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什么是“歧义的句子”?如题
题目详情
什么是“歧义的句子”?
如题
如题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歧义语体现了语言含义的丰富性,但它同时又是一种病态语言,妨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影响人们交际活动的正常进行.
(2)造成歧义的原因
一.同读音易造成歧义
(1) 有的词可轻读,也可重读.不同读法有时会使句子表示的意义不同.例如:
我想起来了.(“起来”读qǐ lǎi 时,表示“我想起身了”;读qi lai时,表示“我想到了”.)
(2) 逻辑重音不但能表示强调,有时也可表示不同的意思.例如:
浠水商场有的是化妆用品.(逻辑重音有“有的是”上,表示化妆用品多;逻辑重音在“化妆用品”上,表示没有你需要的东西,只有化妆用品.)
(3) 多音词在口语中不产生歧义,在书面语中因为没有注音,有时便会出现歧义.例如:
他在办公室看材料.(“看”读kān 时,表示“看守”;读kàn 时,表示“阅览”.)
空房间做什么用?(“空”读kōng 时,表示房间里没有东西;读kòng 时,表示把房间腾出来.)
二、 不同停顿易造成歧义
在某种情况下,同一句话,说或读的停顿位置不同,显示出的语意和结构往往不同.例如:
这苹果不大/好吃.(苹果味道好)
这苹果/不大好吃.(苹果味道不好)
我们五人/一组.(我们这一组有五个人)
我们/五人一组.(每五个人分为一组)
三、 词语限制模糊易造成歧义
(1) 某些方位词、时间词因区界不严,容易产生歧义.例如:
他在永春旅社前一站下车.
(A.未到旅社; B.过了旅社; C.旅社对面)
(2) 相对意义之间有中间概念,容易出现歧义.例如:
这场足球我不赢.(虽然排除了“赢”意,但不一定就表示“输”,因为还有“不输不赢”,即和局.)
(3) 词语选择不当,使限制范围出现漏洞,结果出现歧义.例如:
A.2002年元月1日前按时交货.
B.2002年元月1日前必须交货.
C.2002年元月1日前全部交货.
C无歧义,A、B在量方面缺少限制,会造成不同的理解,将引起合同纠纷.
四、 词语含义的多义性易造成歧义
(1) 兼具有施动和受动意义的词语,有时易产生歧义.例如:
小王租小周二间房子.(A.租房给小周;B.向小周租房)
(2) 兼类词易造成歧义.
例如:思维科学.(A.“科学”为名词,关于思维方面的科学;B.“科学”为形容词,思维方式很正确)
例如:他爬过山没有?
(A.他爬过去这座山没有?过,动词B.他以前有没有爬山?过,助词)
(3) 多义词产生歧义.在某种情况下,一个词可作几个义项理解,便会产
生歧义.
例如,我要炒白菜.(“要”可以是:A.将要;B.需要)
例如,如:他走了一个多钟头了.(“走”可理解为“行走”、“离开”.)
(4) 偏正短语有时也会产生歧义.例如:
他的故事讲不完.(A.他讲的故事;B.关于他的故事)
如:他的小说看不完.
(A.他收藏的小说多,看不完;B.他写的小说多,看不完.)
两个师范的学生来到锦江公园.(A.两个学校;B.两个学生)
如:学校来了三个医院的医生.
(A.学校来的医生只有三个,是一个医院的;B.学校来的医生共三个,来自三个医院.)
(2) 多个定语或状语易产生搭配上的歧义.例如:
大红皮箱拿来了.(A.大红色的皮箱;B.又大又红的皮箱)
① 介词短语做定语常产生歧义.(介词的管辖范围不确定而产生歧义)
如:对大家的批评.(A.大家的/批评;B.对/大家的批评)
如:对老师的看法如何?(A.老师的看法;即看法是老师的;B.对老师 的 看法;即看法不是老师的)
② 并列短语的搭配易产生歧义.(连词的管辖范围不确定而产生歧义.)
如:张连和黄惠的朋友.(A.张连和黄惠的/朋友;B.张连/和黄惠的朋友.)
