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朝野”。这一古训蕴涵的哲理是()①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③间接经验最终来源于实践④实践是认识的产物。A.①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朝野”。这一古训蕴涵的哲理是( )
①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 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③间接经验最终来源于实践 ④实践是认识的产物。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②③符合题意,“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朝野”意思是要知道房屋是否漏,人要在屋下,要了解政绩有何缺失,要深入民间之意,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也说明间接经验最终来源于实践;
④表述错误,认识是实践的产物.
故本题选C
关于涵洞工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洞顶不填土的称明涵B.沿涵洞全长保持自由水面的为无 2020-06-07 …
关于涵洞工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洞顶不填土的称明涵 B.沿涵洞全长保持自由水面 2020-06-07 …
英语翻译原句大概就是,有人问孔子为什么不从政,孔子回答:说:'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这也 2020-06-15 …
汉初对匈奴实行的和亲政策雨涵原地实行的和亲政策你能说明其中的原因吗?后者历史作用是什么?汉初对匈奴 2020-06-21 …
甲乙两个水池深度不同,两池之间有一倾斜的涵洞将其连通,两池水面相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涵洞P端比 2020-06-29 …
如图所示,公路两侧的甲、乙两条水渠由路面下的涵洞相连,两渠水面相平.关于涵洞中的水流方向的说法中, 2020-06-29 …
高一数学题材求解以知奇涵数f(x)在[a,b]上是减涵数,试问:它在[-b,-a]上是增涵数还是减 2020-06-29 …
关于涵洞跨径及定额套用的一点问题,我们这有两个涵洞通道,尺寸分别为:1-4*4,单价每米24000 2020-06-29 …
1.定义R上的涵数f(x)既是偶涵数又是周期涵数.若f(x)的最小正周期是派,且当X属于[0,派/2 2020-11-05 …
关于依法执政说法正确的是()①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②依法执政有利于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2021-0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