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一枝花不伏老》一共分为几层?各层的层意为什么?

题目详情
《一枝花不伏老》一共分为几层?各层的层意为什么?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关汉卿的《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属于元曲.平常我们说“唐诗、宋词、元曲”,其实元曲的概念要更为复杂,它包括剧曲与散曲,剧曲结合科白用于表演,也就是元杂剧,散曲只供清唱,更近于诗歌,所以从西方文学四分法来说,倒是分属于戏剧与诗歌两种文体的.从中学已经学过的元曲看,关汉卿的《窦娥冤》是元杂剧,睢景臣的《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就是元散曲.散曲按其规模,又分套数和小令,以及介于两者间的带过曲.小令体制短小,通常只是一支独立的曲子,中学课文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就是小令.套数又叫套曲,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曲子连缀而成.《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就是套数,本课《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也是套数.
  一枝花 套数首牌
  除第五句外,均作对句.在《不伏老》中,“攀出墙朵朵花”与“折临路枝枝柳”对,“花攀红蕊嫩”与“柳折翠条柔”对,“凭着我折柳攀花手”与“直煞得花残柳败休”对,“半生来折柳攀花”与“一世里眠花卧柳”对,只有“浪子风流”一句是单句.这也可以看出元曲重对偶的特点,有所谓“逢双必对”的说法.
  梁州第七 次牌
  亦简称“梁州”.首二句对,第三句单句,四字句四句作两对,七字二句对,七字三句鼎足对.二字句两句可并成四字一句:减一韵.第十一及十七句,剧套皆叶韵,散套可不叶.首二句对,也就是“普天下郎君领袖”与“盖世界浪子班头”对,“我是个”三字为衬字,一般曲谱只标正字,不标衬字,所以不影响首二句对.“三句鼎足对”类似今天的排比句,即“伴的是银筝女银台前理银筝笑倚银屏,伴的是玉天仙携玉手并玉肩同登玉楼,伴的是金钗客歌金缕捧金樽满泛金瓯”三句.其余不必深究,只要知道元曲有这样详尽的讲究即可.
  隔尾 曲牌名
  其字数定格是七、七、七、二、二、七(六句).是南吕宫“尾声”的一种体式,但亦可用于套曲中间,一般接在“梁州第七”曲牌之后,此尾后尚联他曲,故称“隔尾”,其作用是既将套曲的前后两部分隔开,又起着转折上的枢纽作用.
  尾声 戏曲、散曲术语
  套曲中最末一曲的泛称.亦有称“尾”、“收尾”、“余文”、“结音”的.南吕宫的尾声头两句本是两个七字句,也就是“我是一粒铜豌豆,钻入千层锦套头”,经加入许多衬字,成为这首套曲最为眩目的亮点.
看了 《一枝花不伏老》一共分为几层...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