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枕上偶成陆游放臣不复望修门,身寄江头黄叶村。酒渴喜闻疏雨滴,梦回愁对一灯昏。河潼形胜宁终弃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 2

枕上偶成 陆游

放臣不复望修门,身寄江头黄叶村。

酒渴喜闻疏雨滴,梦回愁对一灯昏。

河潼形胜宁终弃,周汉规模要细论。

自恨不如云际雁,南来犹得过中原。

注: [ 修门 ] 楚国郢都城门。

1 .对这首诗诗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 .第一句中,“放臣”指放逐之臣,是作者自称;“修门”借指南宋的都城临安。这一句 有以屈原自况之意。

B .第三句意思是,酒后口渴,听到窗外疏雨声声觉得似乎能润一润喉咙,诗人于孤苦感到些许的喜悦。

C .第五句中,“河潼形胜”指黄河潼关险要的地势,“宁终弃”意思是难道侵略者能始终占据而不被赶走吗?

D .第六句意思是,周汉两朝都以河潼为根基而逐鹿中原,统一天下,朝廷对此应当认真思索。

2 .关于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首联中的“江头黄叶村”既点出寄身之处,也于景色中暗示了季节,并为尾联写雁伏笔。

B .颔联细致入微地描绘了深秋雨夜的情景,写出心头的孤寂和愁闷,情与景完全交融在一起。

C .开篇“不复望修门”,写失望之深,而结尾又写自恨不如“犹得过中原”的雁,于矛盾中抒写了难忘国事的悲怆之情。

D .这首诗先叙事,再议论,最后状景抒情,一气呵成,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刚正不阿的高洁品质。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 2

枕上偶成 陆游

放臣不复望修门,身寄江头黄叶村。

酒渴喜闻疏雨滴,梦回愁对一灯昏。

河潼形胜宁终弃,周汉规模要细论。

自恨不如云际雁,南来犹得过中原。

注: [ 修门 ] 楚国郢都城门。

1 .对这首诗诗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 .第一句中,“放臣”指放逐之臣,是作者自称;“修门”借指南宋的都城临安。这一句 有以屈原自况之意。

B .第三句意思是,酒后口渴,听到窗外疏雨声声觉得似乎能润一润喉咙,诗人于孤苦感到些许的喜悦。

C .第五句中,“河潼形胜”指黄河潼关险要的地势,“宁终弃”意思是难道侵略者能始终占据而不被赶走吗?

D .第六句意思是,周汉两朝都以河潼为根基而逐鹿中原,统一天下,朝廷对此应当认真思索。

2 .关于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首联中的“江头黄叶村”既点出寄身之处,也于景色中暗示了季节,并为尾联写雁伏笔。

B .颔联细致入微地描绘了深秋雨夜的情景,写出心头的孤寂和愁闷,情与景完全交融在一起。

C .开篇“不复望修门”,写失望之深,而结尾又写自恨不如“犹得过中原”的雁,于矛盾中抒写了难忘国事的悲怆之情。

D .这首诗先叙事,再议论,最后状景抒情,一气呵成,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刚正不阿的高洁品质。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 2

枕上偶成 陆游

放臣不复望修门,身寄江头黄叶村。

酒渴喜闻疏雨滴,梦回愁对一灯昏。

河潼形胜宁终弃,周汉规模要细论。

自恨不如云际雁,南来犹得过中原。

注: [ 修门 ] 楚国郢都城门。

1 .对这首诗诗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 .第一句中,“放臣”指放逐之臣,是作者自称;“修门”借指南宋的都城临安。这一句 有以屈原自况之意。

B .第三句意思是,酒后口渴,听到窗外疏雨声声觉得似乎能润一润喉咙,诗人于孤苦感到些许的喜悦。

C .第五句中,“河潼形胜”指黄河潼关险要的地势,“宁终弃”意思是难道侵略者能始终占据而不被赶走吗?

D .第六句意思是,周汉两朝都以河潼为根基而逐鹿中原,统一天下,朝廷对此应当认真思索。

2 .关于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首联中的“江头黄叶村”既点出寄身之处,也于景色中暗示了季节,并为尾联写雁伏笔。

B .颔联细致入微地描绘了深秋雨夜的情景,写出心头的孤寂和愁闷,情与景完全交融在一起。

C .开篇“不复望修门”,写失望之深,而结尾又写自恨不如“犹得过中原”的雁,于矛盾中抒写了难忘国事的悲怆之情。

D .这首诗先叙事,再议论,最后状景抒情,一气呵成,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刚正不阿的高洁品质。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 2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 2 1 2 2 2

枕上偶成 陆游

枕上偶成 陆游 陆游 陆游

放臣不复望修门,身寄江头黄叶村。

放臣不复望修门,身寄江头黄叶村。

酒渴喜闻疏雨滴,梦回愁对一灯昏。

酒渴喜闻疏雨滴,梦回愁对一灯昏。

河潼形胜宁终弃,周汉规模要细论。

河潼形胜宁终弃,周汉规模要细论。

自恨不如云际雁,南来犹得过中原。

自恨不如云际雁,南来犹得过中原。

注: [ 修门 ] 楚国郢都城门。

注: [ 修门 ] 楚国郢都城门。 [ 修门 ] 楚国郢都城门。 修门 ] 楚国郢都城门。 ] 楚国郢都城门。 楚国郢都城门。

1 .对这首诗诗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1 .对这首诗诗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对这首诗诗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 .第一句中,“放臣”指放逐之臣,是作者自称;“修门”借指南宋的都城临安。这一句 有以屈原自况之意。

