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文章,完成下列各题:绝唱①我总愿在每年的初冬季节到圆明园去,不是为别的去,就是为了在这个时候,到那里的荷花池去看荷花。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圆明园的荷花和别处的
题目详情
阅读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绝唱
①我总愿在每年的初冬季节到圆明园去,不是为别的去,就是为了在这个时候,到那里的荷花池去看荷花。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圆明园的荷花和别处的荷花不一样,它说的话不一样,它做的梦也不一样。
②诚然,荷花的绿叶的美是无可比拟的。三四月间,荷花出水,一片浅绿。它浅浅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的水露,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
③这是这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名句曾被人无数次地吟咏过,的确,我起初曾经以为,这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却觉得,也许一切并非如此。
④诚然,荷花的红花的美是有口皆碑的。五六月间,花瓣初展,点点新红。它粉粉的,淡淡的,文文的,雅雅的,仿佛永远是十五六岁的年纪,不管在明亮的阳光下或是在轻风细雨中,它亭亭于岸畔又隐隐于水底的那些神秘莫测的艳影,都会使人心醉神迷。
⑤这是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人们总是不绝于口。当然,我也曾经认为,满塘红艳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越来越不这么以为了。
⑥既然绿叶不是最美,红花也不是最美,那么荷花到底在什么时候才是最美的呢?那是一个十多年前的十月,我孤自一个到圆明园,想去寻找那里的残秋,可是当我徜徉于既找不到一片绿叶也找不到一朵红花的荷花池的石岸上,无意之间,我却被蓦然呈现在我面前的另一种景色震撼了,在映满圆明园断石残柱所组成的黑白相间的奇妙图案的水影中间,交织其上的是一池残荷:它有的枯梗还高高的耸立着,有的则已折断在水中;它有的叶子早被秋风撕破,有的卷作黑色的一团,却依然在空中高擎;那些它结下的果实,那些曾是翠绿色或者金黄色的莲蓬,有的虽然已变成黑色,却依然在空中高举,有的被风雨摧折,成堆地倒伏在水中,却依然守着它自己的根。看到这种景象,看到在圆明园断墙残柱的倒影上,那些由残荷组成的神奇幽秘的大大小小的正方形,三角形,圆圈形,菱形的交相印叠的美丽图案,我顿时感到我走进了一个荷花的神奇的世界。
⑦留得残荷听雨声吗?不,我当时的感觉完全不是这样。我感到这满池的荷花没有枯,没有死,那布满池水的断梗残枝,完全是那一池碧绿一池艳红的最高的升华。从它们以残枝断梗和倒在池水中的莲蓬所组成的各种神秘的图案中间,你可以发现,它不是红红绿绿的俗美,而一种蕴藏于残破枯败之中的那种自信和孤高,那是一种一直展现到生命最后的凄美。它表达着一种力量,一种精神,它不再以绿叶去使人清心,它也不再以红花去使人陶醉,它现在给人们的,是一种不屈的沉默,和圆明园留下的断墙一样,是一种似乎已被摧毁但却永远无法摧毁的象征。因此,我想,这满塘残荷才是圆明园荷池的绝美之处,它是远胜于色远胜于香的一池历尽凄风苦雨的绝唱。
⑧何况,它还有散落满池的莲子呢!隆冬过后,新芽又将破水而出,青青的绿意又将覆
盖这片古老的荷池。
⑨不要留得残荷听雨声,还是在风雨声中去听残荷吧!它用生命宣告:只要精神不屈,便谁也摧毁不了你!有些时候,越是摧毁,便越是美丽!
