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程朱学说中"新民"和"亲民"何解?最近在读心学,好些词不懂
题目详情
程朱学说中"新民"和"亲民"何解?
最近在读心学,好些词不懂
最近在读心学,好些词不懂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大学》本为《礼记》之普通一篇,在宋代以前并未受到特别关注.二程始表彰《大学》,称之为“孔氏之遗书”,“初学入德之门”.朱子进一步为其作传,《大学》一跃而成为儒家最重要的经典之一.①朱子承袭程子将古本《大学》之“在亲民”,改为“在新民”.而王阳明《传习录》第一条即是对此改法的质疑.但现代学者在讨论朱、王《大学》今古本之争时,多收紧在“格物”、“致知”、“诚意”等条目.虽偶有提及“新”、“亲”二字,但亦止于蜻蜓点水.惟在徐复观为代表的现代新儒家那里,新、亲之辩上升到重要的理论高度被加以认真检讨.本文拟重新追溯“新”、“亲”之争的思想谱系,并将以徐复观、牟宗三为代表的当代新儒家对传统儒家德治思想的解读,置于这种思想光谱之下加以检视,藉此揭示不同时代的儒者之不同诠释进路,同时进一步阐发儒家“新”、“亲”之辩的现代意义. 一 朱子之“新”
众所周知,朱子从程子将《大学》之“亲民”易为“新民”,《大学章句》序曰:
程子曰:“亲,当作新.”大学者,大人之学也.明,明之也.明德者,人之所得乎天,而虚灵不昧,以具众理而应万事者也.但为气禀所拘,人欲所蔽,则有时而昏;然其本体之明,则有未尝息者.故学者当因其所发而遂明之,以复其初也.新者,革其旧之谓也.言既自明其明德,又当推以及人,使之亦有以去其旧染之污也.止者,必至于是而不迁之意.至善,则事理当然之极也.言明明德、新民,皆当止于至善之地而不迁.盖必其有以尽夫天理之极,而无一毫人欲之私也.此三者,大学之纲领也.
尽管朱子的章句在后来也成了“经典”,但在当时,朱子之改字是受到强烈质疑的,毕竟轻改经文,是注家之大忌:
曰:“程子之改亲为新也,何所据?子之从之,又何所考而必其然耶?且以己意轻改经文,恐非传疑之义,奈何?”曰:“若无所考而辄改之,则诚若吾子之讥矣.今亲民云者,以文义推之则无理,新民云者,以传文考之则有据,程子于此,其所以处之者亦已审矣……若必以不改为是,则世盖有承误踵讹,心知非是,而故为穿凿附会,以求其说之必通者矣,其侮圣言而误后学也益甚,亦何足取以为法耶?”②
“以文义推之则无理”,当谓首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之义是自明其明德,既明其明德,则推己及人,使他人亦明其明德,此即新民.自明而明他,己立人立、己达人达,在文义上自顺理成章.如作“亲”字,则与上面“明明德”意思较为有隔.用朱子本人的话说:“我既是明得个明德,见他人为气禀物欲所昏,自家岂不恻然欲有以新之,使之亦如我挑剔揩磨,以革其向来气禀物欲之昏而复其得之于天者.此便是新民.”③朱子将“亲”改作“新”,可以说在“文义”上是反复拿捏、细致推敲过的.
“以传文考之则有据”,系指《大学》所谓“传”之部分有关“新”之论说.依朱子《大学》之汤之盘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作新民”,以及《诗》“周虽旧邦,其命惟新”等文本属于“传”文,是来解释“三纲”之“在新民”这一经文的.如朱子经传之分成立的话,那么,在后面的传文部分确实有相应的文字分别对应于“明明德”与“止于至善”,而传文之种种“新”之文本显然对应新民这一纲.
《书·金縢》之“惟朕小子其新逆”,陆德明《经典释文》即指出“新逆”马本作“亲迎”.而我们对照郭店竹简,《老子》通行本“六亲不和”,竹简本作“六新不和”,“名与身孰亲”,竹简亦作“名与身孰新”.另外竹简中尚有“教民有新(亲)也”(《唐虞之道》),“不戚不新 (亲),不新(亲)不爱”(《五行》)等语,其中“亲”皆写作“新”,可见,“亲”、“新”本可通用.④职是之故,我们可以为朱子补充说,以“新”易 “亲”,不仅以传文考之则有据,而且以文字酌之亦有凭证.
