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魏诚甫行状①归有光呜呼!予娶诚甫之娣,而知诚甫为深。孰谓诚甫之贤,而止于此!盖诚甫之病久矣。自吾妻来归,或时道其兄,辄忧其不久,至于零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魏诚甫行状①
归有光 呜呼!予娶诚甫之娣,而知诚甫为深。孰谓诚甫之贤,而止于此!盖诚甫之病久矣。自吾妻来归,或时道其兄,辄忧其不久,至于零涕。既而吾妻死八年,诚甫诸从昆弟三人,皆壮健无疾皆死而后诚甫乃死于诚甫为幸然以诚甫之贤天不宜病之又竟死可悲也。
诚甫讳希明,姓魏氏,世为苏州人。诚甫为人,少而精悍,有所为,发于其心,不可挠。其少时颇恣睢,莫能制也。已而闻太常②之训,忽焉有感,遂砥砺于学,以礼自匡饬。是时诚甫为县学弟子员,与其辈四五人,晨趋学舍。四五人者,常自为群,皆褒衣大带,规行矩步,端拱而立。博士诸生咸目异之,或前戏侮,诚甫不为动。每行市中,童儿夹道哗然,而诚甫端拱自若也。
诚甫生平无子弟之好,独购书数千卷,及古书法名画,苟欲得之,辄费不赀。其乐善慕义,常忻忻焉。以故郡中名士,多喜与诚甫交。每之郡,从之游者,率文学儒雅之流也。去其家数里,地名高墟,诚甫乐其幽胜,筑别业焉。枝山祝允明作《高墟赋》,以著其志。诚甫补太学生,三试京闱不第,以病自废。居家,犹日裒③聚图史。予时就诚甫宿,诚甫早起,移置纷然。予卧视之,笑其不自闲。诚甫亦顾予而笑,然莫能已也。虽病,对人饮食言语如平时。客至,出所藏翻阅,比罢去,未尝有倦容。终已不改其所好。至于生产聚畜,绝不膺于心。固承其祖父,亦其性有以然也。
诚甫卒于嘉靖十九年十二月乙酉,年三十九。
【注】①行状:一种文体,是对死者生平的概括。②太常:诚甫的伯父。③裒(póu):收集。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皆壮健/无疾皆死/而后诚甫乃死/于诚甫为幸/然以诚甫/之贤天不宜/病之/又竟死可/悲也
B.皆壮健无疾/皆死/而后诚甫乃死/于诚甫为幸/然以诚甫之贤/天不宜/病之/又竟死/可悲也
C.皆壮健/无疾皆死/而后诚甫乃死/于诚甫为幸/然以诚甫之贤/天不宜病之/又竟死可/悲也
D.皆壮健无疾/皆死/而后诚甫乃死/于诚甫为幸/然以诚甫之贤/天不宜病之/又竟死/可悲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枝山祝允明作《高墟赋》,“赋”,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重要文体,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赋萌生于战国,兴盛于汉唐,衰于宋元明清。
B.擢进士,指被选拔为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称为进士。
C.浮屠,亦作浮图。古人称佛教徒为浮屠,都是佛陀的异译。后人认为佛陀二字太麻烦,于是简化成了一个字“佛”。
D.贞元、元和年间的诗坛和文坛上,分别出现了韩愈、柳宗元倡导的新乐府运动和白居易、元稹倡导的古文运动。 古文运动倡导复兴儒学,反对骈文。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诚甫乃作者妻兄,也和其他堂兄弟一样身体健壮,后因病早逝,终年39岁,作者对此悲痛不已,深责于天。
B.诚甫小时顽劣,没人能管,后在伯父训导下,立志于学,规行矩步,庄重有礼,即使面对嘲笑也泰然自若。
C.因为向善,诚甫成人后未沾染上富家子弟的不良喜好。平生爱藏书读书,生病时,也是拜读不辍,不改其乐。
D.归有光选取诚甫生活中的一些琐屑之事,用深情的笔触加以叙述,将人物形象描写得真切感人,呼之欲出。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博士诸生咸目异之,或前戏侮,诚甫不为动。
②至于生产聚畜,绝不膺于心。固承其祖父,亦其性有以然也。
魏诚甫行状①
归有光 呜呼!予娶诚甫之娣,而知诚甫为深。孰谓诚甫之贤,而止于此!盖诚甫之病久矣。自吾妻来归,或时道其兄,辄忧其不久,至于零涕。既而吾妻死八年,诚甫诸从昆弟三人,皆壮健无疾皆死而后诚甫乃死于诚甫为幸然以诚甫之贤天不宜病之又竟死可悲也。
