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与孙文“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励”所表现的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一致的是()A.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B.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C.寄

题目详情

与孙文“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励”所表现的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一致的是( )

A.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B.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C.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D.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自强不息的精神是指一个民族所具有的独立、奋发向上、不断进取的精神。在历代中国人民的创业实践中,自强不息精神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成为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本题材料中“孙文‘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励’”,体现的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A项中“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的表述,用拟人手法,将书卷比作多情的老朋友,每日从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随、愁苦与共,形象地表明诗人读书不倦、乐在其中,用夸张、比喻手法写诗人读书的情态,不符合题意,故不能入选;B、C两项中的表述体现的是爱国主义的精神,不符合题意,故不能入选;D项中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表述体现了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符合题意,故可以入选。因此,答案是D项。

考点: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的相关知识。

【题型】单选题
【适用】一般
【标题】2014-2015学年山西省山西大学附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2014年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两个决定,分别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从文化生活角度看,中国以法定形式确定纪念日和设立公祭日的重要意义在于( )

①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②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③凝聚民族力量,鞭策中华儿女风雨同舟、自强不息

④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注入新的时代精神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与孙文“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励”所表现的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一致的是( )

A.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B.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C.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D.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自强不息的精神是指一个民族所具有的独立、奋发向上、不断进取的精神。在历代中国人民的创业实践中,自强不息精神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成为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本题材料中“孙文‘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励’”,体现的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A项中“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的表述,用拟人手法,将书卷比作多情的老朋友,每日从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随、愁苦与共,形象地表明诗人读书不倦、乐在其中,用夸张、比喻手法写诗人读书的情态,不符合题意,故不能入选;B、C两项中的表述体现的是爱国主义的精神,不符合题意,故不能入选;D项中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表述体现了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符合题意,故可以入选。因此,答案是D项。

考点: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的相关知识。

【题型】单选题
【适用】一般
【标题】2014-2015学年山西省山西大学附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2014年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两个决定,分别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从文化生活角度看,中国以法定形式确定纪念日和设立公祭日的重要意义在于( )

①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②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③凝聚民族力量,鞭策中华儿女风雨同舟、自强不息

④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注入新的时代精神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与孙文“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励”所表现的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一致的是( )

A.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B.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C.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D.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自强不息的精神是指一个民族所具有的独立、奋发向上、不断进取的精神。在历代中国人民的创业实践中,自强不息精神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成为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本题材料中“孙文‘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励’”,体现的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A项中“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的表述,用拟人手法,将书卷比作多情的老朋友,每日从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随、愁苦与共,形象地表明诗人读书不倦、乐在其中,用夸张、比喻手法写诗人读书的情态,不符合题意,故不能入选;B、C两项中的表述体现的是爱国主义的精神,不符合题意,故不能入选;D项中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表述体现了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符合题意,故可以入选。因此,答案是D项。

考点: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的相关知识。

【题型】单选题
【适用】一般
【标题】2014-2015学年山西省山西大学附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2014年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两个决定,分别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从文化生活角度看,中国以法定形式确定纪念日和设立公祭日的重要意义在于( )

①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②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③凝聚民族力量,鞭策中华儿女风雨同舟、自强不息

④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注入新的时代精神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B分 析: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无论什么时候,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本题材料中“中国以法定形...
看了 与孙文“吾志所向,一往无前;...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