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有关(历史必修三)朱熹思想的一道选择题“一事不穷,则阕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阕了一物道理”,其言论反映出朱熹①主张“格物致知”②提倡研究具体事物,包括研究自然界事物③具

题目详情
有关(历史必修三)朱熹思想的一道选择题
“一事不穷,则阕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阕了一物道理”,其言论反映出朱熹
①主张“格物致知” ②提倡研究具体事物,包括研究自然界事物
③具有怀疑、创新的科学精神 ④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A.①②③ B.①②④\x05C.①② D.①③ 这个答案选A,可依照理学的理论,“理”是万物本原,亘古不变,格物致知就是探究已经存在与事物中的“理”呀,选项中的③说什么怀疑、创新?并作为正确选项入选,既然探究的是早已存在的东西,何来怀疑创新,请各位同仁发表高见!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我不是历史老师,我是教语文的,从语文角度分析一下吧.
首先翻译一下这句话:
一件事情如果不完全弄清楚,则就会不知道这件事所体现的道理.一个事物不去推究原理,则就
会不知道这个事物所体现的道理.
这就是朱熹的“格物致知”的观点.“格物致知”就是研究事物获得知识和道理.这种观点强调的是从实践中获得知识,因而要敢于怀疑前人学说是否正确,通过自己的实践认为正确就接受,不正确就改正.这正是“怀疑”的态度.所以选项中③是正确的.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有一篇文章叫《要有格物致知的精神》,分析这个题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回忆一下这篇课文,也许会让他们理解.
看了 有关(历史必修三)朱熹思想的...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研究人员根据黄杉胸径的大小划分了不同龄级,对种群A(自然状态)和种群B、C(不同人为干扰强度)进行  2020-06-21 …

我还明白了不少道理,其中我最喜欢《》,因为它使我懂得了.学了本学期的课文,我认识了不少人物有()文  2020-06-29 …

某农科所对稻田养鱼进行了实验研究.他们将4亩稻田分为面积相等的两块,插秧后其中一块放养300条红包  2020-07-12 …

成功的秘诀①25岁那年,我在巴黎一面研究,一面写作。那时我已发表了一些作品,也获得了不少人的好评。但  2020-10-30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有关收入分化的研究已经很多,也达成了不少研究共识,但是对于利益分化的研究相对  2020-11-20 …

在物理学的探索和发现过程中,科学家们运用了许多研究方法.以下关于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2020-11-21 …

某研究小组研究了不同供水处理对青蒿净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叶绿素主要吸收  2020-12-04 …

野生型果蝇的腹部和胸部都有短刚毛,而一只突变果蝇S的腹部却生出长刚毛,研究者对果蝇S的突变进行了系列  2020-12-06 …

小明同学探究了“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现象”,同时又探究了“不同燃料燃烧的放热能力”,他设计了两组实验装  2020-12-07 …

(2010•莱芜)2010年3月20日,大风伴着漫天黄沙席卷莱芜.某地理学习兴趣小组对此展开了研究,  2020-12-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