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其他-->
民法中,举例说明什么是附停止条件之债
题目详情
民法中,举例说明什么是附停止条件之债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延缓条件:也称停止条件,指法律行为中所确定的权利义务要在所附条件成就时才能发生法律效力。在条件成就以前,法律行为的效力处于【停止状态】。
比如,在高校附近租房,我和房东之间,有房屋租赁合同,租金,合同期限不确定,效力尚未发生。以我收到大学的通知书,合同成立。即为附肯定的停止条件的合同之债。
比如,在高校附近租房,我和房东之间,有房屋租赁合同,租金,合同期限不确定,效力尚未发生。以我收到大学的通知书,合同成立。即为附肯定的停止条件的合同之债。
看了 民法中,举例说明什么是附停止...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大学》朗读停顿帮忙标一下~~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 2020-06-15 …
英语翻译如题原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 2020-07-04 …
《大学》译文即意思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 2020-07-04 …
大学之道的解释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 2020-07-12 …
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於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 2020-07-29 …
英语翻译大学章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注解:程子曰:“亲,当作新.”大学者,大人之 2020-11-07 …
英语翻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 2020-11-28 …
荀子曰:“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於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这 2020-12-17 …
苟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於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这 2020-12-17 …
写出爸爸,妈妈什么工作,使用什么方式去上班(家离爸,妈上班的地方远)明天截止!明天截止!明天截止!明 2021-01-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