例如:主要的领导和记者都来了.(A.主要的领导 和 记者;B.主要的 领导和记者)
(3) 动词与名词搭配,即可以构成动宾结构,也可构成偏正结构,因此易
产生歧义.例如:
爱护人民的军队.(A.爱护 人民的军队——动宾结构;B.爱护人民的 军队——偏正结构)
红烧牛肉(A.一种厨事活动;B.菜名)
(6)“动词 名词(的) 名词”易造成歧义.(动词的支配范围不确定而产生歧义)例如:
发现了敌人的哨兵(A.发现了敌人的 哨兵,即哨兵发现了敌人的;B.发现了 敌人的哨兵,即发现了哨兵)
六、 指代与省略等易造成歧义
(1)“的”字结构指代不清引起歧义.例如:
开刀的是他的父亲.(A.父亲是医生,由他主刀;B.父亲是病人,要开刀)
(2)代词指代不明产生歧义.
例如:妈妈要王玲和她的同学一起去.(A.***同学;B.王玲的同学)
例如:当他把钱还给美兵时,他对他笑了笑.
(A.他对美兵笑了笑;B.美兵对他笑了笑.)
(3)省略造成的歧义.例如:
看到你那年才8岁.(A.我8岁;B.你8 岁)
(4)施事者和受事者不清造成歧义.例如:
这个人连老张都不认识.(A.“这个人”为施事者,这个人不认识老张;B.“这个人”为受事者,老张不认识这个人.)
(5) 数量词和有关词汇不明产生歧义.
如:一边站着一位同学,守卫着校门.
(A.两位同学守卫在校门的两侧;B.只有一位同学站在校门的一侧.)
(2)造成歧义的原因
一.同读音易造成歧义
(1) 有的词可轻读,也可重读.不同读法有时会使句子表示的意义不同.例如:
我想起来了.(“起来”读qǐ lǎi 时,表示“我想起身了”;读qi lai时,表示“我想到了”.)
(2) 逻辑重音不但能表示强调,有时也可表示不同的意思.例如:
浠水商场有的是化妆用品.(逻辑重音有“有的是”上,表示化妆用品多;逻辑重音在“化妆用品”上,表示没有你需要的东西,只有化妆用品.)
(3) 多音词在口语中不产生歧义,在书面语中因为没有注音,有时便会出现歧义.例如:
他在办公室看材料.(“看”读kān 时,表示“看守”;读kàn 时,表示“阅览”.)
空房间做什么用?(“空”读kōng 时,表示房间里没有东西;读kòng 时,表示把房间腾出来.)
二、 不同停顿易造成歧义
在某种情况下,同一句话,说或读的停顿位置不同,显示出的语意和结构往往不同.例如:
这苹果不大/好吃.(苹果味道好)
这苹果/不大好吃.(苹果味道不好)
我们五人/一组.(我们这一组有五个人)
我们/五人一组.(每五个人分为一组)
三、 词语限制模糊易造成歧义
(1) 某些方位词、时间词因区界不严,容易产生歧义.例如:
他在永春旅社前一站下车.
(A.未到旅社; B.过了旅社; C.旅社对面)
(2) 相对意义之间有中间概念,容易出现歧义.例如:
这场足球我不赢.(虽然排除了“赢”意,但不一定就表示“输”,因为还有“不输不赢”,即和局.)
(3) 词语选择不当,使限制范围出现漏洞,结果出现歧义.例如:
A.2002年元月1日前按时交货.
B.2002年元月1日前必须交货.
C.2002年元月1日前全部交货.
C无歧义,A、B在量方面缺少限制,会造成不同的理解,将引起合同纠纷.
四、 词语含义的多义性易造成歧义
(1) 兼具有施动和受动意义的词语,有时易产生歧义.例如:
小王租小周二间房子.(A.租房给小周;B.向小周租房)
(2) 兼类词易造成歧义.
例如:思维科学.(A.“科学”为名词,关于思维方面的科学;B.“科学”为形容词,思维方式很正确)
例如:他爬过山没有?
(A.他爬过去这座山没有?过,动词B.他以前有没有爬山?过,助词)
(3) 多义词产生歧义.在某种情况下,一个词可作几个义项理解,便会产
生歧义.
