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雾凇是什么?雾凇形成的机理是什么?对环境有没有什么危害?
题目详情
雾凇是什么?
雾凇形成的机理是什么?对环境有没有什么危害?
雾凇形成的机理是什么?对环境有没有什么危害?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雾凇(wù sōng)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气遇冷凝华而成,是可遇不可求的自然奇观.
雾凇非冰非雪,而是由于雾中无数零摄氏度以下而尚未结冰的雾滴随风在树枝等物体上不断积聚冻粘的结果,表现为白色不透明的粒状结构沉积物.雾凇形成需要气温很低,而且水汽又很充分,同时能具备这两个形成雾凇的极重要而又相互矛盾的自然条件更是难得.
雾凇是一种附着于地面物体(如树枝、电线)迎风面上的白色或乳白色不透明冰层.它也是由过冷水滴凝结而成.过冷水滴(温度低于零度)碰撞到同样低于冻结温度的物体时,便会形成雾凇.当空气中的水蒸气碰上物体马上凝华成固态时便会结成雾凇层或雾凇沉积物.雾凇层由小冰粒构成,在它们之间有气孔,这样便造成典型的白色外表和粒状结构.由于各个过冷水滴的迅速冻结,相邻冰粒之间的内聚力较差,易于从附着物上脱落.被过冷却云环绕的山顶上最容易形成雾凇.
雾凇形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过冷却雾滴碰到冷的地面物体后迅速冻结成粒状的小冰块,叫粒状雾凇,它的结构较为紧密.另一种是由雾滴蒸发时产生的水汽凝华而形成的晶状雾凇,结构较松散,稍有震动就会脱落.
外形特征
雾凇美景
雾凇是一种附着于地面物体(如树枝、电线)迎风面上的白色或乳白色不透明冰层.也是由过冷水滴凝结而成.不过,这些过冷水滴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浮在气流中由风携带来的.这种水滴要比形成雨凇的雨滴小许多,称为雾滴,实际上,也就是组成云的云滴.当它们撞击地物表面后,会迅速冻结.由于雾凇中雾滴与雾滴间空隙很多,因此雾凇呈完全不透明的白色.雾凇轻盈洁白,附着在树木物体上,宛如琼树银花,清秀雅致,这就是树挂(又称雪挂).
雾凇美丽皎洁,晶莹闪烁,像盎然怒放的花儿,被称为“冰花”;因为它在凛冽寒流袭卷大地、万物失去生机之时,象高山上的雪莲,凌霜傲雪,在斗寒中盛开,韵味浓郁,被称为“傲霜花”;因为它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精美艺术品,好似“琼楼玉宇”,寓意深邃,为人类带来美意延年的美好情愫,被称为“琼花”;因为它象气势磅礴的落雪挂满枝头,把神州点缀得繁花似锦,景观壮丽迷人,成为北国风光之最,它使人心旷神怡,激起各界文人骚客的雅兴,吟诗绘画,抒发情怀,被称为“雪柳”.
远远望去,一排排杨柳的树冠似烟似雾,与天上的蓝天白云相接,让人分不清天地的界限.忽然,几个红的蓝的颜色从树丛里冒了出来,好像不小心滴在宣纸上的几点颜料,在白茫茫的背景下格外显眼.枝丫间的雾凇仿佛洁白的雪花.在有过冷却雾的时候,特别有利于冰晶在地面物体上增长.这时在电线上、树枝上形成了白色的冰花,叫做“雾凇”.在有雾而温度又高于零摄氏度的时候,雾滴沾附、汇聚在树叶或其他物体上,叫做“雾凝”,这在森林中最常见.
主要分类
雾凇分为两种,硬凇和软凇.
硬凇(英文:hard rime)和水凇与霜、露都是由于空气和地面物体之间存在着温度差而形成的.但是,形成硬凇和水凇的温度差是由天气变暖而引起的,形成霜、露的温度差却是由于地面物体辐射冷却所引起的.所以,它们所反映的天气条件不同,附着的物体也不尽一样,它们是不同的天气现象.
软凇(英文:soft rime)是一种白色沉积物,水珠在半冷冻雾或薄雾冻结的外表面凝结,无风或微风状况下形成.软雾凇通常可见于结冰树枝的迎风面、电线上、或其他固态物品.软雾凇在表面上与灰白色的霜相似,然而软雾凇是由水蒸汽冷凝成液态水滴(先雾、雾或云),然后到一个表面形成.灰白色霜则是直接由水蒸气淤积成固体冰.灰白色霜的沉重涂层,称为白霜,在外表上与软雾凇非常相似,但形成过程不同:它在没有雾,但是非常高的相对湿度(90%以上)和温度低于-8摄氏度(18°F)条件下形成.软雾凇的外观十分像洁白的冰针簇:他们很脆弱,可以很容易地被抖落.因为软雾凇是小液滴尺寸,缓慢的液态水冲积层,高度的过冷,还有迅速消散的熔化潜热.
