所示装置分别进行探究实验(夹持装置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中,使用分液漏斗滴加液体的操作是______.
(2)该同学认为实验I可通过收集并测量NO气体的体积来探究铜样品的纯度,你认为是否可行?______(填“可行”或“不可行”),原因是______.
(3)实验Ⅲ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打开开关K,产生的气体经验纯后点燃,现象是______.
(4)实验Ⅱ中量气管中的液体最好是______(填字母编号,下同)
a.浓NaOH溶液 b.氨水 c.煤油 d.氯化铵溶液
该实验剩余的NH3需吸收处理.以下各种尾气吸收装置(图2)中,适合于吸收NH3,而且能防止倒吸的有______
(5)本实验应对量气管多次读数,读数时应注意:①将实验装置恢复到室温,②______,③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
(6)实验Ⅳ获得以下数据(所有气体体积均已换算成标准状况,忽略滴入液体体积对气体体积的影响)
根据上述数据,可计算出镁铝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33
编号 镁铝合金度量 量气管第一次读数 量气管第二次读数 编号 镁铝合金度量 量气管第一次读数 量气管第二次读数 ① 1.0g 10.0mL 346.3mL ① 1.0g 10.0mL 346.3mL ② 1.0g 10.0mL 335.0mL ② 1.0g 10.0mL 335.0mL ③ 1.0g 10.0mL 345.7mL ③ 1.0g 10.0mL 345.7mL

(1)实验过程中,使用分液漏斗滴加液体的操作是______.
(2)该同学认为实验I可通过收集并测量NO气体的体积来探究铜样品的纯度,你认为是否可行?______(填“可行”或“不可行”),原因是______.
(3)实验Ⅲ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打开开关K,产生的气体经验纯后点燃,现象是______.
(4)实验Ⅱ中量气管中的液体最好是______(填字母编号,下同)
a.浓NaOH溶液 b.氨水 c.煤油 d.氯化铵溶液
该实验剩余的NH3需吸收处理.以下各种尾气吸收装置(图2)中,适合于吸收NH3,而且能防止倒吸的有______
(5)本实验应对量气管多次读数,读数时应注意:①将实验装置恢复到室温,②______,③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
(6)实验Ⅳ获得以下数据(所有气体体积均已换算成标准状况,忽略滴入液体体积对气体体积的影响)
编号 | 镁铝合金度量 | 量气管第一次读数 | 量气管第二次读数 |
① | 1.0g | 10.0mL | 346.3mL |
② | 1.0g | 10.0mL | 335.0mL |
③ | 1.0g | 10.0mL | 345.7mL |

33
编号 | 镁铝合金度量 | 量气管第一次读数 | 量气管第二次读数 |
① | 1.0g | 10.0mL | 346.3mL |
② | 1.0g | 10.0mL | 335.0mL |
③ | 1.0g | 10.0mL | 345.7mL |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分液漏斗用于气体发生器中控制加液,也常用于互不相溶的几种液体的分离,加液时要注意内外空气相通,压强相等,液体才能顺利流下,具体操作为: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活塞(或将活塞上的凹槽与瓶口上的小孔对齐),旋开分液漏斗的旋塞,缓慢滴加;
(2)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可与水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硝酸;装置Ⅰ中有空气,一氧化氮会与装置中的空气反应,生成的二氧化氮溶于水并与水反应,使测得的一氧化氮体积不准,所以不可以通过实验I收集并测量NO气体的体积来探究铜样品的纯度;
(3)实验室用电石和水来制取乙炔,反应原理为:CaC22+2H22O→Ca(OH)22+C22H22↑,乙炔可以燃烧,乙炔燃烧时,火焰明亮并伴有浓烈的黑烟,这是因为乙炔中含碳的质量分数比乙烯高,碳没有完全燃烧的缘故;
(4)氨气为碱性气体,极易溶于水,量气管中的液体应该不含水且不与氨气反应,浓NaOH溶液、氨水、氯化铵溶液中含有水,氨气被水吸收,而氨气不溶于煤油,所以量气管中液体最好是煤油;
A、对于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吸收装置中的导管外联双球状导管内伸入到液体中,液体进入双球内,防止进入前端装置,能防止倒吸;故A正确;
B、吸收装置中的导管下联漏斗,漏斗口伸入液面以下,易吸收易溶性气体,不能防止倒吸;故B不正确;
C、对于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吸收装置中的导管与干燥管连接,当水进入干燥管内,烧杯内液面下降低于导管口,液体又流落到烧杯中,能防止倒吸,故C正确.
