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其他-->
∞季札是怎样的人?《史记·吴太伯世家》中可以看出季札是一个怎样的人?简洁
题目详情
∞季札是怎样的人?
《史记·吴太伯世家》中可以看出季札是一个怎样的人?
简洁
《史记·吴太伯世家》中可以看出季札是一个怎样的人?
简洁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季札
(生卒年不详 ).又称公子丸.春秋时吴国人.吴王寿梦少子.封于延陵,城延陵季子.后又封州来,称延州来季子.父寿梦欲立之,辞让.兄诸樊欲让之,又辞.诸樊死,其兄余祭立.余祭死,夷昧立.夷昧死,将授之国而避不受.夷昧之子僚立.公子光使诸刺杀僚而自立,即阖闾.札虽服之,而哭僚之墓,贤明博学,屡次聘用中原诸侯各国,会见晏婴、子产、叔向等.聘鲁,观周乐.过徐,徐君好其佩剑,以出使各国,未即献.及还,徐君已死,乃挂剑于徐君墓树而去.
季札是周朝吴国人,因受封于延陵一代,又称「延陵季子」.他的祖先是周朝的泰伯,曾经被孔子赞美为「至德」之人.泰伯本是周朝王位继承人,但父亲太王,有意传位给幼子季历以及孙子昌.于是泰伯就主动把王位让了出来,自己则以采药为名,逃到荒芜的荆蛮之地,建立了吴国.
数代后,寿梦继承了吴国王位.他的四个儿子当中,以四子季札最有德行,所以寿梦一直有意要传位给他.季札的兄长也都特别疼爱他,认为季札的德行才干,最足以继承王位,所以都争相拥戴他即位.但是季札不肯受位,坚持把王位让给哥哥.
哥哥诸樊觉得自己的德能,远在季札之下,一心想把持国的重任托付给他,但被季札婉言谢绝了.他说:曹国之人想拥立贤能的子臧为国君,来取代无德的曹王,但被子臧所拒绝.为了坚守臣民应有的忠义,并打消国人拥立的念头,子臧离开曹国,奔走到了宋,使曹国的君主,仍然得以在位执政.子臧谦恭无争的美德,被人们赞美为能「守节」的盛德之人.前贤的殷鉴历历在心,国君的尊位,哪里是我季札所希求的呢?虽然我无德,但祈求追比贤圣,则是念念在心啊.
季札的厚德感动了吴国之人,他们如同众星拱月般,一心想要拥戴季札为王.不得已之下,季札退隐于山水之间,成日躬耕劳作,以表明他坚定的志节,才彻底打消了吴人的这个念头.
有一次,吴国派遣季札出使鲁国.到了鲁国,季札听到了蔚为大观的周乐.季札以深密的感受力和卓绝的见识,透析了礼乐之教的深远蕴涵,以及周朝的盛衰之势,语惊四座,使众人为之侧目.听到《唐》,他听出了思接千载的陶唐氏遗风,听到《大雅》,他在乐曲深广的气魄里,听到了文王之德.当《魏》歌四起,那「大而宽,俭而易」的盟主之志,辉映着以德辅行的文德之教.一直到《招箾》舞起的时候,季札惊叹道:这是最令人叹为观止的至德乐章,就如同苍天无不覆盖,大地无不承载.就算是盛德之至,也是无以复加了.
季札出使郑国之时,见到了子产.他们一见如故,就好像是多年的知心之交.季札对时局有着异常明晰的洞察力,临别前,他语重心长地对子产说:「郑国的国君无德,在位不会很久,将来国主的王位,一定会传到你的手中.你统理郑国的时候,务必要谨慎,务必以礼来持国.否则郑国很难避免败亡的命运.」言之谆谆.当子产目送季札远去时,仍然觉得音犹在耳,心里不禁万分怅惘.
吴王诸樊一直到过世之前,都还念念不忘弟弟季札.他留下遗训,让后人将王位依次传给几位弟弟,这样最终就能传到幼弟季札的手里,以满先王寿梦生前的遗愿.继位的吴王夷昧临终前,要把王位传给季札,但被季札再一次拒绝了.为了表明自己坚定的决心,他再度归隐而去.
孔子曾经说过:「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司马迁赞美季札是一位「见微而知清浊」的仁德之人.贤者的谦恭礼让、非凡气宇和远见卓知,一直在中国历史的长空中,闪耀不绝.
在这个「季札让国」历史故事的背后,还有一个溯源主题余韵不尽.中原地区与句吴一带的人们,都是同祖共宗的兄弟.在古老的中国大地上,千百年来,人们本就同根同源,同体相依!
(生卒年不详 ).又称公子丸.春秋时吴国人.吴王寿梦少子.封于延陵,城延陵季子.后又封州来,称延州来季子.父寿梦欲立之,辞让.兄诸樊欲让之,又辞.诸樊死,其兄余祭立.余祭死,夷昧立.夷昧死,将授之国而避不受.夷昧之子僚立.公子光使诸刺杀僚而自立,即阖闾.札虽服之,而哭僚之墓,贤明博学,屡次聘用中原诸侯各国,会见晏婴、子产、叔向等.聘鲁,观周乐.过徐,徐君好其佩剑,以出使各国,未即献.及还,徐君已死,乃挂剑于徐君墓树而去.
