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意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题目详情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意思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000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此章乃孔子举人生三大乐事与大家共勉.这三句话都相当有道理,须我等细细体会. 先看第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仅就字面上而言,这句话是说作学问除了努力求学之外,还要时常加以复习,这样才是很快乐的啊!但这里有三个重要的字学、时、习.要注意广义的学,举凡待人处事的道理、日常生活的技艺都应包含在内.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此章亦属学而篇,之后会再详细解释).即此一道理.而广义的习则应该包括复习、演练、练习.因此这句广义的解释应为:对天地万物及其道理,我们都应该尽力去认识、了解,而且还应该常常地把学来的东西,广泛地应用到生活之中,如此才能时时体会到学与习是非常快乐的事情啊!
  这第二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按字面上来解释就是:看到从远方来的朋友,也是一件很令人欣喜的事.这句话也可以引申,但小弟以为仅按字面上来解释即可,过度引申恐离题较远,亦有失原意.只是我们必须将孔子那个时代的背景,一齐考虑进去.那时科技并不像现在这样发达,城镇之间的交通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相当不便.没有汽车、火车、飞机,没有电话、计算机、网络,甚至连书信可能也不多(识字的人可能有限).于是住在远方的亲友要见一面,除了靠传统的方法走路,或以牛车、马车代步(前者可能还远多于后者)之外,不但旷日废时,还必须放下手边一切的工作(很多是生产性质的),才能达成,而且事后还得再走回去.因此除非有较强的动机,一般往来应很不常见.所以孔子才会说:看到远方的朋友放下他手边所有的工作,那样辛苦地步行千里而来与我见面交往,那是多么令人高兴快慰的事啊!
  最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为何也是一种快乐境界的描述呢?这得花点功夫来解释,读时也得用点心来理解,所以大家不妨先去洗把脸提提神,再继续看下去.洗好脸了吗?那我们继续吧.这句话按字面上解释应为:如果我能做到别人因不了解我的学问或为人甚或因此而冒犯我时,我都不会生气,那就已经接近君子的境界了.乍看之下,这与同篇的另一章: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有点相似,但程度上则深广了不少.另外还有述而篇: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也与此句在精神上相呼应.现在我们就回到本句,本句的重点并不在字面上,而是在人不知之后,要作什么?还有为什么会不愠?在现实生活中,常见到一种人买了名贵的新轿车或新珠宝就四处去找朋友炫耀,这样本来是人不知而他老兄也真的不愠,只是的他采用宣传的方式,一经宣传便大家都知了,如此一来自然更不会生气了.如果这样做也能接近君子的境界的话,那未免简单了点.小弟以为人不知而不愠的主要原因是学习是为了充实自己,并不是要学给别人看的.况且要学习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而从学习中又能获得无穷尽的乐趣,所以就算有人不知而冒犯自己时,其所带来的不悦与所得自学习中的乐趣相比,根本无足挂齿,与其要生气,不如把时间及精力花在学习上,以求得更大的快乐.这就与泰伯篇: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所说的相类似.而且如果真能做到此一境界,必定早已对学习有了极深刻的了解及身体力行,也一定从中获得不少快乐,是故离君子之道就真的不远了.因此这最后一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不但也是人生一大乐事,更是学习的目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