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丧凡生于天地之间,其必有死,所不免也。孝子之重其亲也,慈亲之爱其子也,痛于肌骨,性也。所重所爱,死而弃之沟壑,人之情不忍为也,故有葬死之义。葬也者,藏也
节丧
凡生于天地之间,其必有死,所不免也。孝子之重其亲也,慈亲之爱其子也,痛于肌骨,性也。所重所爱,死而弃之沟壑,人之情不忍为也,故有葬死之义。葬也者,藏也,慈亲孝子之所慎也。慎之者,以生人之心虑。以生人之心为死者虑也,莫如无动,莫如无发。无发无动,莫如无有可利,此之谓重闭 ① 。
古之人有藏于广野深山而安者矣,非珠玉国宝之谓也,葬不可不藏也。葬浅则狐狸抇 ② 之,深则及于水泉。故凡葬必于高陵之上。以避狐狸之患、水泉之湿。此则善矣,而忘奸邪盗贼寇乱之难,岂不惑哉?譬之若瞽师之避柱也,避柱而疾触杙 ③ 也。狐狸、水泉、奸邪、盗贼、寇乱之患,此丰弋之大者也。慈亲孝子避之者,得葬之情矣。
善棺椁,所以避蝼蚁蛇虫也。 今世俗大乱,之主愈侈其葬,则心非为乎死者虑也,生者以相矜尚也 。侈靡者以为荣,节俭者以为陋,不以便死为故,而徒以生者之诽誉为务,此非慈亲孝子之心也。父虽死,孝子之重之不怠;子虽死,慈亲之爱之不懈。夫葬所爱所重,而以生者之所甚欲,其以安之也,若之何哉?
民之于利也,犯流矢,蹈白刃,涉血盩 ④ 肝以求之。野人之无闻者,忍亲戚、兄弟、知交以求利,今无此之危,无此之丑,其为利甚厚,乘车食肉,泽及子孙,虽圣人犹能禁,而况于乱?
国弥大,家弥富,葬弥厚,合珠鳞施,夫玩好货宝,仲鼎壶 金监,舆马衣被戈剑,不可胜其数。诸养生之具,无不从者。题凑之室。棺椁数袭,积石积炭,以环其外。奸人闻之,传以相告。上虽以严威重罪禁之,犹不可止。且死者弥久,生者弥疏;生者弥疏,则守者弥怠;守者弥怠而葬器如故,其势固不安矣。
世俗之行丧,载之以大輴 ④ ,羽旄旌旗,如云偻翣 ⑥ 以督之,珠玉以佩之,黼黻文章以饬之,引绋者左右万人以行之,以军制立之然后可。以此观世,则美矣侈矣;以此为死,则不可也。 苟便于死,则虽贫困劳民,若慈亲孝子者之所不辞为也 。
(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重闭:大闭,指墓中无殉葬品,掘墓人无利可图,不会招致发掘。②抇(h):发掘。③杙(y):一头尖的小木桩。④盩,通“抽”。⑤輴(chn),载棺柩的车。⑥偻翣,用羽毛制成的伞形之物,有柄,持之随枢车而行。
4.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避柱而疾触杙也 疾:忧虑
B.涉血盩以求之 涉:流淌
C.无此之丑,其为利甚厚 丑:耻辱
D.乘车食肉,泽及子孙 泽:恩惠
5.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凡生 于 天地之间 青,取之 于 蓝,而青于蓝
B.葬也者,藏 也 其闻道 也 固先乎吾
C.诸养生 之 具,无不从者 句读 之 不知,惑之不解
D.积石积炭, 以 环其外 请立太子为王, 以 绝秦望
6.下列对原文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篇指出生死是自然规律,而作者抱着一种非常理性、坦然而毫无畏惧的态度,可葬礼是活着的人要为死者考虑的。
B.作者主张“节丧”,反对“厚葬”,指出丧葬的本意是让死者得安,而“厚葬”的大量陪葬品,却是诱发坏人盗墓的根源。
C.国家越强大,陪葬越丰厚,虽然圣上用严刑重罪来禁止盗墓,随着时间的流逝,后代与死者感情的疏远,增加盗墓的几率。
D.文章揭露了厚葬者摆阔气让人看的虚伪性,把对死去的人的毁誉看作要务是违背了葬礼的初衷,如此做法使死者不能安宁。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世俗大乱,之主愈侈其葬,则心非为乎死者虑也,生者以相矜尚也。(5分)
(2)苟便于死,则虽贫困劳民,若慈亲孝子者之所不辞为也。(5分)
节丧
凡生于天地之间,其必有死,所不免也。孝子之重其亲也,慈亲之爱其子也,痛于肌骨,性也。所重所爱,死而弃之沟壑,人之情不忍为也,故有葬死之义。葬也者,藏也,慈亲孝子之所慎也。慎之者,以生人之心虑。以生人之心为死者虑也,莫如无动,莫如无发。无发无动,莫如无有可利,此之谓重闭 ① 。
古之人有藏于广野深山而安者矣,非珠玉国宝之谓也,葬不可不藏也。葬浅则狐狸抇 ② 之,深则及于水泉。故凡葬必于高陵之上。以避狐狸之患、水泉之湿。此则善矣,而忘奸邪盗贼寇乱之难,岂不惑哉?譬之若瞽师之避柱也,避柱而疾触杙 ③ 也。狐狸、水泉、奸邪、盗贼、寇乱之患,此丰弋之大者也。慈亲孝子避之者,得葬之情矣。
善棺椁,所以避蝼蚁蛇虫也。 今世俗大乱,之主愈侈其葬,则心非为乎死者虑也,生者以相矜尚也 。侈靡者以为荣,节俭者以为陋,不以便死为故,而徒以生者之诽誉为务,此非慈亲孝子之心也。父虽死,孝子之重之不怠;子虽死,慈亲之爱之不懈。夫葬所爱所重,而以生者之所甚欲,其以安之也,若之何哉?
