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塬上风景银笙陕北的地形复杂多样。一山有一山的风姿,一水有一水的身形。论起最妙处,当数“塬”。塬是陕北南部的特有地形。指的是山上的平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塬上风景
银笙
    陕北的地形复杂多样。一山有一山的风姿,一水有一水的身形。论起最妙处,当数“塬”。
    塬是陕北南部的特有地形。指的是山上的平地。北部的山是浑圆的,走上山顶也就是下山的起点。而塬,是爬上山后竟是平展展的地,尽管塬的两边都有沿,在塬上行走,如在平原上一般。大的如洛川塬、羊泉塬,长近百里,宽也有一二十里。小塬则三五十里不等。
    塬的年龄比起山的年龄似乎要年轻一些。据说,远古时期黄土高原是一片大海,随着地壳的变迁,水退了,高原露出了水面。由于水无休无止地冲刷,时间长的,变成了一座座山;时问短的,保留下塬。但不管山或塬,它的形成都不能以世纪来计算了。
    塬上好风景。它不像山,给人的是一个狭小的空间。走在山中,总有一种压抑感。站在塬上,极目远望,无遮无拦。若是夏天的傍晚,一天的火烧云变来变去,你看得是那么清,那么细。塬似乎离天近了许多,一天的云锦和五彩的塬连成一体,你分不清那儿是天,那儿是地。若是秋夜,蓝蓝的天是那么开阔,一天的星斗闪闪烁烁,你觉得天是那么遥远。凉风从塬上刮过,若仙风拂面,如入苍穹,你感到了舒畅,感到一种旷古的美。
    塬也是很古老的,古老到驮不动历史的重负。多少美丽的传说给塬镀上了光彩,光轩辕黄帝就不知赋予人们多少想象。
    黄帝是我们民族的祖先。古塬上的黄帝陵埋下华夏子孙多少寄托?塬下的黄帝庙香火繁盛了两千多载,但居然没有一尊黄帝的塑像!我常常想,这是为什么?是因为年代太久远了人们无法塑造?还是因为那时缺少先进技术无法为黄帝照相、绘画?
    去年重阳节,在古塬上举行了盛大的祭祖活动。节目中有一个先民祭祖的演出,让我心灵发生了长久的震撼。
    先民祭祖,也当是原始部落时期。先民们穿着草叶制作的衣服,虔诚地边舞边拜,表达了先民对黄帝的崇敬。尽管他们的表演不是高超的,但总模拟了一个原始的仪式,展示了先民生活的一个侧面。几分钟的表演让人久久不能忘怀,时不时眼前便浮现出演出时的情景。
    古塬与黄帝连在一起,足证明塬的古老了。古塬的每一寸土地,都能讲说许多古老的故事。
    传说当年王莽追杀刘秀,刘秀一古脑地跑到古塬上。他在前边跑,王莽在后边追。塬畔上突然遇见一片酸枣林。酸枣树上长满浑身刺,每根刺的下面还长着弯钩。刘秀走一步,弯钩把他的衣服钩一下,速度大大减慢。眼看追兵已近,他口中喃喃念道:酸枣林啊酸枣林,如能救我刘秀一命,我让这塬上的酸枣树都不长钩。这一祈祷感动了上苍,酸枣树的弯钩突然一下子都掉了。直至今日再没长出弯钩,这是古塬上酸枣树和其它地方的酸枣树的最大差别。
    刘秀跑上古塬后跑的更快了,可追兵也快了。塬上无遮无拦,他人困马乏。正在走投无路时,看到一个农夫正在犁地,他翻身下马,让马向前跑去,他躲在犁沟中。追兵从身边跑过了,并没发现刘秀。刘秀拣了性命重整旗鼓,终于夺得了东汉江山。
    被岁月剥蚀得比较长的小塬,也都是一部浓缩的古今风景。或站立着一座古塔,或保留着一座古寺。那塔那寺讲说了多少或喜悦或凄凉或悲壮或绵软的故事,只有叩响它们的心扉才会畅出历史的河流。
塬上好风景。
    踯躅在塬上,那田土与往日大不一般了。宽大叶子的烤烟一株株地从塑料地膜下长出来,迎风挺立,抖起了新的威风。那一片片苹果园,吸收了高原的阳光和雨露,把特有的滋味甜遍了神州大地。那高高的杨树林伸开巨大的臂膀,把高原画成一个个方阵,变成美丽的图画。破窑洞被新的楼房所代替。
    夜晚来临的时候,塬上是另一风景:千万支烟囱中放出袅袅的炊烟,渐渐黯淡了天空、黯淡了塬面、黯淡了人影。只有小城里灯火通明,像是亮亮的航标,吸引着远远近近的人们步入甜甜的夜生活。
塬整个儿隐没了。只有灯火正红。
(选自《光明日报》)(1)文章的标题为“塬上风景”,根据全文分析,“古塬”具有怎样的特点?
(2)文中作者用较多的笔墨写王莽追杀刘秀的故事,你认为这一段文字在文中的作用有哪些?
(3)文章的思路是怎样展开的?作者由塬上风景的描绘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___
A.与山给人的是一个狭小的空间的感受相比,开阔平坦是塬的一个重要特点,在塬上人们不会感到压抑。
B.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水无休无止地冲刷黄土高原后形成了一道道塬,登上塬,人因此会感到一种旷古的美。
C.“千万支烟囱中放出袅袅的炊烟,渐渐黯淡了天空、黯淡了塬面、黯淡了人影”,作者用这句话表达了对现代工业文明对塬的污染的担忧与不安。
D.塬的每一寸土地都能讲说许多古老的故事,这不仅说明塬的人文色彩浓厚,而且表明了塬的历史十分的悠久。
E.作者以“只有灯火正红”一句收束全文,既是对当今塬上风景的描绘,也是作者对塬的情感的含蓄地表达。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把握事物特征的基本能力.分析事物形象应抓住故事情节、社会环境等描写,通过事物的言行、心理等具体描写,进行多层面的分析,同时注意其思想性格的多重性.形象常用的评价方法:首先总体评价,而后从不同侧面分别说明事物所具有的性格特征.通过对塬的描绘,写出了塬的风光秀美、风景独特,具有历史的厚重感和沧桑感.
(2)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结构特征及表现手法的基本能力.文章结构包含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指文章的体裁形式和章节结构,如开头结尾、段落层次、过渡衔接和伏笔照应等.不同的体裁,结构形式也不同.二是指文章的内在联系和组织.文学作品,以时间的推移,空间的转换,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感情的变化过程为线索来谋篇布局的结构方式,称为纵式结构;按材料的性质来谋篇布局的结构,称为横式结构.同这些描写增强文章的厚重感,同时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的思考.
(3)此题考查学生把握作品的行文思路的基本能力.首先,快速读懂原文,深人理解文意(作者记叙、议论了哪些方面的事);其次,跳出文章,整体把握文旨(文章涉及哪些社会问题);再次,舍末逐本,归纳要点,把握文章真意(作者的真正意图);最后,按照题目要求,整理提取有效信息.本文先写出了塬的历史特点,在写其厚重感,最后写现在形成的风景.表达出对历史的歌颂.
(4)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首先要通读文本,把握如下几个问题,几个人物,主要人物是谁,主要事件是什么,通过事件要揭示什么主旨;然后再看选项对文本的分析.选项一般会针对形象、主旨、情节、细节描写主题.B.“水无休无止地冲刷黄土高原后形成了一道道塬,登上塬,人因此会感到一种旷古的美”表述错误,根据文章第四自然段可知,选项中的因果关系不存在;C.描写表述的时间不当,应该是写晚上塬的风光景色.故选BC.