D、氨气极易溶于水,不溶于四氯化碳,所以导管通入四氯化碳中,气泡向上到水层溶解,能防止倒吸,故D正确;
E、氨气极易溶于水,导管插入溶液中形成喷泉,进气管在烧瓶口,液体经进气管倒流入前端装置,产生倒吸,故E错误;
F、氨气极易溶于水,导管插入溶液中形成喷泉,进气管在烧瓶底部,液体不能流入前端装置,能防止倒吸,故F正确;
所以能防倒吸的吸收装置有ACDF;
(5)根据PV=nRT,为保证测出来的气体体积是当时大气压下的体积,在读数时应注意:①将实验装置恢复到室温,②使量气管两端液面相平,因为相平说明两边液面上的压强是一样的,这样测出来的气体体积才是当时大气压下的体积,③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俯视或仰视会造成误差;
(6)第2次测量数据误差较大,可不用,铝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气的体积=
=336.0mL=0.336L
设生成0.3323L氢气,需铝的质量为x
2Al+2NaOH+2H2O═2NaAlO2+3H2↑
54g 3×22.4L
x 0.336L
=
,解之得:x=0.27g
铝的质量分数=
×100%=27.0%.
故答案为:(1)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活塞(或将活塞上的凹槽与瓶口上的小孔对齐),旋开分液漏斗的旋塞,缓慢滴加;
(2)不可行;NO会与装置中空气反应,生成NO2溶于水,使测得的NO气体体积不准;
(3)CaC2+2H2O→Ca(OH)2+C2H2↑,火焰明亮并伴有浓烈的黑烟;
(4)c;ACDF
(5)使量气管两端液面相平;
(6)27.0%.
(346.3−10.0)+(345.7−10) (346.3−10.0)+(345.7−10) (346.3−10.0)+(345.7−10)2 2 2=336.0mL=0.336L
设生成0.3323L氢气,需铝的质量为x
2Al+2NaOH+2H22O═2NaAlO22+3H22↑
54g 3×22.4L
x 0.336L
=
,解之得:x=0.27g
铝的质量分数=
×100%=27.0%.
故答案为:(1)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活塞(或将活塞上的凹槽与瓶口上的小孔对齐),旋开分液漏斗的旋塞,缓慢滴加;
(2)不可行;NO会与装置中空气反应,生成NO2溶于水,使测得的NO气体体积不准;
(3)CaC2+2H2O→Ca(OH)2+C2H2↑,火焰明亮并伴有浓烈的黑烟;
(4)c;ACDF
(5)使量气管两端液面相平;
(6)27.0%.
3×22.4L 3×22.4L 3×22.4L0.336L 0.336L 0.336L=
,解之得:x=0.27g
铝的质量分数=
×100%=27.0%.
故答案为:(1)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活塞(或将活塞上的凹槽与瓶口上的小孔对齐),旋开分液漏斗的旋塞,缓慢滴加;
(2)不可行;NO会与装置中空气反应,生成NO2溶于水,使测得的NO气体体积不准;
(3)CaC2+2H2O→Ca(OH)2+C2H2↑,火焰明亮并伴有浓烈的黑烟;
(4)c;ACDF
(5)使量气管两端液面相平;
(6)27.0%.
54g 54g 54gx x x,解之得:x=0.27g
铝的质量分数=
×100%=27.0%.