民之于利也,犯流矢,蹈白刃,涉血盩 ④ 肝以求之。野人之无闻者,忍亲戚、兄弟、知交以求利,今无此之危,无此之丑,其为利甚厚,乘车食肉,泽及子孙,虽圣人犹能禁,而况于乱?
国弥大,家弥富,葬弥厚,合珠鳞施,夫玩好货宝,仲鼎壶 金监,舆马衣被戈剑,不可胜其数。诸养生之具,无不从者。题凑之室。棺椁数袭,积石积炭,以环其外。奸人闻之,传以相告。上虽以严威重罪禁之,犹不可止。且死者弥久,生者弥疏;生者弥疏,则守者弥怠;守者弥怠而葬器如故,其势固不安矣。
世俗之行丧,载之以大輴 ④ ,羽旄旌旗,如云偻翣 ⑥ 以督之,珠玉以佩之,黼黻文章以饬之,引绋者左右万人以行之,以军制立之然后可。以此观世,则美矣侈矣;以此为死,则不可也。 苟便于死,则虽贫困劳民,若慈亲孝子者之所不辞为也 。
(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重闭:大闭,指墓中无殉葬品,掘墓人无利可图,不会招致发掘。②抇(h):发掘。③杙(y):一头尖的小木桩。④盩,通“抽”。⑤輴(chn),载棺柩的车。⑥偻翣,用羽毛制成的伞形之物,有柄,持之随枢车而行。
4.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避柱而疾触杙也 疾:忧虑
B.涉血盩以求之 涉:流淌
C.无此之丑,其为利甚厚 丑:耻辱
D.乘车食肉,泽及子孙 泽:恩惠
5.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凡生 于 天地之间 青,取之 于 蓝,而青于蓝
B.葬也者,藏 也 其闻道 也 固先乎吾
C.诸养生 之 具,无不从者 句读 之 不知,惑之不解
D.积石积炭, 以 环其外 请立太子为王, 以 绝秦望
6.下列对原文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篇指出生死是自然规律,而作者抱着一种非常理性、坦然而毫无畏惧的态度,可葬礼是活着的人要为死者考虑的。
B.作者主张“节丧”,反对“厚葬”,指出丧葬的本意是让死者得安,而“厚葬”的大量陪葬品,却是诱发坏人盗墓的根源。
C.国家越强大,陪葬越丰厚,虽然圣上用严刑重罪来禁止盗墓,随着时间的流逝,后代与死者感情的疏远,增加盗墓的几率。
D.文章揭露了厚葬者摆阔气让人看的虚伪性,把对死去的人的毁誉看作要务是违背了葬礼的初衷,如此做法使死者不能安宁。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世俗大乱,之主愈侈其葬,则心非为乎死者虑也,生者以相矜尚也。(5分)
(2)苟便于死,则虽贫困劳民,若慈亲孝子者之所不辞为也。(5分)
节丧
凡生于天地之间,其必有死,所不免也。孝子之重其亲也,慈亲之爱其子也,痛于肌骨,性也。所重所爱,死而弃之沟壑,人之情不忍为也,故有葬死之义。葬也者,藏也,慈亲孝子之所慎也。慎之者,以生人之心虑。以生人之心为死者虑也,莫如无动,莫如无发。无发无动,莫如无有可利,此之谓重闭 ① 。
①古之人有藏于广野深山而安者矣,非珠玉国宝之谓也,葬不可不藏也。葬浅则狐狸抇 ② 之,深则及于水泉。故凡葬必于高陵之上。以避狐狸之患、水泉之湿。此则善矣,而忘奸邪盗贼寇乱之难,岂不惑哉?譬之若瞽师之避柱也,避柱而疾触杙 ③ 也。狐狸、水泉、奸邪、盗贼、寇乱之患,此丰弋之大者也。慈亲孝子避之者,得葬之情矣。
② ③善棺椁,所以避蝼蚁蛇虫也。 今世俗大乱,之主愈侈其葬,则心非为乎死者虑也,生者以相矜尚也 。侈靡者以为荣,节俭者以为陋,不以便死为故,而徒以生者之诽誉为务,此非慈亲孝子之心也。父虽死,孝子之重之不怠;子虽死,慈亲之爱之不懈。夫葬所爱所重,而以生者之所甚欲,其以安之也,若之何哉?
