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越窑的鼎盛①商周时期,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河南、河北、山西和以长江流域为中心的江苏、江西、湖南、湖北和浙江等地区都出现了原始瓷。但到东汉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越窑的鼎盛    ①商周时期,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河南、河北、山西和以长江流域为中心的江苏、江西、湖南、湖北和浙江等地区都出现了原始瓷。但到东汉时期,浙江上虞地区的原始瓷最终发展成真正的瓷器。这就是越窑早期的青瓷。三国两晋是越窑的大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越窑产品与此前相比,烧制技术已经成熟,胎釉结合更加紧密,釉质也明显提高。至唐时,慈溪上林湖地区成为越窑的另一生产中心,越窑在这时进入兴盛时期。“陶至唐而盛,时有窑名。”越窑一名也正式出现于此时。到北宋初期,越窑烧制达到鼎盛,窑业规模巨大,产品质量精美。北宋中期越窑逐渐衰落,南宋时停烧。
    ②为了提高每次烧窑的产量,越窑在早期采用了明火叠烧和坯件对口合烧的方式。唐代晚期,匣钵开始在烧瓷中应用。瓷器在匣钵中装烧,避免了过去采用明火叠烧落砂、窑渣及烟灰对瓷器造成的不良影响,使瓷器釉面光洁无斑,质量大为提高。唐代虽然采用了匣钵技术,但更多的却是匣钵多件罩烧,只有少数产品采用匣钵单件罩烧。五代末北宋初,匣钵单件罩烧成为主要烧造方法。这种方法与匣钵多件罩烧相比无疑又是一种进步。上林湖寺龙口窑址发掘之后,人们发现了这种匣钵烧造技术的原理:装烧时,由于匣钵接口处涂了一圈釉,匣钵内的空气可以通过接口处透出;冷却之后,由于釉层的凝结,外面的空气不能进入匣钵之内,从而保证了匣钵内的还原气氛,使得烧制出来的瓷器釉色青翠莹润。有人认为,这种技术是“秘色瓷”“神秘”的真正原因。
     ③细划花装饰流行也是越窑鼎盛的重要标志。早期的越窑青瓷多光素无纹,常以莹润的釉色和优雅的造型赢得市场的青睐。但到五代末北宋初,以上林湖为中心的越窑细划花装饰开始流行。这些细划花装饰线条流畅,纹饰简洁,釉色莹润无瑕,特别是多在碗盘等瓷器内底流行对蝶、鹦鹉、龙和双凤等纹饰。到北宋中期,刻划花装饰流行,虽然沿用细划花装饰,但是工艺远不及细划花精致完美,纹饰题材也大为减少。由于匣钵单件罩烧成本过高,这一时期采用了匣钵叠烧技术,产品质量与北宋早期的产品相比明显逊色。
④在慈溪上林湖寺龙口窑址中的窑具和瓷器上曾发现大量的铭文字款。如表姓名的“元记”“王记”,表纪年的“太平”“辛酉”等,其中表姓氏的经统计多属唐五代时期,这可能与唐代的“物勒工名”制度有关。唐末五代时期,出现了单字、两字和多字的字款铭文,文字内容不加限制。但是北宋早期,细划花纹饰流行,窑场主采用了匣钵单件罩烧技术。为了作为标记使用的字款必然受到约束,字款多被限制在瓷器器底之上,字数也被限制为单字,内容上往往只选一些吉语或与窑业相关的笔划较少的文字。受到规范之后的单字款铭文大量出现在瓷器上,也反映了窑场规模的巨大和窑业的兴盛。据统计主要有“大”“上”“永”“辛”“天”“吉”“千”“供”“子”“内”“丁”“已”“乙”等十三个字款。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越窑的鼎盛”标志的一项是___
A.匣钵单件罩烧出来的瓷器釉色青翠莹润,线条纹饰简洁流畅,题材多样。
B.五代末北宋初,以上林湖为中心的越窑细划花装饰流行起来,如对蝶、鹦鹉、龙和双凤等
纹饰。
C.采用匣钵叠烧技术,一方面降低了单件罩烧成本,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产量。
D.在上林湖地区发现了大量的单字款铭文,而且这些铭文多出现于细划花纹饰瓷器之上。
(2)下列关于越窑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越窑虽烧造近千年,但其鼎盛时期可谓昙花一现,虽维持时间并不长,但也能从遗存中找到鼎盛的标志。
B.越窑从东汉起到北宋中期,经历了早期、大发展时期、兴盛时期、鼎盛时期和衰落时期。
C.在越窑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其烧造技术不断提高,烧造出来的瓷器的质量也不断提高。
D.越窑虽然经历了多个不同时期,但正式有名称的时期是在兴盛时期的唐朝。
(3)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___
A.为了提高每次烧窑的产量,唐代晚期首次采用了匣钵多件罩烧方法。
B.五代末北宋初烧制出来的瓷器釉色青翠莹润,得益于匣钵内的还原气氛。
C.三国两晋时期的越窑青瓷多光素无纹,仅凭莹润的釉色和优雅的造型优势来占领市场。
D.北宋早期使用的十三个字款,反映的是窑场规模的巨大和窑业的兴盛,完全避开了姓氏。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C 根据原文内容“北宋中期越窑逐渐衰落,南宋时停烧”、“到北宋中期…这一时期采用了匣钵叠烧技术”可知,这是北宋中期的烧造方法,属于越窑的衰落期.
(2)C   “烧造出来的瓷器的质量也不断提高”错,根据原文“产品质量与北宋早期的产品相比明显逊色”可知,北宋中期是衰落期,其烧造技术和产品质量都不如鼎盛期.
(3)B A.“为了提高每次烧窑的产量”错,根据原文“使瓷器釉面光洁无斑,质量大为提高.唐代虽然采用了匣钵技术,但更多的却是匣钵多件罩烧”可知,是为了提高质量.C项“三国两晋”时间不准确,原文为“早期的越窑青瓷多光素无纹”.D.“完全避开了姓氏”说法过于绝对,中国汉字字意非常丰富,“辛”“吉”“千”“丁”等同时也可以看做是姓氏.