诚甫讳希明,姓魏氏,世为苏州人。诚甫为人,少而精悍,有所为,发于其心,不可挠。其少时颇恣睢,莫能制也。已而闻太常②之训,忽焉有感,遂砥砺于学,以礼自匡饬。是时诚甫为县学弟子员,与其辈四五人,晨趋学舍。四五人者,常自为群,皆褒衣大带,规行矩步,端拱而立。博士诸生咸目异之,或前戏侮,诚甫不为动。每行市中,童儿夹道哗然,而诚甫端拱自若也。
诚甫生平无子弟之好,独购书数千卷,及古书法名画,苟欲得之,辄费不赀。其乐善慕义,常忻忻焉。以故郡中名士,多喜与诚甫交。每之郡,从之游者,率文学儒雅之流也。去其家数里,地名高墟,诚甫乐其幽胜,筑别业焉。枝山祝允明作《高墟赋》,以著其志。诚甫补太学生,三试京闱不第,以病自废。居家,犹日裒③聚图史。予时就诚甫宿,诚甫早起,移置纷然。予卧视之,笑其不自闲。诚甫亦顾予而笑,然莫能已也。虽病,对人饮食言语如平时。客至,出所藏翻阅,比罢去,未尝有倦容。终已不改其所好。至于生产聚畜,绝不膺于心。固承其祖父,亦其性有以然也。
诚甫卒于嘉靖十九年十二月乙酉,年三十九。
【注】①行状:一种文体,是对死者生平的概括。②太常:诚甫的伯父。③裒(póu):收集。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皆壮健/无疾皆死/而后诚甫乃死/于诚甫为幸/然以诚甫/之贤天不宜/病之/又竟死可/悲也
B.皆壮健无疾/皆死/而后诚甫乃死/于诚甫为幸/然以诚甫之贤/天不宜/病之/又竟死/可悲也
C.皆壮健/无疾皆死/而后诚甫乃死/于诚甫为幸/然以诚甫之贤/天不宜病之/又竟死可/悲也
D.皆壮健无疾/皆死/而后诚甫乃死/于诚甫为幸/然以诚甫之贤/天不宜病之/又竟死/可悲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枝山祝允明作《高墟赋》,“赋”,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重要文体,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赋萌生于战国,兴盛于汉唐,衰于宋元明清。
B.擢进士,指被选拔为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称为进士。
C.浮屠,亦作浮图。古人称佛教徒为浮屠,都是佛陀的异译。后人认为佛陀二字太麻烦,于是简化成了一个字“佛”。
D.贞元、元和年间的诗坛和文坛上,分别出现了韩愈、柳宗元倡导的新乐府运动和白居易、元稹倡导的古文运动。 古文运动倡导复兴儒学,反对骈文。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诚甫乃作者妻兄,也和其他堂兄弟一样身体健壮,后因病早逝,终年39岁,作者对此悲痛不已,深责于天。
B.诚甫小时顽劣,没人能管,后在伯父训导下,立志于学,规行矩步,庄重有礼,即使面对嘲笑也泰然自若。
C.因为向善,诚甫成人后未沾染上富家子弟的不良喜好。平生爱藏书读书,生病时,也是拜读不辍,不改其乐。
D.归有光选取诚甫生活中的一些琐屑之事,用深情的笔触加以叙述,将人物形象描写得真切感人,呼之欲出。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博士诸生咸目异之,或前戏侮,诚甫不为动。
②至于生产聚畜,绝不膺于心。固承其祖父,亦其性有以然也。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皆壮健无疾”,“壮健”是“无疾”的顺承,表明身体状况,此处不应该断句,应该排除A、C,“天不宜病之”表明老天就不该让他生病,排除B.故选D.句子译文:都身体强壮健硕,没有疾病,他们都死了,然后诚甫才死,对于诚甫来说也算是幸运了.然而,以诚甫的贤能,老天就不该让他生病,又最终让他死去,真是可悲啊!
(2)“韩愈、柳宗元倡导的新乐府运动和白居易、元稹倡导的古文运动”错误,韩愈,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和白居易,元稹倡导的“新乐府运动”.故选D.
(3)A、“也和其他堂兄弟一样身体健壮”的分析与原文不符.原文表述为“盖诚甫之病久矣”,诚甫病了很久,他的妹妹担心他将不久于人世,这说明诚甫的身体并不好.故选A.