例如,我要炒白菜.(“要”可以是:A.将要;B.需要)
例如,如:他走了一个多钟头了.(“走”可理解为“行走”、“离开”.)
(4) 偏正短语有时也会产生歧义.例如:
他的故事讲不完.(A.他讲的故事;B.关于他的故事)
如:他的小说看不完.
(A.他收藏的小说多,看不完;B.他写的小说多,看不完.)
两个师范的学生来到锦江公园.(A.两个学校;B.两个学生)
如:学校来了三个医院的医生.
(A.学校来的医生只有三个,是一个医院的;B.学校来的医生共三个,来自三个医院.)
(2) 多个定语或状语易产生搭配上的歧义.例如:
大红皮箱拿来了.(A.大红色的皮箱;B.又大又红的皮箱)
① 介词短语做定语常产生歧义.(介词的管辖范围不确定而产生歧义)
如:对大家的批评.(A.大家的/批评;B.对/大家的批评)
如:对老师的看法如何?(A.老师的看法;即看法是老师的;B.对老师 的 看法;即看法不是老师的)
② 并列短语的搭配易产生歧义.(连词的管辖范围不确定而产生歧义.)
如:张连和黄惠的朋友.(A.张连和黄惠的/朋友;B.张连/和黄惠的朋友.)
例如:主要的领导和记者都来了.(A.主要的领导 和 记者;B.主要的 领导和记者)
(3) 动词与名词搭配,即可以构成动宾结构,也可构成偏正结构,因此易
产生歧义.例如:
爱护人民的军队.(A.爱护 人民的军队——动宾结构;B.爱护人民的 军队——偏正结构)
红烧牛肉(A.一种厨事活动;B.菜名)
(6)“动词 名词(的) 名词”易造成歧义.(动词的支配范围不确定而产生歧义)例如:
发现了敌人的哨兵(A.发现了敌人的 哨兵,即哨兵发现了敌人的;B.发现了 敌人的哨兵,即发现了哨兵)
六、 指代与省略等易造成歧义
(1)“的”字结构指代不清引起歧义.例如:
开刀的是他的父亲.(A.父亲是医生,由他主刀;B.父亲是病人,要开刀)
(2)代词指代不明产生歧义.
例如:妈妈要王玲和她的同学一起去.(A.***同学;B.王玲的同学)
例如:当他把钱还给美兵时,他对他笑了笑.
(A.他对美兵笑了笑;B.美兵对他笑了笑.)
(3)省略造成的歧义.例如:
看到你那年才8岁.(A.我8岁;B.你8 岁)
(4)施事者和受事者不清造成歧义.例如:
这个人连老张都不认识.(A.“这个人”为施事者,这个人不认识老张;B.“这个人”为受事者,老张不认识这个人.)
(5) 数量词和有关词汇不明产生歧义.
如:一边站着一位同学,守卫着校门.
(A.两位同学守卫在校门的两侧;B.只有一位同学站在校门的一侧.)
看了 什么是“歧义的句子”?如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白发苍苍的老爷爷的左边有一位头戴花帽的小姑娘缩句如题这个句子应该怎么缩呢?希望能知道为什么这么缩句 2020-05-12 …
求有君子的古句,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如题 2020-05-20 …
用每一…每一…每一…每一…每一…每一…还有造句如题答得好的我会追加分不是,是用这七个词语造一个句子 2020-06-08 …
论语中的一句话的意思如题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颜渊》请用现代文翻译这 2020-06-10 …
关于思乡的文章中的好开头好结尾好词好句如题,词语十个以上,开头结尾句子各三个,开头结尾句子要在10 2020-06-12 …
谁有经典的关于社会现象的句子?最好是排比句如题。比如说,奶粉是有毒的,房价是高不可攀的,等等等等 2020-07-04 …
苑如造句如题用苑如造个句子 2020-07-15 …
把人比作某种事物的句子算不算比喻句如题...我们课文《白桦林的低语》里面有一句:在白桦林的低语中, 2020-07-22 …
global(作为形容词)/template(作为名词)/export(作为名词)英文造句.如题.每 2020-11-10 …
请大师级的帮忙看下这句子是不是病句如题:如果,简单的看待一切,遇事往好处想,坦诚待人,不奢望不强求, 2020-11-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