参考答案:
(1)①塬有独特迷人的地理风貌,他是平展展的,大小不等.②塬上风景好,无遮无拦,开阔旷美;③塬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留下了厚重的人文内涵,塬古老,富有美丽传说.
(2)①通过具体故事来展现历史沧桑的厚重感;②在描写中加以具体的历史传说,提升阅读兴趣,增加文章内涵;③用这一历史故事来直观形象地说明塬的平坦广阔的厚重历史.
(3)思路:文章先写塬的形成与特点,然后写塬所承载的厚重历史,最后写塬上的当今风光.情感:文章由塬而生,作者思维散发,表达了对历史沧桑的感冒和对当今生活的美好赞美之情.
(4)BC
看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大丈夫行事论利害不论成败?大丈夫行事论利害不论成败,出自哪?全文是什么?  2020-05-16 …

将下列省级行政区与其简称及行政中心用直线连接起来四川省藏西安湖南省秦或陕拉萨广东省粤成都陕西省湘  2020-07-11 …

延安时期是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时期。体现这种“成熟”的理论成果是[]A、工农武装割据理论B、新民主主义革  2020-11-13 …

延安时期是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期。体现这种“成熟”的理论成果是()工农武装格局理论B、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2020-11-14 …

十五大报告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的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  2020-11-21 …

黄土高原地表破碎,沟壑纵横,形成塬、梁、峁、川等多种多样的黄土地貌景观,其是农业较发达、人口集中的地  2020-11-24 …

《陕西省秦岭旅游发展规划》提出,要使秦岭成为陕西乃至全国的绿肺、生态屏障和负氧离子库.空气中氧分子得  2020-12-07 …

延安时期是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时期。体现这种“成熟”的理论成果是[]A.工农武装割据理论B.新民主主义革  2020-12-23 …

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  2020-12-23 …

延安时期是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时期,体现这种“成熟”的理论成果是[]A.工农武装割据理论B.新民主主义革  2021-0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