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重展西湖二首(其一)①[宋]宋庠绿鸭东陂②已可怜,更因云窦注西田。凿开鱼鸟忘情地,展尽江河极目天。向夕旧滩都浸月,过寒新树便
题目详情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
重展西湖二首(其一)①
[宋]宋庠
绿鸭东陂②已可怜,更因云窦注西田。 凿开鱼鸟忘情地,展尽江河极目天。
向夕旧滩都浸月,过寒新树便留烟。 使君直欲称渔叟,愿赐闲州不计年。【注】:①皇佑年间(1049-105幼宋岸贬官知许州,兴工疏浚了西湖,并凿断横堤叉使东西相通,连成一片。完工以后,他写下了《重展西湖二首》以记其事,这里选其中的第一首。②东陂,指西湖的东部分。
(1)“西田”“旧滩”都是指西半湖,从这称呼中,我们可以看出原来西半湖有什么特点?疏通以后整个西湖的特点呢是什么?
(2)尾联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试结合诗句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
重展西湖二首(其一)①
[宋]宋庠
绿鸭东陂②已可怜,更因云窦注西田。 凿开鱼鸟忘情地,展尽江河极目天。
向夕旧滩都浸月,过寒新树便留烟。 使君直欲称渔叟,愿赐闲州不计年。【注】:①皇佑年间(1049-105幼宋岸贬官知许州,兴工疏浚了西湖,并凿断横堤叉使东西相通,连成一片。完工以后,他写下了《重展西湖二首》以记其事,这里选其中的第一首。②东陂,指西湖的东部分。
(1)“西田”“旧滩”都是指西半湖,从这称呼中,我们可以看出原来西半湖有什么特点?疏通以后整个西湖的特点呢是什么?
(2)尾联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试结合诗句分析。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形象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从诗歌的主要内容中进行把握,重点理清诗歌的语言特色和固有的特点.“绿鸭东陂已可怜”一句表明东半湖虽然面积不大,但绿波荡漾,水光粼粼,风景已经十分可爱了,突出表现出西湖的浅,“都浸月”三字,生动地写出了水波浩渺、水月交辉之状,表明西湖景色优美秀丽.
(2)此题考查学生把评价歌思想态度的基本能力.尾联即景抒怀.诗人就是做个渔翁,意即归隐.但愿朝廷赐给我一个闲散的州郡,让我在大自然恬适清闲的环境里度过一生.这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厌恶官场庸俗生活的强烈感情,但也流露出消极厌世的情绪.
答案:
(1)浅但是广阔.(1分)②疏通以后整个西湖的特点:东半湖的水注入了,整体上水变得深了,(2分)从“都浸月”可以看出水波浩渺,水月交辉的美景,而且周围绿树掩映,朦胧优美(2分).
(2)情感:热爱自然,厌恶官场, 消极厌世(答到前面两点就是3分);“使君”.“直欲”即“真欲、“真想”;“称渔叟”,就是做个渔翁,意即归隐.“愿赐闲州不计年”,但愿朝廷给我一个 闲散的州郡,让我在木自然恬适清闲的环境里度过一生.从这些语句中可以看出.(分析3分)
翻译:
东半湖虽然面积不大,但绿波荡漾,水光粼粼,风景已经十分可爱了.东半湖的水流入西半湖,其景更令入陶醉.凿通了东西两湖,鱼和鸟得到了更广阔的天地.诗人极目远眺,看到水天一色,胸怀顿觉舒旷.西半湖的水位升高,昔日的湖滩,也被水淹没了.入夜,皓月当空,水中映出月亮的倒影.在朦胧的月色中,新枝摇曳,就像蒙上了一层薄薄的烟雾.这是十分迷人的夜景.自己真的想做个渔翁,但愿朝廷赐给我一个闲散的州郡,让我在大自然恬适清闲的环境里度过一生.
赏析:
宋庠的诗状物、写景细腻传神.西湖是许州(今河南许昌)城里一个占地百余亩的大湖.据说这是唐朝名将曲环镇守许昌时,挖土筑城,引河水灌注而成.西湖原分东西两半,中间以横堤相隔.西部比东部大数倍,水却很浅.皇祐年间(1049-1054年),宋庠贬官知许州,兴工疏浚了西湖,开凿横堤,使东、西湖连成一片.完工后,他写下了这首《重展西湖二首》之一以纪其事.在第一首诗中,诗人善于寓情于景,通过鲜明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厌恶官场庸俗生活的强烈感情.
