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叔孙通者,薛人也。秦时以文学征,待诏博士。数岁,陈胜起山东,使者以闻,二世召博士诸儒生问曰:“楚戍卒攻蕲入陈,于公如何?”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叔孙通者,薛人也。秦时以文学征,待诏博士。数岁,陈胜起山东,使者 闻,二世召博士诸儒生问曰:“楚戍卒攻蕲入陈,于公如何?”博士诸生三十余人前曰:“人臣 无将 ,将即反,罪死无赦。愿陛下急发兵击 。”二世怒,作色。叔孙通前曰:“诸生言皆非也。夫天下合为一家,毁郡县城,铄其兵,示天下不复用。且明主在其上,法令具于下,使人人奉职,四方辐辏,安敢有反者!此 群盗鼠窍狗盗耳,何足置之齿牙间。郡守尉今捕论,何足忧。”二世喜曰:“善。”尽问诸生,诸生或言反,或言盗。于是二世令御史案诸生言反者 下吏 ,非所宜言。诸言盗者皆罢之。乃赐叔孙通帛二十匹,衣一袭,拜为博士。叔孙通已出宫,反舍,诸生曰:“先生何言之谀也?”。通曰:“公不知也, 亡去,后降汉。汉五年,已并天下,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叔孙通知上益厌 也,说上曰:“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高帝曰:“得无难乎?”叔孙通曰:“五帝异乐,三王不同礼。 故夏、殷、周之礼所因损益可知者,谓不相复也。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 。”上曰:“可试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 行为 之。”于是叔孙通使征鲁诸生三十余人。鲁有两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 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今天下初定,死者未葬,伤者未起,又欲起礼乐。礼乐所由起,积德百年而后可兴也。吾不忍为公所为。公所为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无污我!”叔孙通笑曰:“若真鄙儒也,不知 时变 。”遂与所征三十人西。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人臣 无将 ,将即反  无将:没有将领

B.案诸生言反者 下吏   下吏:下为狱吏

C.度吾所能 行为 之   行为:做得到的

D.不知 时变       时变:时势变迁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陈胜起山东,使者

  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 衅鼓。”

B.此 群盗鼠窃狗盗耳

  孟尝君 鸡鸣狗盗之雄耳

C. 亡去,后降汉

  问今是何世,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公所事者 十主

  北山愚公者,年 九十

3.对下列各句中“之”字称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愿陛下急发兵击       称代“人臣”。

B.叔孙通知上益厌 也     称代“醉或妄呼,拔剑击柱”者。

C.因时世人情为 节文者也   称代“礼者”,即“他们的”。

D.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   称代汉的“朝仪礼规”。

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叔孙通“知时变”的一组是

①且明主在其上,法令具于下

②诸生言皆非也

③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

④鲁有两生不肯行

⑤礼乐所由起,积德百年而后可兴也

[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叔孙通在秦二世就陈胜之事问诸儒生时能“知时变”,一反诸儒生之看法,使二世由怒转喜。

B.凡是说陈胜是造反的,二世就命御史把他们交付下面官吏治罪;凡是说是盗贼的,就免了他们的职务。

C.叔孙通看到汉的朝仪太复杂了,就请求高帝让他征聘鲁地的儒生和自己的学生共同制订简单易行的朝仪。

D.叔孙通到鲁地征聘儒生,有两人不肯应征,这两人认为叔孙通的做法不合古道,制订朝仪礼乐为时尚早。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叔孙通者,薛人也。秦时以文学征,待诏博士。数岁,陈胜起山东,使者 闻,二世召博士诸儒生问曰:“楚戍卒攻蕲入陈,于公如何?”博士诸生三十余人前曰:“人臣 无将 ,将即反,罪死无赦。愿陛下急发兵击 。”二世怒,作色。叔孙通前曰:“诸生言皆非也。夫天下合为一家,毁郡县城,铄其兵,示天下不复用。且明主在其上,法令具于下,使人人奉职,四方辐辏,安敢有反者!此 群盗鼠窍狗盗耳,何足置之齿牙间。郡守尉今捕论,何足忧。”二世喜曰:“善。”尽问诸生,诸生或言反,或言盗。于是二世令御史案诸生言反者 下吏 ,非所宜言。诸言盗者皆罢之。乃赐叔孙通帛二十匹,衣一袭,拜为博士。叔孙通已出宫,反舍,诸生曰:“先生何言之谀也?”。通曰:“公不知也, 亡去,后降汉。汉五年,已并天下,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叔孙通知上益厌 也,说上曰:“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高帝曰:“得无难乎?”叔孙通曰:“五帝异乐,三王不同礼。 故夏、殷、周之礼所因损益可知者,谓不相复也。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 。”上曰:“可试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 行为 之。”于是叔孙通使征鲁诸生三十余人。鲁有两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 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今天下初定,死者未葬,伤者未起,又欲起礼乐。礼乐所由起,积德百年而后可兴也。吾不忍为公所为。公所为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无污我!”叔孙通笑曰:“若真鄙儒也,不知 时变 。”遂与所征三十人西。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人臣 无将 ,将即反  无将:没有将领

B.案诸生言反者 下吏   下吏:下为狱吏

C.度吾所能 行为 之   行为:做得到的

D.不知 时变       时变:时势变迁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陈胜起山东,使者

  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 衅鼓。”

B.此 群盗鼠窃狗盗耳

  孟尝君 鸡鸣狗盗之雄耳

C. 亡去,后降汉

  问今是何世,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公所事者 十主

  北山愚公者,年 九十

3.对下列各句中“之”字称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愿陛下急发兵击       称代“人臣”。