今世俗大乱,之主愈侈其葬,则心非为乎死者虑也,生者以相矜尚也民之于利也,犯流矢,蹈白刃,涉血盩 ④ 肝以求之。野人之无闻者,忍亲戚、兄弟、知交以求利,今无此之危,无此之丑,其为利甚厚,乘车食肉,泽及子孙,虽圣人犹能禁,而况于乱?
④国弥大,家弥富,葬弥厚,合珠鳞施,夫玩好货宝,仲鼎壶 金监,舆马衣被戈剑,不可胜其数。诸养生之具,无不从者。题凑之室。棺椁数袭,积石积炭,以环其外。奸人闻之,传以相告。上虽以严威重罪禁之,犹不可止。且死者弥久,生者弥疏;生者弥疏,则守者弥怠;守者弥怠而葬器如故,其势固不安矣。
世俗之行丧,载之以大輴 ④ ,羽旄旌旗,如云偻翣 ⑥ 以督之,珠玉以佩之,黼黻文章以饬之,引绋者左右万人以行之,以军制立之然后可。以此观世,则美矣侈矣;以此为死,则不可也。 苟便于死,则虽贫困劳民,若慈亲孝子者之所不辞为也 。
④ ⑥ 苟便于死,则虽贫困劳民,若慈亲孝子者之所不辞为也(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重闭:大闭,指墓中无殉葬品,掘墓人无利可图,不会招致发掘。②抇(h):发掘。③杙(y):一头尖的小木桩。④盩,通“抽”。⑤輴(chn),载棺柩的车。⑥偻翣,用羽毛制成的伞形之物,有柄,持之随枢车而行。
4.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避柱而疾触杙也 疾:忧虑
B.涉血盩以求之 涉:流淌
C.无此之丑,其为利甚厚 丑:耻辱
D.乘车食肉,泽及子孙 泽:恩惠
5.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凡生 于 天地之间 青,取之 于 蓝,而青于蓝
于 于B.葬也者,藏 也 其闻道 也 固先乎吾
也 也C.诸养生 之 具,无不从者 句读 之 不知,惑之不解
之 之D.积石积炭, 以 环其外 请立太子为王, 以 绝秦望
以 以6.下列对原文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篇指出生死是自然规律,而作者抱着一种非常理性、坦然而毫无畏惧的态度,可葬礼是活着的人要为死者考虑的。
B.作者主张“节丧”,反对“厚葬”,指出丧葬的本意是让死者得安,而“厚葬”的大量陪葬品,却是诱发坏人盗墓的根源。
C.国家越强大,陪葬越丰厚,虽然圣上用严刑重罪来禁止盗墓,随着时间的流逝,后代与死者感情的疏远,增加盗墓的几率。
D.文章揭露了厚葬者摆阔气让人看的虚伪性,把对死去的人的毁誉看作要务是违背了葬礼的初衷,如此做法使死者不能安宁。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世俗大乱,之主愈侈其葬,则心非为乎死者虑也,生者以相矜尚也。(5分)
(2)苟便于死,则虽贫困劳民,若慈亲孝子者之所不辞为也。(5分)
英语翻译1.墨者有钜子腹,居秦.其子杀人,秦惠王曰:“先生之年长矣,非有他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诛矣, 2020-06-17 …
英语翻译出乎杀之上自能役杀入乎杀之中自不受杀前面作者说的是生杀之气为宇宙自然之气,天地能使之生,益 2020-06-18 …
黄宗羲在《自序》中说:“学问之道,以各自用得著者为真,凡倚门傍户、依样葫芦者,非流俗之士,则经生之 2020-06-21 …
论语10则中的之分别是什么意思,1,学而实习之2,诲女知之乎3,知之为知之,4,择其善者而从之5, 2020-06-22 …
英语翻译只因心常清静,施德行善,虽只身而入,主帅亲其贤军,住卒亲其德,敬畏之不暇,岂有加害者乎?有 2020-06-29 …
黄宗羲在《自序》中说:“学问之道,以各自用得著者为真,凡倚门傍户、依样葫芦者,非流俗之士,则经生之 2020-06-30 …
翻译一下墨者有钜子腹,居秦,其子杀人,秦惠王曰:“先生之年长矣,非有他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诛矣,先生 2020-07-02 …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 2020-07-15 …
英语翻译百年树人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生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 2020-11-22 …
文言文练习墨子腹暾墨子有巨子腹暾,居秦,其子杀人.秦惠王曰:“先生之年长矣,非有他子也,寡人已令吏勿 2020-11-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