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化学-->
把一瓶不饱和的烧碱溶液分成4等份.保持温度不变,向4份溶液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NaOH固体、Na2O2、Na2O和Na,使溶液均恰好饱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加入的NaOH质量一定最大B.加入
题目详情
把一瓶不饱和的烧碱溶液分成4等份.保持温度不变,向4份溶液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NaOH固体、Na2O2、Na2O和Na,使溶液均恰好饱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加入的NaOH质量一定最大
B. 加入的Na2O2和Na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C. 制成饱和溶液后,4份溶液中所含NaOH质量相同
D. 加入的NaOH、Na2O2、Na2O、Na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1:2
A. 加入的NaOH质量一定最大
B. 加入的Na2O2和Na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C. 制成饱和溶液后,4份溶液中所含NaOH质量相同
D. 加入的NaOH、Na2O2、Na2O、Na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1:2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发生反应2Na2O2+2H2O═4NaOH+O2↑,Na2O+H2O═2NaOH,2Na+2H20═2NaOH+H2↑由方程式可知,相同物质的量的Na2O2和Na2O的消耗相同物质的量的水,生成相同物质的量的NaOH,保持温度不变,使溶液恰好饱和,故加入的Na2O2、Na2O的物质的量相等.要生成80份质量的氢氧化钠,需要78份质量的过氧化钠,同时消耗18份质量的水,需要62份质量的氧化钠,同时消耗18份质量的水,而要生成80份质量的氢氧化钠需要46份质量的钠,消耗36份质量的水,需要氢氧化钠80份,同时过氧化钠、氧化钠和钠都会消耗溶液中的水,所以若要使溶液恰好达到饱和,加入质量最大的是氢氧化钠,其次是过氧化钠,再就是氧化钠,最小的是钠.
A、由上述分析可知,加入的NaOH质量一定最大,故A正确;
B、由上述分析可知,加入的Na2O2、Na2O的物质的量相等,故B正确;
C、不饱和的烧碱溶液分成4等份所含溶剂相等,溶解氢氧化钠的质量一定,但由于生成等质量的氢氧化钠,Na2O2、Na2O和Na消耗水不同,故反应后剩余溶剂不同,所溶解的氢氧化钠不同,故制成饱和溶液后,4份溶液中所含NaOH质量不相等,故C错误;
D、不饱和的烧碱溶液分成4等份所含溶剂相等,溶解氢氧化钠的质量一定,但由于生成等质量的氢氧化钠,Na消耗水,故反应后剩余溶剂减少,故所溶解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大于所溶解钠的物质的量,故NaOH与Na的物质的量之比为大于1:1,故D错误;
故选AB.
A、由上述分析可知,加入的NaOH质量一定最大,故A正确;
B、由上述分析可知,加入的Na2O2、Na2O的物质的量相等,故B正确;
C、不饱和的烧碱溶液分成4等份所含溶剂相等,溶解氢氧化钠的质量一定,但由于生成等质量的氢氧化钠,Na2O2、Na2O和Na消耗水不同,故反应后剩余溶剂不同,所溶解的氢氧化钠不同,故制成饱和溶液后,4份溶液中所含NaOH质量不相等,故C错误;
D、不饱和的烧碱溶液分成4等份所含溶剂相等,溶解氢氧化钠的质量一定,但由于生成等质量的氢氧化钠,Na消耗水,故反应后剩余溶剂减少,故所溶解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大于所溶解钠的物质的量,故NaOH与Na的物质的量之比为大于1:1,故D错误;
故选AB.
看了 把一瓶不饱和的烧碱溶液分成4...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能证明室温下某溶液是否是饱和溶液的方法是[]A.室温下向该溶液加入少量水,使溶液变稀B.室温下向该 2020-04-12 …
将一份NaOH不饱和溶液平均分成两份,一加入agNa2O,另一加入bgNa2O2,结果两份溶液均在 2020-05-14 …
欲使0.1mol/L的NaHCO3溶液中c(H+)、c(CO )、c(HCO3ˉ)都减少,其方法是 2020-05-16 …
30°有一硫酸铜的不饱和溶液,加入a克硫酸铜晶体或蒸发b克的水均可变为此温度时硫酸铜的饱和溶液…… 2020-05-16 …
下面的实验中没有白色沉淀或晶体析出的是A.饱和石灰水中加入A.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NaOH固体B. 2020-06-03 …
t℃时,向x克KNO3不饱和溶液中,加入a克KNO3或蒸发掉b克水恢复到t℃,溶液达到饱和,据此下 2020-06-25 …
(2013•泰州二模)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1)要使接近饱和的A溶液变为饱 2020-06-30 …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是[]A、升高温度B、降低温度C、加 2020-11-03 …
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你回答:(1)P点所表示的涵义是;(2)若a中混有少量b,提 2020-11-28 …
其他条件都不变,向硫酸铜饱和溶液中加入a克硫酸铜晶体,溶液是否仍然饱和?是正好饱和吗?为什么?会有晶 2020-12-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