A .第一句中,“放臣”指放逐之臣,是作者自称;“修门”借指南宋的都城临安。这一句 有以屈原自况之意。 .第一句中,“放臣”指放逐之臣,是作者自称;“修门”借指南宋的都城临安。这一句 有以屈原自况之意。 有以屈原自况之意。 有以屈原自况之意。

B .第三句意思是,酒后口渴,听到窗外疏雨声声觉得似乎能润一润喉咙,诗人于孤苦感到些许的喜悦。

B .第三句意思是,酒后口渴,听到窗外疏雨声声觉得似乎能润一润喉咙,诗人于孤苦感到些许的喜悦。 .第三句意思是,酒后口渴,听到窗外疏雨声声觉得似乎能润一润喉咙,诗人于孤苦感到些许的喜悦。

C .第五句中,“河潼形胜”指黄河潼关险要的地势,“宁终弃”意思是难道侵略者能始终占据而不被赶走吗?

C .第五句中,“河潼形胜”指黄河潼关险要的地势,“宁终弃”意思是难道侵略者能始终占据而不被赶走吗? .第五句中,“河潼形胜”指黄河潼关险要的地势,“宁终弃”意思是难道侵略者能始终占据而不被赶走吗?

D .第六句意思是,周汉两朝都以河潼为根基而逐鹿中原,统一天下,朝廷对此应当认真思索。

D .第六句意思是,周汉两朝都以河潼为根基而逐鹿中原,统一天下,朝廷对此应当认真思索。 .第六句意思是,周汉两朝都以河潼为根基而逐鹿中原,统一天下,朝廷对此应当认真思索。

2 .关于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 .关于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关于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首联中的“江头黄叶村”既点出寄身之处,也于景色中暗示了季节,并为尾联写雁伏笔。

A .首联中的“江头黄叶村”既点出寄身之处,也于景色中暗示了季节,并为尾联写雁伏笔。 .首联中的“江头黄叶村”既点出寄身之处,也于景色中暗示了季节,并为尾联写雁伏笔。

B .颔联细致入微地描绘了深秋雨夜的情景,写出心头的孤寂和愁闷,情与景完全交融在一起。

B .颔联细致入微地描绘了深秋雨夜的情景,写出心头的孤寂和愁闷,情与景完全交融在一起。 .颔联细致入微地描绘了深秋雨夜的情景,写出心头的孤寂和愁闷,情与景完全交融在一起。

C .开篇“不复望修门”,写失望之深,而结尾又写自恨不如“犹得过中原”的雁,于矛盾中抒写了难忘国事的悲怆之情。

C .开篇“不复望修门”,写失望之深,而结尾又写自恨不如“犹得过中原”的雁,于矛盾中抒写了难忘国事的悲怆之情。 .开篇“不复望修门”,写失望之深,而结尾又写自恨不如“犹得过中原”的雁,于矛盾中抒写了难忘国事的悲怆之情。

D .这首诗先叙事,再议论,最后状景抒情,一气呵成,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刚正不阿的高洁品质。

D .这首诗先叙事,再议论,最后状景抒情,一气呵成,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刚正不阿的高洁品质。 .这首诗先叙事,再议论,最后状景抒情,一气呵成,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刚正不阿的高洁品质。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 、 C       2 、 D

1 、 C       2 、 D

1 、 C       2 、 D
看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沙丘城下寄杜甫李白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思君若汶  2020-05-14 …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沙丘城下寄杜甫李白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城边有古树,日夕  2020-05-14 …

阅读李白的《沙丘城下寄杜甫》,回答后面问题。(6分)沙丘城下寄杜甫李白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城边  2020-05-14 …

按要求填空(1),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2)望西都,,伤心秦汉经行处。《中吕•潼关怀古》  2020-06-13 …

谭嗣同的《潼关》谁能帮忙找一下这首诗的赏析潼关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  2020-06-18 …

蛔虫是寄生在人的小肠内常见的寄生虫.下列不是蛔虫适应寄生生活的特点的是()A.体表有角质层B.生殖器  2020-11-05 …

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的是:A寄生B寄主、C合作D竞争个人认为是寄主、为什么呢(解  2020-11-22 …

英语翻译从比利时寄过来,请高人帮忙给一下寄包裹的正确格式和正确翻译,感激不尽啊!还有从那边寄包裹是不  2020-12-27 …

下面李白的《沙丘城下寄杜甫》中的诗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①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②鲁酒不可醉,齐歌  2021-02-03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11分)沙丘①城下寄杜甫[唐]李白我来竟何事?高卧②沙丘城。城边有古树,  2021-02-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