故答案为:(1)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活塞(或将活塞上的凹槽与瓶口上的小孔对齐),旋开分液漏斗的旋塞,缓慢滴加;
(2)不可行;NO会与装置中空气反应,生成NO2溶于水,使测得的NO气体体积不准;
(3)CaC2+2H2O→Ca(OH)2+C2H2↑,火焰明亮并伴有浓烈的黑烟;
(4)c;ACDF
(5)使量气管两端液面相平;
(6)27.0%.
0.27g 0.27g 0.27g1.0g 1.0g 1.0g×100%=27.0%.
故答案为:(1)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活塞(或将活塞上的凹槽与瓶口上的小孔对齐),旋开分液漏斗的旋塞,缓慢滴加;
(2)不可行;NO会与装置中空气反应,生成NO22溶于水,使测得的NO气体体积不准;
(3)CaC22+2H22O→Ca(OH)22+C22H22↑,火焰明亮并伴有浓烈的黑烟;
(4)c;ACDF
(5)使量气管两端液面相平;
(6)27.0%.
(2)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可与水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硝酸;装置Ⅰ中有空气,一氧化氮会与装置中的空气反应,生成的二氧化氮溶于水并与水反应,使测得的一氧化氮体积不准,所以不可以通过实验I收集并测量NO气体的体积来探究铜样品的纯度;
(3)实验室用电石和水来制取乙炔,反应原理为:CaC22+2H22O→Ca(OH)22+C22H22↑,乙炔可以燃烧,乙炔燃烧时,火焰明亮并伴有浓烈的黑烟,这是因为乙炔中含碳的质量分数比乙烯高,碳没有完全燃烧的缘故;
(4)氨气为碱性气体,极易溶于水,量气管中的液体应该不含水且不与氨气反应,浓NaOH溶液、氨水、氯化铵溶液中含有水,氨气被水吸收,而氨气不溶于煤油,所以量气管中液体最好是煤油;
A、对于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吸收装置中的导管外联双球状导管内伸入到液体中,液体进入双球内,防止进入前端装置,能防止倒吸;故A正确;
B、吸收装置中的导管下联漏斗,漏斗口伸入液面以下,易吸收易溶性气体,不能防止倒吸;故B不正确;
C、对于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吸收装置中的导管与干燥管连接,当水进入干燥管内,烧杯内液面下降低于导管口,液体又流落到烧杯中,能防止倒吸,故C正确.
D、氨气极易溶于水,不溶于四氯化碳,所以导管通入四氯化碳中,气泡向上到水层溶解,能防止倒吸,故D正确;
E、氨气极易溶于水,导管插入溶液中形成喷泉,进气管在烧瓶口,液体经进气管倒流入前端装置,产生倒吸,故E错误;
F、氨气极易溶于水,导管插入溶液中形成喷泉,进气管在烧瓶底部,液体不能流入前端装置,能防止倒吸,故F正确;
所以能防倒吸的吸收装置有ACDF;
(5)根据PV=nRT,为保证测出来的气体体积是当时大气压下的体积,在读数时应注意:①将实验装置恢复到室温,②使量气管两端液面相平,因为相平说明两边液面上的压强是一样的,这样测出来的气体体积才是当时大气压下的体积,③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俯视或仰视会造成误差;
(6)第2次测量数据误差较大,可不用,铝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气的体积=
(346.3−10.0)+(345.7−10) |
2 |
设生成0.3323L氢气,需铝的质量为x
2Al+2NaOH+2H2O═2NaAlO2+3H2↑
54g 3×22.4L
x 0.336L
3×22.4L |
0.336L |
54g |
x |
铝的质量分数=
0.27g |
1.0g |
故答案为:(1)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活塞(或将活塞上的凹槽与瓶口上的小孔对齐),旋开分液漏斗的旋塞,缓慢滴加;
(2)不可行;NO会与装置中空气反应,生成NO2溶于水,使测得的NO气体体积不准;
(3)CaC2+2H2O→Ca(OH)2+C2H2↑,火焰明亮并伴有浓烈的黑烟;
(4)c;ACDF
(5)使量气管两端液面相平;
(6)27.0%.
