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昔晋文公将与楚战城濮,问于咎犯①曰:“为奈何?”咎犯曰:“仁义之事,君子不厌②忠信;战阵之事,不厌诈伪。君其诈之而已矣。”辞咎犯,问雍季③。雍季对曰:“焚林而猎

题目详情

   昔晋文公将与楚战城濮,问于咎犯①曰:“为奈何?”咎 犯曰:“仁义之事,君子不厌②忠信;战阵之事,不厌诈伪。 君其诈之而已矣。”辞咎犯,问雍季③。雍季对曰:“焚林而 猎,愈多得兽,后必无兽。以诈伪遇④人,虽愈利,后无复。 君其正之而已矣!”于是不听雍季之计,而用咎犯之谋,与楚人战,大破之。还归,赏有功者,先雍季而后咎犯。左右曰: “城贌之战,咎犯之谋也。君行赏,先雍季,何也?”文公曰: “咎犯之言,一时之权⑤也;雍季之言,万世之利也。吾岂可 以先一时之权而后万世之利也哉?”

[注]①咎犯:春秋时晋国的卿。②厌:满足。③雍季:春 秋时期晋国大臣。④遇:对待。⑤权:权宜,变通。

17.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1) 昔晋文公与楚战城濮 ()

(2) 战阵之事,不厌伪 ()

(3) 虽愈,后无复 ()

(4) 城濮之战,咎犯之也 ()

18. 下列选项中的“以”与“以诈伪遇人”的“以”意义相同的 一项是() (2分)

   A. 寡人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B. 皆美于徐公

   C. 虽不能察,以情

   D. 引喻失义,塞忠谏之路也

19. 翻译句子。(4分)

焚林而猎,愈多得兽,后必无兽。

20. 晋文公不用雍季之计却先赏赐他,从中可以看出晋文公

是位 的君主。(2分)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7. (1) 将要(2) 欺诈(3) 利益(4) 计谋

18. A[解析]A项,“以”与“以诈伪遇人”中的“以”意思相同,

均作介词,“拿,用”;B项,指“认为”;C项,作介词,“按照, 依照”;D项,连词,表结果。

19. 焚烧山林打猎,(尽管) 能捕获到很多野兽,(但是) 最后必定会 无兽(可猎) 。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要正确译出“焚”“猎”“无 兽”等词的意思,

20.沿目光长远(或:高瞻远瞩深谋远虑)

[解析]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虽然晋文公没有采纳雍 季的建议,但是雍季的回答却对晋文公今后的治国有很大的帮 助,晋文公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因此在奖赏的时候,首先奖赏的 是雍季,这也说明了晋文公眼光长远,高瞻远瞩。

[参考译文]

从前,晋文公即将与楚国在城濮开战,就召咎犯询问这件 事,说:“这仗该怎样打?”咎犯说:“如果是做仁义的事,那就不 该满足于忠诚守信用;如果是布阵作战的事,那最好是不厌欺 诈虚伪。希望您用欺诈之术和敌国交战。”文王辞别咎犯后, 又去请教雍季,雍季回答说:“放火来焚烧山林捕获野兽,尽管 能得到很多野兽,但是最终会到无兽可猎的地步;用欺诈虚假 之术对付他人,虽然一时能获得很多利益,但到最后一定会无 利可图。希望您用正当手段和敌国交战。”文王没有听从雍季 的话,而是采纳了咎犯的计策,和楚军交战时大败楚军。得胜 归来,嘉奖有功人员,先奖赏雍季,然后才奖赏咎犯。这时晋文 公身边的人问他:“城濮之战,用的是咎犯的计策。君王论功 行赏却先赏雍季,这是为什么?”文公回答说:“咎犯所说的,只 是权宜之计;而雍季的忠信观点,则符合长远的利益。我怎么 能只看重权宜之计而轻视长远利益呢?”

看了 昔晋文公将与楚战城濮,问于咎...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老不信”,“你信不信”,“反正大家都不信”了,这是对我国政府公信力的“网络体诠释”。不得不承认,  2020-05-16 …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太宗轶事贞观十七年,太宗谓侍臣曰:“传称‘去食存信,孔曰:‘民无信  2020-06-09 …

晋文公昔晋文公将与楚人战于城濮,召咎犯而问曰:“敌众我寡,奈何而可?”咎犯对曰:“臣闻蘩礼之君,不  2020-06-17 …

一钱落职中“复传汤公命曰”中复什么意思时潜庵汤公巡抚江苏;十谒不得一见.巡捕传汤公命:“今某不必赴  2020-06-26 …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明确了不予公开的政府信息范围,“行政机关公开政府信息,不得危及国  2020-06-27 …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译文上问魏征曰:“人主何为而暗?”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昔尧清问下民,故有  2020-07-02 …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太宗轶事贞观十七年,太宗谓侍臣曰:“传称‘去食存信,孔曰:‘民无信  2020-07-28 …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太宗轶事贞观十七年,太宗谓侍臣曰:“传称‘去食存信,孔曰:‘民无信不  2020-11-13 …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明确了不予公开的政府信息范围,“行政机关公开政府信息,不得危及国家  2020-12-13 …

最近,市民林先生在网上公开发帖,悬赏千元“捉拿”两个借钱不还的昔日中学同窗。在帖子中,林先生将两名同  2020-12-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