B.叔孙通知上益厌 也     称代“醉或妄呼,拔剑击柱”者。

C.因时世人情为 节文者也   称代“礼者”,即“他们的”。

D.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   称代汉的“朝仪礼规”。

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叔孙通“知时变”的一组是

①且明主在其上,法令具于下

②诸生言皆非也

③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

④鲁有两生不肯行

⑤礼乐所由起,积德百年而后可兴也

[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叔孙通在秦二世就陈胜之事问诸儒生时能“知时变”,一反诸儒生之看法,使二世由怒转喜。

B.凡是说陈胜是造反的,二世就命御史把他们交付下面官吏治罪;凡是说是盗贼的,就免了他们的职务。

C.叔孙通看到汉的朝仪太复杂了,就请求高帝让他征聘鲁地的儒生和自己的学生共同制订简单易行的朝仪。

D.叔孙通到鲁地征聘儒生,有两人不肯应征,这两人认为叔孙通的做法不合古道,制订朝仪礼乐为时尚早。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叔孙通者,薛人也。秦时以文学征,待诏博士。数岁,陈胜起山东,使者 闻,二世召博士诸儒生问曰:“楚戍卒攻蕲入陈,于公如何?”博士诸生三十余人前曰:“人臣 无将 ,将即反,罪死无赦。愿陛下急发兵击 。”二世怒,作色。叔孙通前曰:“诸生言皆非也。夫天下合为一家,毁郡县城,铄其兵,示天下不复用。且明主在其上,法令具于下,使人人奉职,四方辐辏,安敢有反者!此 群盗鼠窍狗盗耳,何足置之齿牙间。郡守尉今捕论,何足忧。”二世喜曰:“善。”尽问诸生,诸生或言反,或言盗。于是二世令御史案诸生言反者 下吏 ,非所宜言。诸言盗者皆罢之。乃赐叔孙通帛二十匹,衣一袭,拜为博士。叔孙通已出宫,反舍,诸生曰:“先生何言之谀也?”。通曰:“公不知也, 亡去,后降汉。汉五年,已并天下,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叔孙通知上益厌 也,说上曰:“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高帝曰:“得无难乎?”叔孙通曰:“五帝异乐,三王不同礼。 故夏、殷、周之礼所因损益可知者,谓不相复也。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 。”上曰:“可试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 行为 之。”于是叔孙通使征鲁诸生三十余人。鲁有两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 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今天下初定,死者未葬,伤者未起,又欲起礼乐。礼乐所由起,积德百年而后可兴也。吾不忍为公所为。公所为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无污我!”叔孙通笑曰:“若真鄙儒也,不知 时变 。”遂与所征三十人西。

无将 下吏 行为 时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人臣 无将 ,将即反  无将:没有将领

无将

B.案诸生言反者 下吏   下吏:下为狱吏

下吏

C.度吾所能 行为 之   行为:做得到的

行为

D.不知 时变       时变:时势变迁

时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陈胜起山东,使者

  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 衅鼓。”

B.此 群盗鼠窃狗盗耳

  孟尝君 鸡鸣狗盗之雄耳

C. 亡去,后降汉

  问今是何世,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公所事者 十主

  北山愚公者,年 九十

3.对下列各句中“之”字称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愿陛下急发兵击       称代“人臣”。

B.叔孙通知上益厌 也     称代“醉或妄呼,拔剑击柱”者。

C.因时世人情为 节文者也   称代“礼者”,即“他们的”。

D.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   称代汉的“朝仪礼规”。

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叔孙通“知时变”的一组是

①且明主在其上,法令具于下

②诸生言皆非也

③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

④鲁有两生不肯行

⑤礼乐所由起,积德百年而后可兴也

[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叔孙通在秦二世就陈胜之事问诸儒生时能“知时变”,一反诸儒生之看法,使二世由怒转喜。

B.凡是说陈胜是造反的,二世就命御史把他们交付下面官吏治罪;凡是说是盗贼的,就免了他们的职务。

C.叔孙通看到汉的朝仪太复杂了,就请求高帝让他征聘鲁地的儒生和自己的学生共同制订简单易行的朝仪。

D.叔孙通到鲁地征聘儒生,有两人不肯应征,这两人认为叔孙通的做法不合古道,制订朝仪礼乐为时尚早。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答案:D;C;A;B;C
答案:D;C;A;B;C
看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明长城气魄雄伟,是世界上的伟大工程之一。其起止点是()A.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B.东起鸭绿江,西  2020-05-13 …

遥望长城的烽烟,你是否找到了东西的起点?[]A.东起辽宁西到陕西B.东起鸭绿江西到临洮C.东起山海  2020-05-16 …

对明长城东西起止点的正确说法是()A.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B.东起辽东半岛,西到祁连山C.东起鸭  2020-05-16 …

秦长城蜿蜒万里,其东西起点是[]A.东起临洮西到辽东B.东起辽东西至临洮C.东起嘉峪关西至山海关D  2020-05-16 …

秦长城蜿蜒万里,其东西起点是A、东起临洮西到辽东B、东起辽东西至临洮C、东起嘉峪关西至山海关D、东  2020-05-16 …

明长城东西起讫地点是()A.西起临洮,东到辽东B.西起临洮,东到山海关C.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D  2020-05-16 …

一条生活题自习课上,王海被一道数学题难住了,他很想问正在读书的同桌——数学尖子陈东,而陈东不喜欢别  2020-06-10 …

证明自己能力的有关材料这个东西怎么交啊?5、证明自己能力的有关材料(如个人陈述、学术论文、科研成果证  2020-11-04 …

A城的士收费标准如下:起步价5元(3千米及3千米以内);超过3千米至15千米以内收费1.2元,超过1  2020-11-14 …

井冈山会师时的主要领导人是A.毛泽东、陈毅B.周恩来、朱德C.毛泽东、朱德D.周恩来、陈毅  2020-12-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