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创建时间
资源类别
相关度排序
共找到 151 与B氧化后得C 相关的结果,耗时134 ms
从降低成本和减少环境污染的角度考虑,制取硝酸铜最好的方法是()A.铜和浓硝酸反应B.铜和稀硝酸反应C.铜与空气中氧气反应得氧化铜,然后氧化铜和硝酸反应D.铜和硝酸银反应
化学
相同质量的铜片分别与体积相同且过量的浓硝酸、稀硝酸反应,二者比较相等的是()A.反应中氧化剂得到电子总数B.铜片消耗完所需时间C.反应后
化学
D .反应生成气体
有一包铜和碳组成的固体混合物,在一定条件下与氧气完全反应,生成固体氧化铜和二氧化碳气体,测得反应前后固体质量不变,则原固体混合物中碳的质量分数是()A.15%B.20%C.32%D.
化学
下列化学反应得到的混合物,属于溶液的是()A.将二氧化碳通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中B.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后的产物溶于水C.锌投入过量稀硫酸中,收集氢气后剩余物D.将KClO3和MnO3混
化学
下列各组内的物质充分反应后过滤,所得溶液的质量与反应前溶液的质量相比,一定减少的是()A.铜加入到硝酸银洛液中B.铝加入到稀硫酸中C.二氧化碳通入到石灰水中D.碳酸钠固体
化学
某学生将干燥的碘粉与铝粉混合时未见反应,但滴上一滴水会冉冉升起紫色的碘蒸气,最后得到白色固体.有关该实验的解释合理的是()A.加水使碘和铝粉形成溶液B.水作氧化剂C.
化学
2摩碳酸氢钠和一定量过氧化钠固体加热的条件反应,过氧化钠无剩余则最后所得固体的物质的量为a.1-2mol;b.1-4mol;c.2-4mol;d.大于4mol
其他
在化学学习中,经常遇到“1+1不等于2”的有趣现象,下列符合此现象的是〔〕A.几个氮原子与几个氧原子混合后得到的分子总数B.100毫升的酒精和100毫升的水混合后溶液的体积C.1克氢氧化钠稀溶
化学
关于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叙述,正确的是()A.都属于碱性氧化物B.溶于水后,所得水溶液的成分相同C.都能和水发生化合反应D.分别和二氧化碳反应都生成同一种盐
化学
将铜片与浓硫酸共热,把生成的气体通入下列溶液中,能和溶质反应,最后得到无色澄清溶液的是()A.亚硫酸氢钠溶液B.氢硫酸C.氢氧化钠溶液D.紫色石蕊溶液
化学
1
2
3
4
5
6
7
8
9
10
>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