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物理-->
硫酸的密度是1.8*103kg\m3现有硫酸和水各一千克,求最大可配置成密度为1.4*103kg\m3的稀硫酸多少千克?有一支温度计的刻度,均匀但不准确,将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是2摄氏度,放在标准气压下
题目详情
硫酸的密度是1.8*10 3kg\m3
现有硫酸和水各一千克,求最大可配置成密度为1.4*10 3kg\m3的稀硫酸多少千克?
有一支温度计的刻度,均匀但不准确,将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是2摄氏度,放在标准气压下的沸水中,示数是82摄氏度,放教室里25摄氏度
那么教室的实际温度约为多少?
这支温度计什么刻度与实际温度相同?
但请问为什么每一刻度会相差1/4?
现有硫酸和水各一千克,求最大可配置成密度为1.4*10 3kg\m3的稀硫酸多少千克?
有一支温度计的刻度,均匀但不准确,将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是2摄氏度,放在标准气压下的沸水中,示数是82摄氏度,放教室里25摄氏度
那么教室的实际温度约为多少?
这支温度计什么刻度与实际温度相同?
但请问为什么每一刻度会相差1/4?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问题1:
硫酸密度1.8,水密度为1,配成密度1.4的溶液,设配制体积为1升的密度1.4的溶液需要硫酸x升,则1.8x+1*(1-x)=1.4*1
计算得x=0.5,则需要的硫酸体积为总体积的一半,现有水和硫酸各1千克,而硫酸密度较大,则硫酸用完,水有剩余,故使用的水的体积为:1/1.8,则可配制稀硫酸的总质量为:M=1+1/1.8=2.8/1.8千克
问题2: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标准气压下的沸水的温度为100度,温度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的示数为2度,在沸水中为82度,从2度到82度共有80个刻度,则每一刻度代表的实际温度为100/80=1.25度.
现温度计在教室里的温度为25度,其2度处与实际温度的0度相同,那么教室里的实际温度为:(25-2)*1.25=28.75度
又该温度计每刻度相当于实际温度1.25度,其2度处相当于实际温度的0度,那么,其0刻度处与实际温度相差为2,而其每一刻度与实际温度的差为0.25,不难算出其2/0.25处与实际温度符合,也就是8度.
文字太多,不好意思,慢慢看,相信我做的是对的.
硫酸密度1.8,水密度为1,配成密度1.4的溶液,设配制体积为1升的密度1.4的溶液需要硫酸x升,则1.8x+1*(1-x)=1.4*1
计算得x=0.5,则需要的硫酸体积为总体积的一半,现有水和硫酸各1千克,而硫酸密度较大,则硫酸用完,水有剩余,故使用的水的体积为:1/1.8,则可配制稀硫酸的总质量为:M=1+1/1.8=2.8/1.8千克
问题2: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标准气压下的沸水的温度为100度,温度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的示数为2度,在沸水中为82度,从2度到82度共有80个刻度,则每一刻度代表的实际温度为100/80=1.25度.
现温度计在教室里的温度为25度,其2度处与实际温度的0度相同,那么教室里的实际温度为:(25-2)*1.25=28.75度
又该温度计每刻度相当于实际温度1.25度,其2度处相当于实际温度的0度,那么,其0刻度处与实际温度相差为2,而其每一刻度与实际温度的差为0.25,不难算出其2/0.25处与实际温度符合,也就是8度.
文字太多,不好意思,慢慢看,相信我做的是对的.
看了 硫酸的密度是1.8*103k...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有一放置在水平地面上重为20牛的圆桶内装有质量为8千克的水,已知桶高0.5米,水深为30厘米,桶底 2020-04-26 …
一个底面积为20cm2的玻璃容器,内盛400ml的水,容器内水深为15cm,容器置于100cm2的 2020-05-12 …
CNG脱水装置在压缩天然气汽车加气站中的地位和功能是什么?脱水装置是CNG加气站四大重要设备之一, 2020-05-16 …
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6V,电压表示数为3.8V,则()A.L1两端电压为2.2VB.L2两端的电压 2020-06-16 …
一个铁锭如图(a)放置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产生的压力和压强分别是F1和p1;当如图(b)放置在水 2020-07-05 …
把底边为正方形,高为a的长方体放置在水中时,物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强差为980Pa,压力差为2.45 2020-07-09 …
电动势的值等于内外电压之和.为什么?不是说将电压直接接在电池2边测的就是电池的电动势的数值吗?外电 2020-07-20 …
将溶液和水置于U型管中,在U型管中间安置一个半透膜,以隔开水和溶液,可以见到水通过半透膜往溶液一端跑 2020-12-06 …
在任何一个瞬间,沿任何一个串联电源回路绕行一周,其回路上的电动势和电压的和为零这是什么定理 2020-12-27 …
有谁能用电势能变化的角度来帮我分析:串联电路中,为什么电源电压等于电路中各段的电压之和?为什么?请看 2021-0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