二 王阳明之“亲”
王阳明对朱子的《大学章句》颇多不满,他坚持认为《大学》一书本来就“止为一篇”,并无朱子所谓的“经传之分”,更无缺传可补:“大学古本乃孔门相传旧本耳.朱子疑其有所脱误而改正补缉之.在某,则谓其本无脱误,悉从其旧而已矣.”⑤既“悉从其旧”,则不当以“新”易“亲”.《传习录》第一条即是关于“亲”、“新”之争:
爱问:“在亲民”,朱子谓当作新民.后章“作新民”之文似亦有据.先生以为宜从旧本“作亲民”,亦有所据否?先生曰:“作新民”之“新”,是自新之民,与“在新民”之“新”不同.此岂足为据?“作”字却与“亲”字相对.然非“亲”字义.下面治国平天下处,皆于“新”字无发明.如云“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如保赤子”,“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之类”,皆是“亲”字意.“亲民”犹孟子“亲亲仁民”之谓.亲之即仁之也.百姓不亲,舜使契为司徒,敬敷五教,所以亲之也.尧典“克明峻德”便是“明明德”;“以亲九族”,至“平章协和”,便是“亲民”,便是“明明德于天下”.又如孔子言“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便是“明明德”,“安百姓”便是“亲民”.说亲民便是兼教养意,说新民便觉偏了.⑥
阳明的这番话完全是针对朱子主“新”的论证而发的,“作新民”之“新”与“在新民”之“新”确实不同,前者是“自新”,后者则是“使民新”,而君子贤贤亲亲、民之父母等文本,于“新”并无发明,显然在阳明看来,朱子“新”之“以传文考之则有据”,实不足为据.而针对朱子“以文义推之则无理”的说法,阳明在指出“治国平天下”处种种亲民文字后,又历数孟子亲亲仁民、尧典“以亲九族”,直至点出夫子“修己以安百姓”,“亲”字自有其义理上的权威支持.
众所周知,朱子从程子将《大学》之“亲民”易为“新民”,《大学章句》序曰:
程子曰:“亲,当作新.”大学者,大人之学也.明,明之也.明德者,人之所得乎天,而虚灵不昧,以具众理而应万事者也.但为气禀所拘,人欲所蔽,则有时而昏;然其本体之明,则有未尝息者.故学者当因其所发而遂明之,以复其初也.新者,革其旧之谓也.言既自明其明德,又当推以及人,使之亦有以去其旧染之污也.止者,必至于是而不迁之意.至善,则事理当然之极也.言明明德、新民,皆当止于至善之地而不迁.盖必其有以尽夫天理之极,而无一毫人欲之私也.此三者,大学之纲领也.
尽管朱子的章句在后来也成了“经典”,但在当时,朱子之改字是受到强烈质疑的,毕竟轻改经文,是注家之大忌:
曰:“程子之改亲为新也,何所据?子之从之,又何所考而必其然耶?且以己意轻改经文,恐非传疑之义,奈何?”曰:“若无所考而辄改之,则诚若吾子之讥矣.今亲民云者,以文义推之则无理,新民云者,以传文考之则有据,程子于此,其所以处之者亦已审矣……若必以不改为是,则世盖有承误踵讹,心知非是,而故为穿凿附会,以求其说之必通者矣,其侮圣言而误后学也益甚,亦何足取以为法耶?”②
“以文义推之则无理”,当谓首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之义是自明其明德,既明其明德,则推己及人,使他人亦明其明德,此即新民.自明而明他,己立人立、己达人达,在文义上自顺理成章.如作“亲”字,则与上面“明明德”意思较为有隔.用朱子本人的话说:“我既是明得个明德,见他人为气禀物欲所昏,自家岂不恻然欲有以新之,使之亦如我挑剔揩磨,以革其向来气禀物欲之昏而复其得之于天者.此便是新民.”③朱子将“亲”改作“新”,可以说在“文义”上是反复拿捏、细致推敲过的.