季札是周朝吴国人,因受封于延陵一代,又称「延陵季子」.他的祖先是周朝的泰伯,曾经被孔子赞美为「至德」之人.泰伯本是周朝王位继承人,但父亲太王,有意传位给幼子季历以及孙子昌.于是泰伯就主动把王位让了出来,自己则以采药为名,逃到荒芜的荆蛮之地,建立了吴国.
数代后,寿梦继承了吴国王位.他的四个儿子当中,以四子季札最有德行,所以寿梦一直有意要传位给他.季札的兄长也都特别疼爱他,认为季札的德行才干,最足以继承王位,所以都争相拥戴他即位.但是季札不肯受位,坚持把王位让给哥哥.
哥哥诸樊觉得自己的德能,远在季札之下,一心想把持国的重任托付给他,但被季札婉言谢绝了.他说:曹国之人想拥立贤能的子臧为国君,来取代无德的曹王,但被子臧所拒绝.为了坚守臣民应有的忠义,并打消国人拥立的念头,子臧离开曹国,奔走到了宋,使曹国的君主,仍然得以在位执政.子臧谦恭无争的美德,被人们赞美为能「守节」的盛德之人.前贤的殷鉴历历在心,国君的尊位,哪里是我季札所希求的呢?虽然我无德,但祈求追比贤圣,则是念念在心啊.
季札的厚德感动了吴国之人,他们如同众星拱月般,一心想要拥戴季札为王.不得已之下,季札退隐于山水之间,成日躬耕劳作,以表明他坚定的志节,才彻底打消了吴人的这个念头.
有一次,吴国派遣季札出使鲁国.到了鲁国,季札听到了蔚为大观的周乐.季札以深密的感受力和卓绝的见识,透析了礼乐之教的深远蕴涵,以及周朝的盛衰之势,语惊四座,使众人为之侧目.听到《唐》,他听出了思接千载的陶唐氏遗风,听到《大雅》,他在乐曲深广的气魄里,听到了文王之德.当《魏》歌四起,那「大而宽,俭而易」的盟主之志,辉映着以德辅行的文德之教.一直到《招箾》舞起的时候,季札惊叹道:这是最令人叹为观止的至德乐章,就如同苍天无不覆盖,大地无不承载.就算是盛德之至,也是无以复加了.
季札出使郑国之时,见到了子产.他们一见如故,就好像是多年的知心之交.季札对时局有着异常明晰的洞察力,临别前,他语重心长地对子产说:「郑国的国君无德,在位不会很久,将来国主的王位,一定会传到你的手中.你统理郑国的时候,务必要谨慎,务必以礼来持国.否则郑国很难避免败亡的命运.」言之谆谆.当子产目送季札远去时,仍然觉得音犹在耳,心里不禁万分怅惘.
吴王诸樊一直到过世之前,都还念念不忘弟弟季札.他留下遗训,让后人将王位依次传给几位弟弟,这样最终就能传到幼弟季札的手里,以满先王寿梦生前的遗愿.继位的吴王夷昧临终前,要把王位传给季札,但被季札再一次拒绝了.为了表明自己坚定的决心,他再度归隐而去.
孔子曾经说过:「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司马迁赞美季札是一位「见微而知清浊」的仁德之人.贤者的谦恭礼让、非凡气宇和远见卓知,一直在中国历史的长空中,闪耀不绝.
在这个「季札让国」历史故事的背后,还有一个溯源主题余韵不尽.中原地区与句吴一带的人们,都是同祖共宗的兄弟.在古老的中国大地上,千百年来,人们本就同根同源,同体相依!
看了 ∞季札是怎样的人?《史记·吴...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关于亚洲的季风气候亚洲东部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典型的地区,其影响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因素B、海陆 2020-04-26 …
相对分子质量为100,同时含有伯,叔,季碳原子的烷烃 化合物的构造式是什么? 2020-05-16 …
第一,第二,第三的别称分别是什么(伯,仲,季,状元,探花,榜眼里的)? 2020-06-17 …
《春秋左传·昭公元年》的翻译是什么?昔高辛氏有二子,伯曰阏伯,季曰实沈,居于旷林,不相能也。日寻干 2020-06-29 …
历史考试出了这样的题目,我国古代兄弟之间的排列有:仲伯叔季,请问哪个是第三?我需要这样类似的历史和 2020-07-02 …
俞伯牙与钟子期是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他俩在音乐造诣上各有千秋:伯牙(),钟子期().听着伯牙弹奏的 2020-07-13 …
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收获成熟的季节,收获“金色”的季节。秋天给了我们无限的憧憬和遐想,也给我们梦想 2020-11-24 …
20、世界上季风环流最典型的地区是()A、欧洲西部20、世界上季风环流最典型的地区是()A、欧洲西部 2021-01-01 …
我国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为显著的国家,读图,回答6-7题.6.受如图所示季风的影响,我国出现的天气现象 2021-02-05 …
我国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为显著的国家,读图,回答12-13题.12.受图示季风的影响,我国出现的天气现 2021-02-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