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和季风有关的一道题地处云贵高原的昆明冬无酷暑,夏无严寒,那里植物四季常绿,白花常年盛开,加上附近有闻名遐迩的滇池,成为四季旅游佳地.请分析气候成因

题目详情
和季风有关的一道题
地处云贵高原的昆明冬无酷暑,夏无严寒,那里植物四季常绿,白花常年盛开,加上附近有闻名遐迩的滇池,成为四季旅游佳地.请分析气候成因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北的广大地区,一年当中冬冷夏热,寒来暑往,四季分明.可是,地处祖国西南的云南高原大部分地区却是: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全年气候温和,四季如春,一年当中分不出明显的四季变化.昆明一间享有“春城”的美誉.按气候上划分四季的标准,即候(五天为一候)平均气温低于十度为冬季;超过二十二度为夏季;十到二十二度为春秋季.云南高原大部地区没有夏季或冬季.春秋季相连,长达七到十二个月.
云南高原夏季气温不高,最热月七月份平均气温为十九到二十二度左右.候平均气温都不超过三十度.即使在盛夏,这里仍然凉爽宜人.冬季日照充足,多晴天,气温较高.最冷月一月份平均气温,.般都在七度以上.在北方严寒的三九天,这里依然是大地翠绿,生机勃勃.因为夏温不高,冬温不低,所以年温差比较小,一般在十到十二度之间,远比我国东部其他城市和地区为小.如昆明的年温差为十二度,而同纬度的桂林年温差为二十点七度.至于北方的华北平原.年温差则达三十度左右;东北平原更高达四十度以上.
云南高原的气候,为什么全年温和,年温差不大,四季如春呢?这与云南所处的纬度优置、海拔高度和大气环流等因素有关.
云南高原的地势虽高,但位置偏南,地理纬度较低,属于亚热带高原.这里冬夏两季太阳高度角的变动范围较小,全年获得的太阳热量就比高纬地区多,而且比较均匀.因此云南高原具有低纬亚热带的气候特色.
但是,云南高原的地势较高,山脉纵横,又使它不完全同于亚热带的气候,而具有冬寒不剧,夏暑不酷,温度的年较差比较小的高原气候特色.因为大气温度的升高,并不是直接吸收太阳辐射,而主要是吸收地面辐射.就是通过近地面的大气吸收地面辐射使温度升高.随着空气的对流作用,把热量传送并扩散到大气的上层,因此高空气温就逐渐减低.同时高空大气含的水汽、尘埃等能吸收地面辐射热量的物质很少,气温也就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地势越高,气温越低.一般说,地势每升高一百米,气温约降低零点六度.云南高原平均海拔两千米,这自然要比地势低平的东部平原、丘陵区的气温要低.夏季平均气温除南部外,在全国只高于青藏高原,而比其他地区都低.因此,这里夏季较为凉爽.
云南高原的大气环流形势,主要受西风南支急流与西南季风的控制.在各半年(十一月到四月),即于李,在云南高原有南支西风急流稳定地通过上空.这支西风引导大陆气流从伊朗高原、印度西北部塔尔沙漠的干燥区一路次到这里,形成晴朗干燥的天气.日照充足,气温较高.再加上纵横的山岭挡住了北方吹来的冷空气,使这里各无严寒,四季苍翠.
每年五月底前后,高空南支西风急流北撤,发源于印度洋上的西南季风逐侵入本区.在云南高原的西南部,有来自孟加拉湾的暧湿气流;在东南部,有来自北部湾和南海的暖湿气流.整个云南高原,雨量和雨日都开始明显增多,并一直持续到十月份.这就是所说的湿季.由于阴雨天多,日照少,地面温度不易升高,因此在夏季,气温普遍不高.
云南的这一气候特点,对农业生产是有利的.夏无酷暑,农作物一般不受有客高温的影响;冬无严寒,有利于小春作物越冬.
看了 和季风有关的一道题地处云贵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爱莲说.⒌模仿例句,用同样的方法造句《爱莲说》⒋短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思  2020-04-12 …

古代西南方,靠近现今云南省附近,春秋战国时期有哪些不知名的小国?古时的巫蛊,苗疆虫蛊盛行,是否和靠  2020-05-14 …

《爱莲说》短文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思想情怀的抒发,可现实生活中,有人却认  2020-06-18 …

爱莲说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可现实生活中,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  2020-06-24 …

初中语文的一篇小作文短文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细想情怀的抒发,可现实生活中  2020-06-28 …

爱莲说,本文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抒发,可现在现实生活中有人却认  2020-06-29 …

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们把距今1万年以来的气候变化称为近代气候变化B.气候变化指冷暖  2020-11-04 …

保尔在晚年间关于光阴的一句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每当回忆起往事的时候,,;在临死的时候.为人民解放  2020-11-23 …

关于眼睛的视力问题一个人年轻的时候是近视眼,是因为……一个人年轻的时候是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向外突出  2020-11-27 …

竺可桢每到一地都注意观察当地植物、候鸟等物候现象.他从青年时代起,就坚持记日记,他的日记成为研究当地  2020-12-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