(4)①咸:都;异:奇怪;戏侮:戏弄侮辱.句子翻译为:博士、众学生都看着他们,认为他们很奇怪,有的上前戏弄侮辱他们,诚甫不为所动(或“诚甫不被他们动摇”).
②聚畜:储存积蓄;承:继承.句子翻译为:至于谋生之业储存积蓄等事,(他)完全不放在心上.(他能够如此)固然是凭借继承祖上父辈(留下的产业的原因),也是他的本性中有这种品行才使他这样的.
答案:
(1)D
(2)D
(3)A
(4)①博士、众学生都看着他们,认为他们很奇怪,有的上前戏弄侮辱他们,诚甫不为所动(或“诚甫不被他们动摇”).
②至于谋生之业储存积蓄等事,(他)完全不放在心上.(他能够如此)固然是凭借继承祖上父辈(留下的产业的原因),也是他的本性中有这种品行才使他这样的.
参考译文:
呜呼!我娶了诚甫的妹妹为妻,因而了解诚甫算是深刻的.谁说诚甫的贤能,仅仅是这样的啊!原来是诚甫病得太久了.从我妻子过门起,有时说起她哥哥,就担忧他将不久于人世,以至于潸然落泪.不久我妻子去世,时至今日已有八年,诚甫的三个堂兄弟,都身体强壮健硕,没有疾病,他们都死了,然后诚甫才死,对于诚甫来说也算是幸运了.然而,以诚甫的贤能,老天就不该让他生病,又最终让他死去,真是可悲啊!
诚甫名希明,姓魏,世族是苏州人.诚甫为人,早前精明强悍,有所作为,凡是从他心里生出的意愿,就没人能阻挠.他小时候很暴戾、狂妄,没有人能制止他.不久得到伯父的教导,忽然有所感悟,就立志于学,用礼仪匡正自己的言行.这时诚甫做县学秀才,和同辈的四五人,每天早上跑到学舍去.四五人常常结为一群,都宽衣博带,规规矩矩地走路,端端正正地拱手站立.博士、众学生都看着他们,认为他们很奇怪,有的上前戏弄侮辱他们,诚甫不被他们动摇.每次行走市集中,孩童们站在市集两边吵闹喧哗,然而诚甫依然端端正正地拱手站立,神态自若.
诚甫生平就没有纨绔子弟的嗜好,唯独购买几千卷书籍,以及古代书法名画,如果想得到它,就不计算费用多少.他乐于行善仰慕正义,常常流露出神情愉悦的神情.因此,郡中名士大多都喜欢与诚甫交往.(他)每次到郡中去,跟从他一起游玩的人,大多是文人雅士这类人.距离他家几里远的地方,有一处地方叫高墟,诚甫喜欢它的幽静及优美,在那里修筑了别墅.祝枝山写了一篇《高墟赋》,用来表明诚甫的志趣.诚甫补录为太学生,多次参加在京城举行的考试都落第了,后来因为生病了,自己中止了应试.他卧病在家,仍然每天收集图史典籍.我常常前往诚甫家住宿,诚甫早晨起来,把书移动放置得很杂乱.我躺在床上看他,笑他不让自己清闲.诚甫也回过头来看着我笑,然而却不停止翻书.虽然生病,和人吃喝说话也如平常一样.有客人来,拿出所藏书籍给客人翻阅,等到客人翻看完离开,不曾有疲倦的容色.终其一生都没有改变他的爱好.至于谋生之业储存积蓄等事,(他)完全不放在心上.(他能够如此)固然是凭借继承祖上父辈(留下的产业的原因),也是他的本性中有这种品行才使他这样的.
诚甫死于嘉靖十九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年龄三十九岁.
(2)“韩愈、柳宗元倡导的新乐府运动和白居易、元稹倡导的古文运动”错误,韩愈,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和白居易,元稹倡导的“新乐府运动”.故选D.
(3)A、“也和其他堂兄弟一样身体健壮”的分析与原文不符.原文表述为“盖诚甫之病久矣”,诚甫病了很久,他的妹妹担心他将不久于人世,这说明诚甫的身体并不好.故选A.
(4)①咸:都;异:奇怪;戏侮:戏弄侮辱.句子翻译为:博士、众学生都看着他们,认为他们很奇怪,有的上前戏弄侮辱他们,诚甫不为所动(或“诚甫不被他们动摇”).
