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一)阅读下面两段文目文,完成第6—10题。(15分)(甲)太祖①比②征之③,一朝引军退,绣④自追之。诩⑤谓绣曰:“不可追也,追必败。”绣不从,进兵交战,大败而还。诩谓绣曰

题目详情

(一) 阅读下面两段文目文,完成第6—10题。(15分)

   (甲) 太祖①比②征之③,一朝引军退,绣④自追之。诩⑤谓绣曰:“不可追也,追必败。”绣不从,进兵 交战,大败而还。诩谓绣曰:“促更追之,更战必胜。”绣谢曰:“不用公言,以至于此。 今已败,奈何复追 ?”诩曰:“兵势有变,亟往必利。”绣信之,遂收散卒赴追,大战,果以胜还。

   问诩曰:“绣以精兵追退军,而公必败;退以败卒击胜兵,而公曰必克。悉如公言,疗其反而皆验 也? ”淘曰:“此易知耳。将军虽善用兵,非曹公敌也。军虽新退,曹公必^断后;追兵虽精,将既不敌, 彼士亦锐,故知必败。曹公攻将军无失策,力未尽而退,必国内有故;已破将军,必轻军速进,纵留诸将 断后,诸将虽勇,亦非将军敌,故虽用败兵而战必胜也。”绣乃服。

                                         (选自《三国志•贾诩传》)

[注释]

①太祖:曹操。②比:连续。③征之:征讨张绣。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有一段时间,曹操连 续攻打张绣。④绣:张绣。⑤诩:贾诩,张绣的军事参谋。

6.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1) 诩谓绣曰( ) (2) 大败而还( )

(3) 绣信之( ) (4) 而公曰必克( )

7. 翻译下列的句子。(2分)

  今已败,奈何复追?

8. 为什么贾诩先不让张绣追击,后来又要他赶快追击?(3分)

  (乙)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 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 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

9. 曹刿在论战的过程中既善于观察又善于分析,相比之下贾诩在论战的过程中更侧重于什么?(3

分)  

10. 从上面两个语段中,我们可以看出古代谋士在分析战争形势时比较注重什么?(3分)

(一) 阅读下面两段文目文,完成第6—10题。(15分)

   (甲) 太祖①比②征之③,一朝引军退,绣④自追之。诩⑤谓绣曰:“不可追也,追必败。”绣不从,进兵 交战,大败而还。诩谓绣曰:“促更追之,更战必胜。”绣谢曰:“不用公言,以至于此。 今已败,奈何复追 ?”诩曰:“兵势有变,亟往必利。”绣信之,遂收散卒赴追,大战,果以胜还。

   问诩曰:“绣以精兵追退军,而公必败;退以败卒击胜兵,而公曰必克。悉如公言,疗其反而皆验 也? ”淘曰:“此易知耳。将军虽善用兵,非曹公敌也。军虽新退,曹公必^断后;追兵虽精,将既不敌, 彼士亦锐,故知必败。曹公攻将军无失策,力未尽而退,必国内有故;已破将军,必轻军速进,纵留诸将 断后,诸将虽勇,亦非将军敌,故虽用败兵而战必胜也。”绣乃服。

                                         (选自《三国志•贾诩传》)

[注释]

①太祖:曹操。②比:连续。③征之:征讨张绣。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有一段时间,曹操连 续攻打张绣。④绣:张绣。⑤诩:贾诩,张绣的军事参谋。

6.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1) 诩谓绣曰( ) (2) 大败而还( )

(3) 绣信之( ) (4) 而公曰必克( )

7. 翻译下列的句子。(2分)

  今已败,奈何复追?

8. 为什么贾诩先不让张绣追击,后来又要他赶快追击?(3分)

  (乙)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 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 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

9. 曹刿在论战的过程中既善于观察又善于分析,相比之下贾诩在论战的过程中更侧重于什么?(3

分)  

10. 从上面两个语段中,我们可以看出古代谋士在分析战争形势时比较注重什么?(3分)

(一) 阅读下面两段文目文,完成第6—10题。(15分)


   (甲) 太祖①比②征之③,一朝引军退,绣④自追之。诩⑤谓绣曰:“不可追也,追必败。”绣不从,进兵 交战,大败而还。诩谓绣曰:“促更追之,更战必胜。”绣谢曰:“不用公言,以至于此。 今已败,奈何复追 ?”诩曰:“兵势有变,亟往必利。”绣信之,遂收散卒赴追,大战,果以胜还。

