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化学-->
氯酸钾是常见的氧化剂,用于制造火药、烟火,工业上用石灰乳氯化法制备氯酸钾的流程如图所示:已知:氯化过程主要发生反应6Ca(OH)2+6Cl2△5CaCl2+Ca
题目详情
氯酸钾是常见的氧化剂,用于制造火药、烟火,工业上用石灰乳氯化法制备氯酸钾的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氯化过程主要发生反应 6Ca(OH)2+6Cl2
5CaCl2+Ca(ClO3)2+6H2O
完成下列填空:
(1)工业生产氯气的方法是___.
(2)氯化过程需要控制较高温度,其目的有:
①___; ②减少 Cl2与 Ca(OH)2之间的副反应.
(3)向热的滤液中加入稍过量的氯化钾,待溶解完全后进行冷却,有大量氯酸钾晶体析出,写出相关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___.
得到的氯酸钾晶体中可能会含有少量氯化钾,进一步提纯的方法是___.
(4)为测定所得晶体中氯酸钾的纯度,将 a g 样品与 b g 二氧化锰混合,加热该混合物一段时间后(杂质
不参加反应)冷却,称量剩余固体质量,重复加热、冷却、称量操作,记录数据如表:
①进行加热操作时,应将固体置于___(填仪器名称)中.
②该实验不必进行第五次加热的原因是___.
③若某次测定结果的相对误差为-2.98%,写出导致这一结果的一种可能情况.___.氯酸钾是常见的氧化剂,用于制造火药、烟火,工业上用石灰乳氯化法制备氯酸钾的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氯化过程主要发生反应 6Ca(OH)2+6Cl2
5CaCl2+Ca(ClO3)2+6H2O
完成下列填空:
(1)工业生产氯气的方法是___.
(2)氯化过程需要控制较高温度,其目的有:
①___; ②减少 Cl2与 Ca(OH)2之间的副反应.
(3)向热的滤液中加入稍过量的氯化钾,待溶解完全后进行冷却,有大量氯酸钾晶体析出,写出相关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___.
得到的氯酸钾晶体中可能会含有少量氯化钾,进一步提纯的方法是___.
(4)为测定所得晶体中氯酸钾的纯度,将 a g 样品与 b g 二氧化锰混合,加热该混合物一段时间后(杂质
不参加反应)冷却,称量剩余固体质量,重复加热、冷却、称量操作,记录数据如表:
①进行加热操作时,应将固体置于___(填仪器名称)中.
②该实验不必进行第五次加热的原因是___.
③若某次测定结果的相对误差为-2.98%,写出导致这一结果的一种可能情况.___.

22
5CaCl2+Ca(ClO3)2+6H2O
完成下列填空:
(1)工业生产氯气的方法是___.
(2)氯化过程需要控制较高温度,其目的有:
①___; ②减少 Cl2与 Ca(OH)2之间的副反应.
(3)向热的滤液中加入稍过量的氯化钾,待溶解完全后进行冷却,有大量氯酸钾晶体析出,写出相关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___.
得到的氯酸钾晶体中可能会含有少量氯化钾,进一步提纯的方法是___.
(4)为测定所得晶体中氯酸钾的纯度,将 a g 样品与 b g 二氧化锰混合,加热该混合物一段时间后(杂质
不参加反应)冷却,称量剩余固体质量,重复加热、冷却、称量操作,记录数据如表:
①进行加热操作时,应将固体置于___(填仪器名称)中.
②该实验不必进行第五次加热的原因是___.
③若某次测定结果的相对误差为-2.98%,写出导致这一结果的一种可能情况.___.
△ △ △ 2322
22
加热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剩余固体质量(g) c d e e 加热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加热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剩余固体质量(g) c d e e 剩余固体质量(g) c d e e