(1)联系语境,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亭亭:___
(2)以下两个句子极富表现力,请任选其一进行赏析。
①它浅浅的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的水露,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
②它有的叶子早被秋风撕破,有的卷作黑色的一团,却依然在空中高擎。
我选第___句,赏析:___
(3)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⑤段在文中的作用。
(4)根据文章内容,分析本文题目“绝唱”的含义。
绝唱
①我总愿在每年的初冬季节到圆明园去,不是为别的去,就是为了在这个时候,到那里的荷花池去看荷花。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圆明园的荷花和别处的荷花不一样,它说的话不一样,它做的梦也不一样。
②诚然,荷花的绿叶的美是无可比拟的。三四月间,荷花出水,一片浅绿。它浅浅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的水露,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
③这是这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名句曾被人无数次地吟咏过,的确,我起初曾经以为,这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却觉得,也许一切并非如此。
④诚然,荷花的红花的美是有口皆碑的。五六月间,花瓣初展,点点新红。它粉粉的,淡淡的,文文的,雅雅的,仿佛永远是十五六岁的年纪,不管在明亮的阳光下或是在轻风细雨中,它亭亭于岸畔又隐隐于水底的那些神秘莫测的艳影,都会使人心醉神迷。
⑤这是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人们总是不绝于口。当然,我也曾经认为,满塘红艳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越来越不这么以为了。
⑥既然绿叶不是最美,红花也不是最美,那么荷花到底在什么时候才是最美的呢?那是一个十多年前的十月,我孤自一个到圆明园,想去寻找那里的残秋,可是当我徜徉于既找不到一片绿叶也找不到一朵红花的荷花池的石岸上,无意之间,我却被蓦然呈现在我面前的另一种景色震撼了,在映满圆明园断石残柱所组成的黑白相间的奇妙图案的水影中间,交织其上的是一池残荷:它有的枯梗还高高的耸立着,有的则已折断在水中;它有的叶子早被秋风撕破,有的卷作黑色的一团,却依然在空中高擎;那些它结下的果实,那些曾是翠绿色或者金黄色的莲蓬,有的虽然已变成黑色,却依然在空中高举,有的被风雨摧折,成堆地倒伏在水中,却依然守着它自己的根。看到这种景象,看到在圆明园断墙残柱的倒影上,那些由残荷组成的神奇幽秘的大大小小的正方形,三角形,圆圈形,菱形的交相印叠的美丽图案,我顿时感到我走进了一个荷花的神奇的世界。
⑦留得残荷听雨声吗?不,我当时的感觉完全不是这样。我感到这满池的荷花没有枯,没有死,那布满池水的断梗残枝,完全是那一池碧绿一池艳红的最高的升华。从它们以残枝断梗和倒在池水中的莲蓬所组成的各种神秘的图案中间,你可以发现,它不是红红绿绿的俗美,而一种蕴藏于残破枯败之中的那种自信和孤高,那是一种一直展现到生命最后的凄美。它表达着一种力量,一种精神,它不再以绿叶去使人清心,它也不再以红花去使人陶醉,它现在给人们的,是一种不屈的沉默,和圆明园留下的断墙一样,是一种似乎已被摧毁但却永远无法摧毁的象征。因此,我想,这满塘残荷才是圆明园荷池的绝美之处,它是远胜于色远胜于香的一池历尽凄风苦雨的绝唱。
⑧何况,它还有散落满池的莲子呢!隆冬过后,新芽又将破水而出,青青的绿意又将覆
盖这片古老的荷池。
⑨不要留得残荷听雨声,还是在风雨声中去听残荷吧!它用生命宣告:只要精神不屈,便谁也摧毁不了你!有些时候,越是摧毁,便越是美丽!
(1)联系语境,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亭亭:___
(2)以下两个句子极富表现力,请任选其一进行赏析。
①它浅浅的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的水露,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
②它有的叶子早被秋风撕破,有的卷作黑色的一团,却依然在空中高擎。
我选第___句,赏析:___
(3)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⑤段在文中的作用。
(4)根据文章内容,分析本文题目“绝唱”的含义。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一是要理解词语的本义,二是要结合上下文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语境义、引申义、比喻义等.“亭亭”的本义是高耸直立的意思.这里指荷花直立而美好的样子.
(2)此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能力.①题,明确要求从修辞角度赏析.经分析,句中主要使用了比喻的修辞,将“绿叶”比喻成“透明的翡翠”,将绿叶上“汪汪点点的水露”比喻成“珍珠”,生动传神地写出了绿叶的青翠、晶莹,水露的圆润、灵动.②题,明确从含义的角度赏析.应该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语“撕破””“卷作黑色的一团”“依然””“高擎”这三个词语的含义分析.句中的“撕破”“卷作黑色的一团”体现了“秋风”之大,对荷花的摧残程度严重,“依然””“高擎”则写出了残荷同风抗争的情态,突出了残荷的不屈、孤傲的性格.
(3)本题考查重点语段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间段如果比较短,那么,它在结构上的作用一般是过渡,在表达上的作用一般是衬托.中间段如果比较长,而且描写的是选文的主要物象,那么,它在内容上的作用一般是扩展思路,丰富内涵,具体展示,深化主题或照应前文.作者在本段对荷花的“最美”进行质疑;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写荷花和荷叶之美,引出下文写残荷之美 (或:为下文表现残荷精神与力量张本);用荷花、荷叶之美衬托残荷“蕴藏于残破枯败之中的那种自信和孤高的精神.
(4)此题考查学生理解题目的含义的能力.题目中的“绝”字,写出了初冬季节荷和与荷花被摧残的严重程度,“唱”则写出荷同自然自信、顽强的抗争精神,给给人以精神力量.
答案:
(1)亭亭:这里指荷花直立而美好的样子.
(2)①示例: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绿叶”比喻成“透明的翡翠”,将绿叶上“汪汪点点的水露”比喻成“珍珠”,生动传神地写出了绿叶的青翠、晶莹、透亮和水露的圆润、灵动,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绿叶之美的喜爱之情.