首联描述凿通西湖时诗人喜悦的心倩.“绿鸭”写溯水的色彩.古人常以“鸭头绿”,“鸭绿”形容绿色,“绿鸭”即“鸭绿”的倒文.李商隐“绿鸭回塘养龙水”(《射鱼曲》),李贺“水凝绿鸭琉璃钱”(《屏风曲》),都用“绿鸭”形容水色.陂,池塘.“东陂”,指西湖的东半.此句意谓,东半湖虽然面积不大,但绿波荡漾,水光粼粼,风景已经十分可爱了.接着以递进句“更因”承接上文,说明凿断横堤后东半湖的水流入西半湖,其景更令入陶醉.鲍照《登庐山》诗说:“松磴上迷密,云窦下纵横”,窦,指山的孔穴,云窦,指从山穴或山谷中涌流而出的云.在这首诗中,作者借用“云窦”比喻从横堤上凿开的孔穴中滚滚流出的湖水.“西田”,并非指田,实指西半湖,因水浅故说“田”.东半湖水深、水位高,东半湖的水源源流注到西半湖,于是东西两半瑚连成了一片,使西湖平添无限风光.
颔联写重展后的西湖胜景.由于凿通了东西两湖,西湖的面积扩大了,西部的水也加深了.这两个变化带来的一个最直接的后果是,鱼和鸟得到了更广阔的天地.诗人用一个动词“凿开”,十分准确地交代了疏浚之功,又用“忘情地”三个字,在模拟鱼鸟的欢情之余,透露出诗人自己喜悦的心境.下一句“展尽”是个双关的动词.一方面是说,湖面开阔了,就像大江大河一样无边无垠;另一方面是说,诗人极目远眺,看到水天一色,胸怀顿觉舒旷.诗人并不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怀,而是寓情于景,显得含蓄而有韵味.这一联曾被人们广泛传诵.但《西清诗话》认为此联源于五代徐仲雅的诗“凿开青帝春风圃,移下姮娥夜月楼”,但“用古句摹拟,词人类如此”,只是宋庠用而化之,胜于常人罢了.(《宋诗纪事》卷十一)
颈联深一层写新湖的夜色:“向夕旧滩都浸月”,写得很细腻.“旧滩”,指西半湖的湖沿,整治前因水浅,故成“滩”.但后来不同了,西半湖的水位升高,昔日的湖滩,也被水淹没了.入夜,皓月当空,水中映出月亮的倒影.“都浸月”三字,生动地写出了水波浩渺、水月交辉之状.“过寒新树便留烟”,在朦胧的月色中,新枝摇曳,就像蒙上了一层薄薄的烟雾.这是十分迷人的夜景.
尾联即景抒怀.古人称太守、郡守、刺史之类的地方长官为使君.这时宋庠正贬官许昌,为知州,故自称“使君”.“直欲”即“真欲”、“真想”;“称渔曳”,就是做个渔翁,意即归隐.“愿赐闲州不计年”,意思是,但愿朝廷赐给我一个闲散的州郡,让我在大自然恬适清闲的环境里度过一生.这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厌恶官场庸俗生活的强烈感情,但也流露出消极厌世的情绪.这首诗在艺术上颇有特色.诗人善于寓情于景,通过鲜明生动的意象,表达丰富、热烈的感情,自然而含蓄.诗人的观察力比较细密,故状物、写景细腻传神,中间两联的对仗十分工整精巧.
(2)此题考查学生把评价歌思想态度的基本能力.尾联即景抒怀.诗人就是做个渔翁,意即归隐.但愿朝廷赐给我一个闲散的州郡,让我在大自然恬适清闲的环境里度过一生.这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厌恶官场庸俗生活的强烈感情,但也流露出消极厌世的情绪.
答案:
(1)浅但是广阔.(1分)②疏通以后整个西湖的特点:东半湖的水注入了,整体上水变得深了,(2分)从“都浸月”可以看出水波浩渺,水月交辉的美景,而且周围绿树掩映,朦胧优美(2分).
(2)情感:热爱自然,厌恶官场, 消极厌世(答到前面两点就是3分);“使君”.“直欲”即“真欲、“真想”;“称渔叟”,就是做个渔翁,意即归隐.“愿赐闲州不计年”,但愿朝廷给我一个 闲散的州郡,让我在木自然恬适清闲的环境里度过一生.从这些语句中可以看出.(分析3分)
翻译:
东半湖虽然面积不大,但绿波荡漾,水光粼粼,风景已经十分可爱了.东半湖的水流入西半湖,其景更令入陶醉.凿通了东西两湖,鱼和鸟得到了更广阔的天地.诗人极目远眺,看到水天一色,胸怀顿觉舒旷.西半湖的水位升高,昔日的湖滩,也被水淹没了.入夜,皓月当空,水中映出月亮的倒影.在朦胧的月色中,新枝摇曳,就像蒙上了一层薄薄的烟雾.这是十分迷人的夜景.自己真的想做个渔翁,但愿朝廷赐给我一个闲散的州郡,让我在大自然恬适清闲的环境里度过一生.