已知:氯化过程主要发生反应 6Ca(OH)2+6Cl2
△ |
|
完成下列填空:
(1)工业生产氯气的方法是___.
(2)氯化过程需要控制较高温度,其目的有:
①___; ②减少 Cl2与 Ca(OH)2之间的副反应.
(3)向热的滤液中加入稍过量的氯化钾,待溶解完全后进行冷却,有大量氯酸钾晶体析出,写出相关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___.
得到的氯酸钾晶体中可能会含有少量氯化钾,进一步提纯的方法是___.
(4)为测定所得晶体中氯酸钾的纯度,将 a g 样品与 b g 二氧化锰混合,加热该混合物一段时间后(杂质
不参加反应)冷却,称量剩余固体质量,重复加热、冷却、称量操作,记录数据如表:
加热次数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第四次 |
剩余固体质量(g) | c | d | e | e |
②该实验不必进行第五次加热的原因是___.
③若某次测定结果的相对误差为-2.98%,写出导致这一结果的一种可能情况.___.氯酸钾是常见的氧化剂,用于制造火药、烟火,工业上用石灰乳氯化法制备氯酸钾的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氯化过程主要发生反应 6Ca(OH)2+6Cl2
△ |
|
完成下列填空:
(1)工业生产氯气的方法是___.
(2)氯化过程需要控制较高温度,其目的有:
①___; ②减少 Cl2与 Ca(OH)2之间的副反应.
(3)向热的滤液中加入稍过量的氯化钾,待溶解完全后进行冷却,有大量氯酸钾晶体析出,写出相关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___.
得到的氯酸钾晶体中可能会含有少量氯化钾,进一步提纯的方法是___.
(4)为测定所得晶体中氯酸钾的纯度,将 a g 样品与 b g 二氧化锰混合,加热该混合物一段时间后(杂质
不参加反应)冷却,称量剩余固体质量,重复加热、冷却、称量操作,记录数据如表:
加热次数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第四次 |
剩余固体质量(g) | c | d | e | e |
②该实验不必进行第五次加热的原因是___.
③若某次测定结果的相对误差为-2.98%,写出导致这一结果的一种可能情况.___.

22
△ |
|
完成下列填空:
(1)工业生产氯气的方法是___.
(2)氯化过程需要控制较高温度,其目的有:
①___; ②减少 Cl2与 Ca(OH)2之间的副反应.
(3)向热的滤液中加入稍过量的氯化钾,待溶解完全后进行冷却,有大量氯酸钾晶体析出,写出相关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___.
得到的氯酸钾晶体中可能会含有少量氯化钾,进一步提纯的方法是___.
(4)为测定所得晶体中氯酸钾的纯度,将 a g 样品与 b g 二氧化锰混合,加热该混合物一段时间后(杂质
不参加反应)冷却,称量剩余固体质量,重复加热、冷却、称量操作,记录数据如表:
加热次数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第四次 |
剩余固体质量(g) | c | d | e | e |
②该实验不必进行第五次加热的原因是___.
③若某次测定结果的相对误差为-2.98%,写出导致这一结果的一种可能情况.___.
△ |
|
22
加热次数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第四次 |
剩余固体质量(g) | c | d | e | e |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工业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生产氯气,故答案为:电解饱和食盐水;(2)为加快反应速率,减少 Cl2与 Ca(OH)2之间发生副反应生产次氯酸钙,氯化过程升高温度;故答案为:加快反应速率;(3)热的氯...
看了 氯酸钾是常见的氧化剂,用于制...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下列因果关系中正确的是()A.金属单质能导电,所以能导电的单质一定是金属单质B.铵盐能与碱反应,所 2020-05-02 …
利用紫色洋葱鳞叶的外表皮细胞进行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时,盖玻片下的紫色细胞可以进行的是()A.蒸腾作 2020-07-01 …
在地球生命出现之前,地球表层的发展主要是()A.生物演化过程B.有机进化过程C.化学演化过程D.物理 2020-11-04 …
加酶洗衣粉中的酶有助于洗去衣服上的血渍原理是A溶解B乳化作用C化学反应说明理由 2020-11-05 …
科学家在挖掘的地层的时候发现最古老的地层中没有生物化石,说明()A.那时还不具有形成化石的条件B.生 2020-11-10 …
下列关于化学的看法错误的是()A.化学可以为人类研制新材料B.化学正在环境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C.化学 2020-12-04 …
1.关于化学反应的本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都有新物质生成.B.化学反应是旧键断裂新键形成 2020-12-21 …
下列关于化学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利用化学可以合成许多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B.化学在医药、能源、环境 2020-12-22 …
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如图所示,下列过程放在X处不合理的是()A.人和动物的呼吸B.植物的呼吸作用C 2020-12-24 …
大气中的碳进入森林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是()A.细胞呼吸B.光合作用C.化能合成作用D.分解作用 2021-02-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