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一切习惯离不开家庭 家庭和谐才有利于孩子成长
孩子的一切习惯,都与其所处的环境有关。家庭的关系是否融洽,亲子间是否互动性强,都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心理学家班杜拉的一组实验揭示了其中的秘密:
心理学家班杜拉的一组实验揭示了其中的秘密:
实验1:实验对象是72名3~5岁的孩子,每次将一名孩子带入实验室。实验室内有一个成人,还有玩具娃娃和一些修理工具。
一部分孩子看到的情景是成人拿起玩具娃娃,拳打脚踢,同时还喊着:“打你的鼻子!”“打倒你!”另一部分孩子则看到成人只是安静地收拾修理工具,没有攻击玩具娃娃。
实验说明了:孩子可以通过模仿榜样变得具有攻击性,并且不管榜样的攻击性行为受到的是奖励还是惩罚,孩子都能从榜样那里学会攻击性行为。
实验说明了:孩子可以通过模仿榜样变得具有攻击性,并且不管榜样的攻击性行为受到的是奖励还是惩罚,孩子都能从榜样那里学会攻击性行为。
孩子的行为习惯是在家庭和社会中习得的,但家庭的比例更大些。平时父母要想孩子乖乖的,就要避免让孩子过早接触暴力。
一旦接触到暴力、攻击等阴暗面,就会迅速“染色”“变质”?难怪有“学坏三日”的说法。可是聪明的父母也可以通过实验的启示,反其道而行之,让孩子得以健康成长。
实验2:把4~6岁的孩子分成两组看电影,电影中有一个成年男子演示四种不同的攻击性行为。
但在影片快结束时,一组孩子看到的是这个成人榜样受到另一个成人的奖励,那个人说:“你是一个强壮的冠军。”
而另一组孩子看到的是这个成人榜样受到惩罚,另一个成人说:“喂,住手!我以后再看到你这样欺负弱者就给你一巴掌!”
接下来,就让孩子进入一间游戏室,里面放有与影片中相同的道具。结果发现,看到榜样受奖励的那一组孩子,比看到榜样受惩罚的另一组孩子,表现出更多的攻击性行为。
实验3:在两组孩子看完电影回到游戏室时,以提供糖果作为奖励,要求孩子尽可能地回想起榜样的行为,并付诸行动。
结果,这两组孩子在模仿攻击性行为方面没有任何差异,都能同样精确地显示出榜样的四种攻击性行为的顺序。
这说明,榜样行为所得到的不同结果,只是影响到孩子模仿的表现,而对学习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在榜样受到惩罚的条件下,孩子也习得了这种行为反应,只不过没有同样地表现出来罢了。
看了孩子的一切习惯离不开家庭 家庭和谐才有利于孩子成长的网友还看了以下知识:
我国公民全部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是A.坚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B.坚持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C.依法 2020-04-22 …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把个人和国家、民族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把每个人的具体利 2020-06-25 …
但是参议院在该议案中保留了企图干涉中国内政,损害中国利益的条款。这表明A.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外交 2020-11-02 …
“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这句谚语启示我们()A.实现个人利益要牺牲国家利益B.个人利益和 2020-11-03 …
我国要形成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合法利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这是因为①国家、人 2020-11-06 …
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关系要求我们做到()A自觉维护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B坚持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 2020-11-06 …
表示以国家为利益的名言警句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我们要以国家利益为重,因为()(填名言警句) 2020-11-11 …
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有时国家会有意的或目的性的欲使不同意识范畴的国家或者说是对立意识形 2020-11-22 …
我们必须正确认识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关系,把个人前途和祖国命运联系起来。这是因为[]①国家的安危、兴 2020-12-06 …
由全国人大审议通过国务院工作报告表明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是A.权利和义务相统一原则B 2021-02-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