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创建时间
资源类别
相关度排序
共找到 15 与地荒民逃 相关的结果,耗时16 ms
唐朝中期均田制无法维持的主要原因是:A.赋税沉重导致农民逃亡,土地荒芜B.安史之乱造成农业生产破坏C.国家把大量土地分配给皇室、贵族
历史
“文革”时期,“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粮食产量大幅增产,三年跨出了三大步。根本原因是[]A.凤阳农民辛勤劳动B.生产关
历史
“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吃不愁,穿不愁,腰里揣着十块头(人民币),又娶媳妇又盖楼。”1978年前后,凤阳民歌内容发生了如此
历史
.人民公社化 D.家庭联产
“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改革鼓点先敲响,如今飞出金凤凰”。这两段《风阳花鼓》词中安徽凤阳农民生活的变迁与下列哪一政策息息相关[]A.“大跃进”B
历史
“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吃不愁,穿不愁,腰里揣着十块头(人民币),又娶媳妇又盖楼。”1978年前后,凤阳民歌内容发生了如
历史
.人民公社化 D.家庭联产
“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吃不愁,穿不愁,腰里揣着十块头(人民币),又娶媳妇又盖楼。”1978年前后,凤阳民歌内容发生了如
历史
C、人民公社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文化大革命”中流传于民间的凤阳花鼓词材料二“
历史
凤阳花鼓词 (1)材料一描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明代民间凤阳花鼓词材料二: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
历史
如今飞出金凤凰。——十一届三
“兵兴以来,
地荒民逃
……其令所在有司,广加招徕……各州县以劝民耕之多寡,……岁终抚按考核以闻。”反映清朝初期,解决粮食问题的措施有()A.鼓励垦荒,
历史
“摊丁入亩” D
“穷窝子,水袋子,栽架子屋,绑架子床,水一来就去逃荒。”荆江流域的老人们,多半记得这一则民谚。结合“荆江分洪工程示意图”,完成6~7题。6.图示地区洪涝灾害
语文
③无天然入海河道,泄流不畅
1
2
>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