今已败,奈何复追

   问诩曰:“绣以精兵追退军,而公必败;退以败卒击胜兵,而公曰必克。悉如公言,疗其反而皆验 也? ”淘曰:“此易知耳。将军虽善用兵,非曹公敌也。军虽新退,曹公必^断后;追兵虽精,将既不敌, 彼士亦锐,故知必败。曹公攻将军无失策,力未尽而退,必国内有故;已破将军,必轻军速进,纵留诸将 断后,诸将虽勇,亦非将军敌,故虽用败兵而战必胜也。”绣乃服。

                                         (选自《三国志•贾诩传》)

[注释]

①太祖:曹操。②比:连续。③征之:征讨张绣。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有一段时间,曹操连 续攻打张绣。④绣:张绣。⑤诩:贾诩,张绣的军事参谋。

6.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1) 诩谓绣曰( ) (2) 大败而还( )

) (2) 大败而还( ) )

(3) 绣信之( ) (4) 而公曰必克( )

) (4) 而公曰必克( ) )

7. 翻译下列的句子。(2分)

  今已败,奈何复追?

8. 为什么贾诩先不让张绣追击,后来又要他赶快追击?(3分)

  (乙)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 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 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

9. 曹刿在论战的过程中既善于观察又善于分析,相比之下贾诩在论战的过程中更侧重于什么?(3

分)  

10. 从上面两个语段中,我们可以看出古代谋士在分析战争形势时比较注重什么?(3分)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6. ⑴对……说(2) 回来(3) 相信(4) 战胜

7. 现在已经失败了,为什么又要去追呢?

8. 先不让追是因为分析到曹操可能有所防备 后来让 赶快追是因为分析到曹操战胜必轻装速回,此时防 备较弱。

9. 曹刿不仅善于观察,而且善于分析。而贾诩更侧重 于分析双方的形势。

10. 了解敌我双方的情况。(或:知己知彼。或:根据变 化调整策略。或:把握恰当的时机。意思接近即可)

6. ⑴对……说(2) 回来(3) 相信(4) 战胜

6. ⑴对……说(2) 回来(3) 相信(4) 战胜

7. 现在已经失败了,为什么又要去追呢?

7. 现在已经失败了,为什么又要去追呢?

8. 先不让追是因为分析到曹操可能有所防备 后来让 赶快追是因为分析到曹操战胜必轻装速回,此时防 备较弱。

8. 先不让追是因为分析到曹操可能有所防备 后来让 赶快追是因为分析到曹操战胜必轻装速回,此时防 备较弱。

9. 曹刿不仅善于观察,而且善于分析。而贾诩更侧重 于分析双方的形势。

9. 曹刿不仅善于观察,而且善于分析。而贾诩更侧重 于分析双方的形势。

10. 了解敌我双方的情况。(或:知己知彼。或:根据变 化调整策略。或:把握恰当的时机。意思接近即可)

10. 了解敌我双方的情况。(或:知己知彼。或:根据变 化调整策略。或:把握恰当的时机。意思接近即可)
看了 (一)阅读下面两段文目文,完...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把在一根140米长的绳子分成两甲·乙段两段,其中甲段是乙段的4分之3,甲·乙段各是几米?~~不要方程  2020-03-31 …

抗洪救灾小组在甲地段有28人7乙地段有15人,现在又调来29人分配在甲乙2个地段要求调配后甲地段昱  2020-05-16 …

黄河某些河段在春季容易发生凌汛现象,图中甲、乙、丙、丁所示的四河段,相对而言易发生凌汛现象的是()  2020-06-21 …

阅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问题。小题1:该地区的地势特征是,图中甲、乙两处可能发生凌汛的河段是。小题2  2020-06-21 …

公务员考题有甲乙二人距离教室同等距离,甲一段距离内步行,令一段距离内跑步,乙一段时间内步行,另一段  2020-07-09 …

抗洪救灾小组在甲地段有28人,乙地段有15人,现在又调来29人,分配在甲乙两个地段,要求调配后甲地  2020-07-17 …

、两段文字都用数字.〔甲〕段用数字说明桥的;〔乙〕段文字用数字介绍桥的.„甲‟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  2020-07-19 …

2013年6月“神州十号”与“天宫一号”完美“牵手”,成功实现交会对接(如图),交会对接飞行过程分为  2020-11-25 …

2013年6月“神州十号”与“天宫一号”完美“牵手”,成功实现交会对接(如图),交会对接飞行过程分为  2021-01-13 …

2012年6月18日,“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完美“牵手”,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如图)。交会对接  2021-0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