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大将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出在哪?表明孟子什么观点?

题目详情
大将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 出在哪?表明孟子什么观点?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出自 孟子·尽心上
  【原文】
  公孙丑曰:“道则高矣,美矣,宜若登天然,似不可及也;何 不使彼为可几及而日孳孳也?”
  孟子曰:“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①.君 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
  【注释】
  ①彀率:拉开弓的标准.
  【译文】
  公孙丑说:“道倒是很高很好的,但就像登天一样,似乎高不 可攀.为什么不使它成为可以攀及的因而叫人每天都去勤勉努力 呢?”
  孟子说:“高明的工匠不因为拙劣的工人而改变或者废弃规 矩,绝不因为拙劣的射手而改变拉弓的标准.君子张满了弓而不
  发箭,只做出要射的样子.他恰到好处地做出样子,有能力学习 的人便跟着他做.”
  【读解】
  这里包含相互联系的两层意思.
  第一层,真理不能降格以求,不能因为追求真理的困难或目 标高远而降低目标或标准.从教育的角度来说也是一样,高明的
  老师不能因为懒惰愚笨的学生而改变或放弃准则.这就是“大匠 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
  第二层,“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善于引导的老师总是给 学生留有消化理解的余地,重在传授方法,以身作则激发学生的
  学习主动积极性,这就是‘引而不发,跃如也.”把弓拉满,但却 并不把箭放出去,而只是做出要放的样子,启发学生理解,激发
  他们跃跃欲试的愿望.所以,孟子又把这种做法归结到“中道而 立”的落脚点上.所谓“中道”,也就是无过无不及,做得恰到好
  处的中庸之道.如此一来,孟子便很巧妙地把教育与学习的问题 与儒学所标榜的最高道德标准——中庸——联系在一起了.
  做到了这一步,则老师教起来轻松,学生学起来愉快.
  问题倒是在于,这样的启发式教育,要求老师不能只是照本 宣科,必须是一等一的高手,而不仅仅是眼高手低的裁判员.
  中道而立,谈何容易?
  但总归是努力的方向罢.
看了 大将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