主要价值
观赏价值
一天中看雾淞的最佳时间是早上,因为雾淞是在早上形成的 ,所以要提早在太阳出来前起来看雾淞,早上5点左右起来,就可以看到松柳凝霜挂雪,随着太阳的慢慢升起,还可以拍到那红色的朝霞洒在白色的雾松上的景色,消失的时间还要看当天的风大不大,如果当天的风大的话,估计9点就开始掉下,运气好没风的时候,就可以维持到11、12点.
环保价值
雾凇是空气的天然清洁工.人们在观赏玉树琼花般的吉林雾凇时,都会感到空气格外清新舒爽、滋润肺腑,这是因为雾凇有净化空气的内在功能.空气中存在着肉眼看不见的大量微粒,其直径大部分在2.5微米以下,约相当于人类头发丝直径的四十分之一,体积很小,重量极轻,悬浮在空气中,危害人的健康.据美国对微粒污染危害做的调查测验表明,微粒污染重比微粒污染轻的城市,患病死亡率高15%,微粒每年导致5万人死亡,其中大部分是已患呼吸道疾病的老人和儿童.雾凇初始阶段的凇附,吸附微粒沉降到大地,净化空气,因此,雾凇不仅在外观上洁白无瑕,给人以纯洁高雅的风貌,而且还是天然大面积的空气“清洁器”.
雾凇是天然的“负氧离子发生器”,在有雾凇时,负氧离子增多.据测,在有雾凇时,吉林松花江畔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可达上千至数千个,比没有雾凇时的负氧离子可多5倍以上.
雾凇是环境的天然“消音器”,雾凇由于具有浓厚、结构疏松、密度小、空隙度高的特点,因此对音波反射率很低,能吸收和容纳大量音波,在形成雾凇的成排密集的树林里感到幽静,就是这个道理.
产生危害
雾凇的密度小,重量轻,对于电线、树木的破坏性要比雨凇小得多.当电线上的雾凇严重时会折断电线,造成停电事故.
雾凇非冰非雪,而是由于雾中无数零摄氏度以下而尚未结冰的雾滴随风在树枝等物体上不断积聚冻粘的结果,表现为白色不透明的粒状结构沉积物.雾凇形成需要气温很低,而且水汽又很充分,同时能具备这两个形成雾凇的极重要而又相互矛盾的自然条件更是难得.
雾凇是一种附着于地面物体(如树枝、电线)迎风面上的白色或乳白色不透明冰层.它也是由过冷水滴凝结而成.过冷水滴(温度低于零度)碰撞到同样低于冻结温度的物体时,便会形成雾凇.当空气中的水蒸气碰上物体马上凝华成固态时便会结成雾凇层或雾凇沉积物.雾凇层由小冰粒构成,在它们之间有气孔,这样便造成典型的白色外表和粒状结构.由于各个过冷水滴的迅速冻结,相邻冰粒之间的内聚力较差,易于从附着物上脱落.被过冷却云环绕的山顶上最容易形成雾凇.
雾凇形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过冷却雾滴碰到冷的地面物体后迅速冻结成粒状的小冰块,叫粒状雾凇,它的结构较为紧密.另一种是由雾滴蒸发时产生的水汽凝华而形成的晶状雾凇,结构较松散,稍有震动就会脱落.
外形特征
雾凇美景
雾凇是一种附着于地面物体(如树枝、电线)迎风面上的白色或乳白色不透明冰层.也是由过冷水滴凝结而成.不过,这些过冷水滴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浮在气流中由风携带来的.这种水滴要比形成雨凇的雨滴小许多,称为雾滴,实际上,也就是组成云的云滴.当它们撞击地物表面后,会迅速冻结.由于雾凇中雾滴与雾滴间空隙很多,因此雾凇呈完全不透明的白色.雾凇轻盈洁白,附着在树木物体上,宛如琼树银花,清秀雅致,这就是树挂(又称雪挂).
雾凇美丽皎洁,晶莹闪烁,像盎然怒放的花儿,被称为“冰花”;因为它在凛冽寒流袭卷大地、万物失去生机之时,象高山上的雪莲,凌霜傲雪,在斗寒中盛开,韵味浓郁,被称为“傲霜花”;因为它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精美艺术品,好似“琼楼玉宇”,寓意深邃,为人类带来美意延年的美好情愫,被称为“琼花”;因为它象气势磅礴的落雪挂满枝头,把神州点缀得繁花似锦,景观壮丽迷人,成为北国风光之最,它使人心旷神怡,激起各界文人骚客的雅兴,吟诗绘画,抒发情怀,被称为“雪柳”.