赏析:
宋庠的诗状物、写景细腻传神.西湖是许州(今河南许昌)城里一个占地百余亩的大湖.据说这是唐朝名将曲环镇守许昌时,挖土筑城,引河水灌注而成.西湖原分东西两半,中间以横堤相隔.西部比东部大数倍,水却很浅.皇祐年间(1049-1054年),宋庠贬官知许州,兴工疏浚了西湖,开凿横堤,使东、西湖连成一片.完工后,他写下了这首《重展西湖二首》之一以纪其事.在第一首诗中,诗人善于寓情于景,通过鲜明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厌恶官场庸俗生活的强烈感情.
首联描述凿通西湖时诗人喜悦的心倩.“绿鸭”写溯水的色彩.古人常以“鸭头绿”,“鸭绿”形容绿色,“绿鸭”即“鸭绿”的倒文.李商隐“绿鸭回塘养龙水”(《射鱼曲》),李贺“水凝绿鸭琉璃钱”(《屏风曲》),都用“绿鸭”形容水色.陂,池塘.“东陂”,指西湖的东半.此句意谓,东半湖虽然面积不大,但绿波荡漾,水光粼粼,风景已经十分可爱了.接着以递进句“更因”承接上文,说明凿断横堤后东半湖的水流入西半湖,其景更令入陶醉.鲍照《登庐山》诗说:“松磴上迷密,云窦下纵横”,窦,指山的孔穴,云窦,指从山穴或山谷中涌流而出的云.在这首诗中,作者借用“云窦”比喻从横堤上凿开的孔穴中滚滚流出的湖水.“西田”,并非指田,实指西半湖,因水浅故说“田”.东半湖水深、水位高,东半湖的水源源流注到西半湖,于是东西两半瑚连成了一片,使西湖平添无限风光.
颔联写重展后的西湖胜景.由于凿通了东西两湖,西湖的面积扩大了,西部的水也加深了.这两个变化带来的一个最直接的后果是,鱼和鸟得到了更广阔的天地.诗人用一个动词“凿开”,十分准确地交代了疏浚之功,又用“忘情地”三个字,在模拟鱼鸟的欢情之余,透露出诗人自己喜悦的心境.下一句“展尽”是个双关的动词.一方面是说,湖面开阔了,就像大江大河一样无边无垠;另一方面是说,诗人极目远眺,看到水天一色,胸怀顿觉舒旷.诗人并不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怀,而是寓情于景,显得含蓄而有韵味.这一联曾被人们广泛传诵.但《西清诗话》认为此联源于五代徐仲雅的诗“凿开青帝春风圃,移下姮娥夜月楼”,但“用古句摹拟,词人类如此”,只是宋庠用而化之,胜于常人罢了.(《宋诗纪事》卷十一)
颈联深一层写新湖的夜色:“向夕旧滩都浸月”,写得很细腻.“旧滩”,指西半湖的湖沿,整治前因水浅,故成“滩”.但后来不同了,西半湖的水位升高,昔日的湖滩,也被水淹没了.入夜,皓月当空,水中映出月亮的倒影.“都浸月”三字,生动地写出了水波浩渺、水月交辉之状.“过寒新树便留烟”,在朦胧的月色中,新枝摇曳,就像蒙上了一层薄薄的烟雾.这是十分迷人的夜景.
尾联即景抒怀.古人称太守、郡守、刺史之类的地方长官为使君.这时宋庠正贬官许昌,为知州,故自称“使君”.“直欲”即“真欲”、“真想”;“称渔曳”,就是做个渔翁,意即归隐.“愿赐闲州不计年”,意思是,但愿朝廷赐给我一个闲散的州郡,让我在大自然恬适清闲的环境里度过一生.这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厌恶官场庸俗生活的强烈感情,但也流露出消极厌世的情绪.这首诗在艺术上颇有特色.诗人善于寓情于景,通过鲜明生动的意象,表达丰富、热烈的感情,自然而含蓄.诗人的观察力比较细密,故状物、写景细腻传神,中间两联的对仗十分工整精巧.
看了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甘德机场(图2)位于甲国首都(图1)的()A.西北方向B.西南方向C.东北方向D.东南方向 2020-05-13 …
读图1和图2,完成15-16题.甘德机场(图2)位于甲国首都(图1)的()A.西北方向B.西南方向 2020-05-13 …
关于百度地图的问题我想问一下,百度地图上的方向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还是比如说XX路东西向的,那这条 2020-05-14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西江月苏轼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 2020-06-09 …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①②两小题。山花[唐]钱起山花照坞复烧溪,树树枝枝尽可迷。野客未来枝畔立,流 2020-06-21 …
上午8:00,某台风中心在A城正南方向的200km处,以25km/h的速度向正西方向行驶,此时有一 2020-07-15 …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而天津是我们很多同学的家乡,请阅读下面两幅图完成7-9题.天津市位于北京市的什么方 2020-11-12 …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是两首描写西湖的诗句,这两首诗告 2020-12-06 …
如图,一船在海面C处,望见一灯塔A在它的正北方向2海里处,另一灯塔B在它的北偏西60°的方向,这条船 2021-01-02 …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是两首描写西湖的诗句,这两首古诗 2021-02-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