②示例:句中的“撕破”“卷作黑色的一团”体现了“秋风”对荷叶的摧残之重,“依然”“高擎”则突出了残荷(荷叶)不屈、孤傲的品格,表达了作者对残荷的敬重之意.
(3)作者在本段对荷花的“最美”进行质疑;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写荷花和荷叶之美,引出下文写残荷之美 (或:为下文表现残荷精神与力量张本);用荷花、荷叶之美衬托残荷“蕴藏于残破枯败之中的那种自信和孤高的精神.
(4)这里指圆明园的残荷饱受摧折,枯败残破;但依然自信、孤傲,表现的是一种绝美的精神.
(2)此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能力.①题,明确要求从修辞角度赏析.经分析,句中主要使用了比喻的修辞,将“绿叶”比喻成“透明的翡翠”,将绿叶上“汪汪点点的水露”比喻成“珍珠”,生动传神地写出了绿叶的青翠、晶莹,水露的圆润、灵动.②题,明确从含义的角度赏析.应该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语“撕破””“卷作黑色的一团”“依然””“高擎”这三个词语的含义分析.句中的“撕破”“卷作黑色的一团”体现了“秋风”之大,对荷花的摧残程度严重,“依然””“高擎”则写出了残荷同风抗争的情态,突出了残荷的不屈、孤傲的性格.
(3)本题考查重点语段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间段如果比较短,那么,它在结构上的作用一般是过渡,在表达上的作用一般是衬托.中间段如果比较长,而且描写的是选文的主要物象,那么,它在内容上的作用一般是扩展思路,丰富内涵,具体展示,深化主题或照应前文.作者在本段对荷花的“最美”进行质疑;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写荷花和荷叶之美,引出下文写残荷之美 (或:为下文表现残荷精神与力量张本);用荷花、荷叶之美衬托残荷“蕴藏于残破枯败之中的那种自信和孤高的精神.
(4)此题考查学生理解题目的含义的能力.题目中的“绝”字,写出了初冬季节荷和与荷花被摧残的严重程度,“唱”则写出荷同自然自信、顽强的抗争精神,给给人以精神力量.
答案:
(1)亭亭:这里指荷花直立而美好的样子.
(2)①示例: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绿叶”比喻成“透明的翡翠”,将绿叶上“汪汪点点的水露”比喻成“珍珠”,生动传神地写出了绿叶的青翠、晶莹、透亮和水露的圆润、灵动,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绿叶之美的喜爱之情.
②示例:句中的“撕破”“卷作黑色的一团”体现了“秋风”对荷叶的摧残之重,“依然”“高擎”则突出了残荷(荷叶)不屈、孤傲的品格,表达了作者对残荷的敬重之意.
(3)作者在本段对荷花的“最美”进行质疑;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写荷花和荷叶之美,引出下文写残荷之美 (或:为下文表现残荷精神与力量张本);用荷花、荷叶之美衬托残荷“蕴藏于残破枯败之中的那种自信和孤高的精神.
(4)这里指圆明园的残荷饱受摧折,枯败残破;但依然自信、孤傲,表现的是一种绝美的精神.
看了 阅读文章,完成下列各题:绝唱...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100个和尚,100个面包,大和尚每人吃4个,中和尚每人吃2个,小和尚4人吃一个,共各多少和尚各吃几 2020-03-30 …
苏轼挖苦程颐的话“伊川可谓糟糠鄙俚叔孙通”是什么意思呢?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司马光的丧礼由理学大 2020-04-25 …
关于成语第一和第三个字是反义字,列:异口同声.这一个我没找着规律,注意第二个和第四个字,列:三年五 2020-05-13 …
有三个数,第一个和第三个数的和是81,第三个数和第二个数的和是64,第一个数和第三个数的和为48, 2020-05-15 …
在哈姆莱特里面,他的叔父()视王位,填个字,然后这词意思就是一心想得到王位,注明读音我记得在一篇读 2020-06-19 …
初中科学填空题9.若一个豌豆荚中有5粒豌豆,那么原来具有的胚珠数和子房数分别是个和个. 2020-06-28 …
1、1——100这100个自然数的个位、十位、百位上数字的总和是多少?2、在一座山里有若干个大和尚 2020-07-04 …
英语翻译1、我建议外出散步(suggestgoing)2、她是个和蔼可亲的人,此外,她还是个劳动模范 2020-11-03 …
英语翻译我建议他用另一种方法解这道题(suggestgoing)她是个和蔼可亲的人此外她还是个劳动模 2020-11-03 …
我的爸爸英语作文我说一下汉语,大家给我翻译成英文:我的爸爸今年40,他很强壮,他在网通公司上班,他经 2020-11-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