②聚畜:储存积蓄;承:继承.句子翻译为:至于谋生之业储存积蓄等事,(他)完全不放在心上.(他能够如此)固然是凭借继承祖上父辈(留下的产业的原因),也是他的本性中有这种品行才使他这样的.
答案:
(1)D
(2)D
(3)A
(4)①博士、众学生都看着他们,认为他们很奇怪,有的上前戏弄侮辱他们,诚甫不为所动(或“诚甫不被他们动摇”).
②至于谋生之业储存积蓄等事,(他)完全不放在心上.(他能够如此)固然是凭借继承祖上父辈(留下的产业的原因),也是他的本性中有这种品行才使他这样的.
参考译文:
呜呼!我娶了诚甫的妹妹为妻,因而了解诚甫算是深刻的.谁说诚甫的贤能,仅仅是这样的啊!原来是诚甫病得太久了.从我妻子过门起,有时说起她哥哥,就担忧他将不久于人世,以至于潸然落泪.不久我妻子去世,时至今日已有八年,诚甫的三个堂兄弟,都身体强壮健硕,没有疾病,他们都死了,然后诚甫才死,对于诚甫来说也算是幸运了.然而,以诚甫的贤能,老天就不该让他生病,又最终让他死去,真是可悲啊!
诚甫名希明,姓魏,世族是苏州人.诚甫为人,早前精明强悍,有所作为,凡是从他心里生出的意愿,就没人能阻挠.他小时候很暴戾、狂妄,没有人能制止他.不久得到伯父的教导,忽然有所感悟,就立志于学,用礼仪匡正自己的言行.这时诚甫做县学秀才,和同辈的四五人,每天早上跑到学舍去.四五人常常结为一群,都宽衣博带,规规矩矩地走路,端端正正地拱手站立.博士、众学生都看着他们,认为他们很奇怪,有的上前戏弄侮辱他们,诚甫不被他们动摇.每次行走市集中,孩童们站在市集两边吵闹喧哗,然而诚甫依然端端正正地拱手站立,神态自若.
诚甫生平就没有纨绔子弟的嗜好,唯独购买几千卷书籍,以及古代书法名画,如果想得到它,就不计算费用多少.他乐于行善仰慕正义,常常流露出神情愉悦的神情.因此,郡中名士大多都喜欢与诚甫交往.(他)每次到郡中去,跟从他一起游玩的人,大多是文人雅士这类人.距离他家几里远的地方,有一处地方叫高墟,诚甫喜欢它的幽静及优美,在那里修筑了别墅.祝枝山写了一篇《高墟赋》,用来表明诚甫的志趣.诚甫补录为太学生,多次参加在京城举行的考试都落第了,后来因为生病了,自己中止了应试.他卧病在家,仍然每天收集图史典籍.我常常前往诚甫家住宿,诚甫早晨起来,把书移动放置得很杂乱.我躺在床上看他,笑他不让自己清闲.诚甫也回过头来看着我笑,然而却不停止翻书.虽然生病,和人吃喝说话也如平常一样.有客人来,拿出所藏书籍给客人翻阅,等到客人翻看完离开,不曾有疲倦的容色.终其一生都没有改变他的爱好.至于谋生之业储存积蓄等事,(他)完全不放在心上.(他能够如此)固然是凭借继承祖上父辈(留下的产业的原因),也是他的本性中有这种品行才使他这样的.
诚甫死于嘉靖十九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年龄三十九岁.
看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个本体、一个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可 2020-03-30 …
太阳光是平行光吗?太阳光为什么还可以进行小孔成像?如果太阳光是平行光的话,那么成的像的形状就不是光 2020-05-13 …
6.古代某学者主张“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为知”,“知是行的主义,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 2020-06-19 …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原名文浚,大学期间推崇某一哲学家的学说,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并改名为陶 2020-06-25 …
古代某思想家曾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会得时,只说一个知,已自有 2020-07-08 …
“知行关系”是传统和现代哲学、教育学共同关注的重要话题。王夫之:知行相资以为用。孙中山:以行而求知, 2020-11-27 …
6.古代某学者主张“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为知”,“知是行的主义,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 2020-12-01 …
王守仁的: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个本体、一个功夫,知而不.. 2020-12-01 …
下面对陶行知第二次改名给我们的启示的概括,不符合陶行知本意的一项是()陶行知青年时期非常崇尚王阳明的 2020-12-06 …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原名文濬,大学期间推崇某一哲学家的学说,取名“知行”。43岁时,他在《生活教育》 2020-12-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