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1951~1952年赫尔希和蔡司进行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实验中,他们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分子,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分子,然后用标记好的噬菌体分别侵染大肠杆菌.最后,把受感染

题目详情
1951~1952年赫尔希和蔡司进行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实验中,他们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分子,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分子,然后用标记好的噬菌体分别侵染大肠杆菌.最后,把受感染的细菌与噬菌体外壳分离.过程与结果如图:
作业搜
(1)在用32P标记的一组实验中,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这说明:___;
(2)在用35S标记的一组实验中,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清液中,这说明:___;
(3)实验中,选择35S标记蛋白质分子的原因是___;
(4)如果将新形成的子代病毒分离出来并检测,可否发现有放射性同位素?___原因是:___.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在用32P标记的一组实验中,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这说明:DNA进入了细菌体内.
(2)在用35S标记的一组实验中,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清液中,这说明:蛋白质外壳留在了细菌的外面.
(3)实验中,选择35S标记蛋白质分子的原因是蛋白质分子含有硫,DNA分子不含硫.
(4)若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由于DNA的复制属于半保留复制,32P标记脱氧核苷酸链被结合到子代的DNA分子中传递给子代新形成的病毒,因此子代中会检测出放射性同位素;若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由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被标记的蛋白质分子没有进入细菌,即35S没有进入到子代的物质结构中,因此子代中不会检测出放射性同位素.
故答案为:
(1)DNA进入了细菌体内
(2)蛋白质外壳留在了细菌的外面
(3)蛋白质分子含有硫,DNA分子不含硫
(4)有    DNA的复制属于半保留复制,32P标记脱氧核苷酸链被结合到子代的DNA分子中传递给子代新形成的病毒.(无  被标记的蛋白质分子没有进入细菌,35S没有进入到子代的物质结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