(346.3−10.0)+(345.7−10) |
2 |
设生成0.3323L氢气,需铝的质量为x
2Al+2NaOH+2H22O═2NaAlO22+3H22↑
54g 3×22.4L
x 0.336L
3×22.4L |
0.336L |
54g |
x |
铝的质量分数=
0.27g |
1.0g |
故答案为:(1)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活塞(或将活塞上的凹槽与瓶口上的小孔对齐),旋开分液漏斗的旋塞,缓慢滴加;
(2)不可行;NO会与装置中空气反应,生成NO2溶于水,使测得的NO气体体积不准;
(3)CaC2+2H2O→Ca(OH)2+C2H2↑,火焰明亮并伴有浓烈的黑烟;
(4)c;ACDF
(5)使量气管两端液面相平;
(6)27.0%.
3×22.4L |
0.336L |
54g |
x |
铝的质量分数=
0.27g |
1.0g |
故答案为:(1)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活塞(或将活塞上的凹槽与瓶口上的小孔对齐),旋开分液漏斗的旋塞,缓慢滴加;
(2)不可行;NO会与装置中空气反应,生成NO2溶于水,使测得的NO气体体积不准;
(3)CaC2+2H2O→Ca(OH)2+C2H2↑,火焰明亮并伴有浓烈的黑烟;
(4)c;ACDF
(5)使量气管两端液面相平;
(6)27.0%.
54g |
x |
铝的质量分数=
0.27g |
1.0g |
故答案为:(1)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活塞(或将活塞上的凹槽与瓶口上的小孔对齐),旋开分液漏斗的旋塞,缓慢滴加;
(2)不可行;NO会与装置中空气反应,生成NO2溶于水,使测得的NO气体体积不准;
(3)CaC2+2H2O→Ca(OH)2+C2H2↑,火焰明亮并伴有浓烈的黑烟;
(4)c;ACDF
(5)使量气管两端液面相平;
(6)27.0%.
0.27g |
1.0g |
故答案为:(1)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活塞(或将活塞上的凹槽与瓶口上的小孔对齐),旋开分液漏斗的旋塞,缓慢滴加;
(2)不可行;NO会与装置中空气反应,生成NO22溶于水,使测得的NO气体体积不准;
(3)CaC22+2H22O→Ca(OH)22+C22H22↑,火焰明亮并伴有浓烈的黑烟;
(4)c;ACDF
(5)使量气管两端液面相平;
(6)27.0%.
看了 (2013•江西一模)某同学...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小文在学习“燃烧与灭火”的内容时,做了以下实验,用两种不同方法熄灭蜡烛火焰。(1)以上实验依据的灭 2020-05-12 …
“燃烧与灭火”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学习内容.如图的两个实验,用两种不同方法熄灭蜡烛火焰.(1)以上 2020-05-12 …
(2011•沈阳)小文在学习“燃烧与灭火”的内容时,做了以下实验,用两种不同方法熄灭蜡烛火焰.(1 2020-05-12 …
草木灰可作肥料,同学取一些草木灰做了以下实验,请完成实验报告.实验序号实验目的实验方案实验现象结论 2020-06-09 …
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请填空:(1)实验1 2020-06-12 …
某研究小组为探究影响过氧化氢分解的因素,做了三个实验.相应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2020-06-18 …
为了进一步研究微粒的特点,大黄同学做了以下两组实验,并记录了相应的实验现象,请你根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2020-11-24 …
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利用小鼠进行了体内转化实验,探究遗传物质.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这是格里 2020-12-07 …
实验探究:下列实验1和实验2反应前后天平是否平衡?请回答问题:(1)提出假设: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后,其 2021-01-22 …
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在化学实验中起重要作用。Ⅰ.请根据以下实验回答问题:(1)从微观角度分析,下图所 2021-0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