远远望去,一排排杨柳的树冠似烟似雾,与天上的蓝天白云相接,让人分不清天地的界限.忽然,几个红的蓝的颜色从树丛里冒了出来,好像不小心滴在宣纸上的几点颜料,在白茫茫的背景下格外显眼.枝丫间的雾凇仿佛洁白的雪花.在有过冷却雾的时候,特别有利于冰晶在地面物体上增长.这时在电线上、树枝上形成了白色的冰花,叫做“雾凇”.在有雾而温度又高于零摄氏度的时候,雾滴沾附、汇聚在树叶或其他物体上,叫做“雾凝”,这在森林中最常见.
主要分类
雾凇分为两种,硬凇和软凇.
硬凇(英文:hard rime)和水凇与霜、露都是由于空气和地面物体之间存在着温度差而形成的.但是,形成硬凇和水凇的温度差是由天气变暖而引起的,形成霜、露的温度差却是由于地面物体辐射冷却所引起的.所以,它们所反映的天气条件不同,附着的物体也不尽一样,它们是不同的天气现象.
软凇(英文:soft rime)是一种白色沉积物,水珠在半冷冻雾或薄雾冻结的外表面凝结,无风或微风状况下形成.软雾凇通常可见于结冰树枝的迎风面、电线上、或其他固态物品.软雾凇在表面上与灰白色的霜相似,然而软雾凇是由水蒸汽冷凝成液态水滴(先雾、雾或云),然后到一个表面形成.灰白色霜则是直接由水蒸气淤积成固体冰.灰白色霜的沉重涂层,称为白霜,在外表上与软雾凇非常相似,但形成过程不同:它在没有雾,但是非常高的相对湿度(90%以上)和温度低于-8摄氏度(18°F)条件下形成.软雾凇的外观十分像洁白的冰针簇:他们很脆弱,可以很容易地被抖落.因为软雾凇是小液滴尺寸,缓慢的液态水冲积层,高度的过冷,还有迅速消散的熔化潜热.
主要价值
观赏价值
一天中看雾淞的最佳时间是早上,因为雾淞是在早上形成的 ,所以要提早在太阳出来前起来看雾淞,早上5点左右起来,就可以看到松柳凝霜挂雪,随着太阳的慢慢升起,还可以拍到那红色的朝霞洒在白色的雾松上的景色,消失的时间还要看当天的风大不大,如果当天的风大的话,估计9点就开始掉下,运气好没风的时候,就可以维持到11、12点.
环保价值
雾凇是空气的天然清洁工.人们在观赏玉树琼花般的吉林雾凇时,都会感到空气格外清新舒爽、滋润肺腑,这是因为雾凇有净化空气的内在功能.空气中存在着肉眼看不见的大量微粒,其直径大部分在2.5微米以下,约相当于人类头发丝直径的四十分之一,体积很小,重量极轻,悬浮在空气中,危害人的健康.据美国对微粒污染危害做的调查测验表明,微粒污染重比微粒污染轻的城市,患病死亡率高15%,微粒每年导致5万人死亡,其中大部分是已患呼吸道疾病的老人和儿童.雾凇初始阶段的凇附,吸附微粒沉降到大地,净化空气,因此,雾凇不仅在外观上洁白无瑕,给人以纯洁高雅的风貌,而且还是天然大面积的空气“清洁器”.
雾凇是天然的“负氧离子发生器”,在有雾凇时,负氧离子增多.据测,在有雾凇时,吉林松花江畔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可达上千至数千个,比没有雾凇时的负氧离子可多5倍以上.
雾凇是环境的天然“消音器”,雾凇由于具有浓厚、结构疏松、密度小、空隙度高的特点,因此对音波反射率很低,能吸收和容纳大量音波,在形成雾凇的成排密集的树林里感到幽静,就是这个道理.
产生危害
雾凇的密度小,重量轻,对于电线、树木的破坏性要比雨凇小得多.当电线上的雾凇严重时会折断电线,造成停电事故.
看了 雾凇是什么?雾凇形成的机理是...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英语翻译我的家乡是吉林、位于吉林省中国地区中部、冬天、有一种美景是雾凇、他与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 2020-05-13 …
下列过程中,伴随着放热的是A浓雾的散去B雾凇的形成C雪人的消失D樟脑球的变小 2020-05-13 …
大自然中关于霜、云、雾、露的形成,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云是由水蒸气升入高空时遇冷凝结成的大量小 2020-05-17 …
寒假期间是去吉林看雾凇的好季节,当地人们有这样的心得:“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看落花”。其中“晨 2020-06-15 …
雾,雾凇,霜一样不一样 2020-07-14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B.水在沸腾时温度越来越高C.树枝上的“雾凇”的形成是凝 2020-07-14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为0℃时,冰和水可能共存,但没有水蒸气B.水在沸腾时温度越来越高C.雾 2020-07-14 …
写出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的名称(1)霜的形成;(2)露的形成;(3)雾的形成;(4)雾凇的形成. 2020-07-28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为0℃时,冰和水可能共存,但没有水蒸气B.水在沸腾时温度越来越高C.雾的 2021-02-05 …
下列四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A.山林中雾的形成B.树枝上雾凇的形成C.公园座椅边缘的 2021-02-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