“以传文考之则有据”,系指《大学》所谓“传”之部分有关“新”之论说.依朱子《大学》之汤之盘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作新民”,以及《诗》“周虽旧邦,其命惟新”等文本属于“传”文,是来解释“三纲”之“在新民”这一经文的.如朱子经传之分成立的话,那么,在后面的传文部分确实有相应的文字分别对应于“明明德”与“止于至善”,而传文之种种“新”之文本显然对应新民这一纲.
《书·金縢》之“惟朕小子其新逆”,陆德明《经典释文》即指出“新逆”马本作“亲迎”.而我们对照郭店竹简,《老子》通行本“六亲不和”,竹简本作“六新不和”,“名与身孰亲”,竹简亦作“名与身孰新”.另外竹简中尚有“教民有新(亲)也”(《唐虞之道》),“不戚不新 (亲),不新(亲)不爱”(《五行》)等语,其中“亲”皆写作“新”,可见,“亲”、“新”本可通用.④职是之故,我们可以为朱子补充说,以“新”易 “亲”,不仅以传文考之则有据,而且以文字酌之亦有凭证.
二 王阳明之“亲”
王阳明对朱子的《大学章句》颇多不满,他坚持认为《大学》一书本来就“止为一篇”,并无朱子所谓的“经传之分”,更无缺传可补:“大学古本乃孔门相传旧本耳.朱子疑其有所脱误而改正补缉之.在某,则谓其本无脱误,悉从其旧而已矣.”⑤既“悉从其旧”,则不当以“新”易“亲”.《传习录》第一条即是关于“亲”、“新”之争:
爱问:“在亲民”,朱子谓当作新民.后章“作新民”之文似亦有据.先生以为宜从旧本“作亲民”,亦有所据否?先生曰:“作新民”之“新”,是自新之民,与“在新民”之“新”不同.此岂足为据?“作”字却与“亲”字相对.然非“亲”字义.下面治国平天下处,皆于“新”字无发明.如云“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如保赤子”,“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之类”,皆是“亲”字意.“亲民”犹孟子“亲亲仁民”之谓.亲之即仁之也.百姓不亲,舜使契为司徒,敬敷五教,所以亲之也.尧典“克明峻德”便是“明明德”;“以亲九族”,至“平章协和”,便是“亲民”,便是“明明德于天下”.又如孔子言“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便是“明明德”,“安百姓”便是“亲民”.说亲民便是兼教养意,说新民便觉偏了.⑥
阳明的这番话完全是针对朱子主“新”的论证而发的,“作新民”之“新”与“在新民”之“新”确实不同,前者是“自新”,后者则是“使民新”,而君子贤贤亲亲、民之父母等文本,于“新”并无发明,显然在阳明看来,朱子“新”之“以传文考之则有据”,实不足为据.而针对朱子“以文义推之则无理”的说法,阳明在指出“治国平天下”处种种亲民文字后,又历数孟子亲亲仁民、尧典“以亲九族”,直至点出夫子“修己以安百姓”,“亲”字自有其义理上的权威支持.
看了 程朱学说中"新民"和"亲民"...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读下面的词语,在括号里写上他们的近义词,在线上写反义词.抱怨()——真挚()——胆怯()——精确( 2020-05-16 …
材料一:图1为赤峰市及附近区域略图.材料二:白灾是在冬季引起牲畜大量死亡的一种气象灾害.近年来,赤 2020-06-20 …
快活林的近义词在线等快活林近义词或者比较有吸引力的表达暧昧与销魂的意思最好三个字最多不超过四个字感 2020-06-29 …
找行近字在组词.1,盲()行近字是()().2,滔()行近字是()()3,扣()行近找行近字在组词 2020-06-30 …
中国近代史的第二条线索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民族斗争史:(1)近代中国历史上,农民阶级在西方列强侵略和本 2020-07-15 …
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游民”一词在历史文献中并不陌生,而没有得到学术界的关 2020-11-15 …
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游民”一词在历史文献中并不陌生,而没有得到学术界的关 2020-11-15 …
阅读下面的文字材料,提取四个关键词,每个关键词不超过四个字。河北邱县是漫画之乡,记者近期在当地走访发 2020-11-21 …
英语翻译我的论文大致定稿但是在摘要部分需要英文翻译我的英文水品不行希望大家帮忙包括题目和关键词在内的 2020-12-23 …
中国近代史的第二条线索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民族斗争史:(5分)(1)近代中国历史上,农民阶级在西方列强侵 2020-12-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