答案:
(1)C
(2)C
(3)B
看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睥睨天下,舍我其谁的个性签名要有霸气,君临天下的意境,像“我欲问鼎天下,试问谁与争锋”这样的  2020-04-25 …

我国历史上所谓的三国鼎立,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其所指三国之列的是( )。A.吴B.蜀 C.越D.  2020-05-20 …

你问我春夏秋冬是什么?我就会告诉你春,就是高鼎笔下描绘的“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的烂漫,  2020-06-09 …

春,就是高鼎笔下描绘的“,拂提杨柳醉春烟”的烂漫春,就是高鼎笔下描绘的“,拂提杨柳醉春烟”的烂漫;  2020-06-09 …

你问我春夏秋冬是什么?我会告诉你:春,就是高鼎笔下“-----------------------  2020-06-09 …

春,就是高鼎笔下描绘的“,拂提杨柳醉春烟”的烂漫;夏;就是令辛弃疾惊喜的“,听取蛙声一片”的热闹  2020-06-09 …

周礼规定国家举行祭祀大典或葬礼时,“天子九鼎”、“诸侯七鼎”。下图为春秋时期郑庄公祭祀坑遗址出土文  2020-07-10 …

2011年3月,新开馆的国家博物馆青铜器展厅,首次将“司母戊鼎”(见下图)定名为“后母戊鼎”。关于该  2020-12-06 …

学术界对这件青铜鼎是“司”是“后”的争议持续多年,2011年3月,中国国家博物馆负责人表示,它将正式  2020-12-24 …

2011年3月底,中国国家博物馆将中华第一鼎——“司母戊鼎”正式更名为“后母戊鼎”。下图为该鼎腹部的  2020-12-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