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历史-->
唐朝科举制度分哪两大类?在当时有何意义?
题目详情
唐朝科举制度分哪两大类?在当时有何意义?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在唐朝,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每年分期举行的称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制科.
常设的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种.其中明法、明算、明字等科,不为人重视.俊士等科不经常举行,秀才一科,在唐初要求很高,后来渐废.所以,明经、进士两科便成为唐代常科的主要科目(进士考时务策和诗赋、文章,明经考时务策与经义;前者难,后者易).
唐高宗以后进士科尤为时人所重.唐朝许多宰相大多是进士出身.常科的考生有两个来源,一个是生徒,一个是乡贡.由京师及州县学馆出身,而送往尚书省受试者叫生徒;不由学馆而先经州县考试,及第后再送尚书省应试者叫乡贡.由乡贡入京应试者通称举人.州县考试称为解试,尚书省的考试通称省试,或礼部试.礼部试都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闱也就是考场的意思.
明经、进士两科,最初都只是试策,考试的内容为经义或时务.后来两种考试的科目虽有变化,但基本精神是进士重诗赋,明经重帖经、墨义.所谓帖经,就是将经书任揭一页,将左右两边蒙上,中间只开一行,再用纸帖盖三字,令试者填充.墨义是对经文的字句作简单的笔试.帖经与墨义,只要熟读经传和注释就可中试,诗赋则需要具有文学才能.进士科得第很难,所以当时流传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
常科考试最初由吏部考功员外郎主持,后改由礼部侍郎主持,称“权知贡举”.进士及第称“登龙门”,第一名曰状元或状头.同榜人要凑钱举行庆贺活动,以同榜少年二人在名园探采名花,称探花使.要集体到杏园参加宴会,叫探花宴.宴会以后,同到慈恩寺的大雁塔下题名以显其荣耀,所以又把中进士称为“雁塔题名”.唐孟郊曾作《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遍长安花.”所以,春风得意又成为进士及第的代称.常科登第后,还要经吏部考试,叫选试.合格者,才能授予官职.唐代大家柳宗元进士及第后,以博学宏词,被即刻授予“集贤殿正字”.如果吏部考试落选,只能到节度使那儿去当幕僚,再争取得到国家正式委任的官职.韩愈在考中进士后,三次选试都未通过,不得不去担任节度使的幕僚,才踏进官场.
唐代取士,不仅看考试成绩,还要有著名人士的推荐.因此,考生纷纷奔走于公卿门下,向他们投献自己的代表作,叫投卷.向礼部投的叫公卷,向达官贵人投的叫行卷.投卷确实使有才能的人显露头角,如诗人白居易向顾况投诗《赋得原上草》受到老诗人的极力称赞.但是弄虚作假,欺世盗名的也不乏其人.唐太宗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他即位后,大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
武则天载初元年二月,女皇亲自“策问贡人于洛成殿”,这是中国科举制度中殿试的开始,但在唐代并没有形成制度.
在唐代还产生了武举.武举开始于武则天长安二年,公元702年.应武举的考生来源于乡贡,由兵部主考.考试科目有马射、步射、平射、马枪、负重摔交等.“高第者授以官,其次以类升”.而在唐代最著名的武状元便是郭子仪了.
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他在位期间,曾在长安、洛阳宫殿八次亲自面试科举应试者,录取很多很有才学的人.开元年间,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以后成为定制.
意义
科举考试是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为选拔人才资源,而设置的一种考试制度,让读书人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学而优则仕的一种制度.这种制度对于中国传统社会后半段的政治运作和教育模式都具有关键作用.
求采纳~~~
常设的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种.其中明法、明算、明字等科,不为人重视.俊士等科不经常举行,秀才一科,在唐初要求很高,后来渐废.所以,明经、进士两科便成为唐代常科的主要科目(进士考时务策和诗赋、文章,明经考时务策与经义;前者难,后者易).
唐高宗以后进士科尤为时人所重.唐朝许多宰相大多是进士出身.常科的考生有两个来源,一个是生徒,一个是乡贡.由京师及州县学馆出身,而送往尚书省受试者叫生徒;不由学馆而先经州县考试,及第后再送尚书省应试者叫乡贡.由乡贡入京应试者通称举人.州县考试称为解试,尚书省的考试通称省试,或礼部试.礼部试都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闱也就是考场的意思.
明经、进士两科,最初都只是试策,考试的内容为经义或时务.后来两种考试的科目虽有变化,但基本精神是进士重诗赋,明经重帖经、墨义.所谓帖经,就是将经书任揭一页,将左右两边蒙上,中间只开一行,再用纸帖盖三字,令试者填充.墨义是对经文的字句作简单的笔试.帖经与墨义,只要熟读经传和注释就可中试,诗赋则需要具有文学才能.进士科得第很难,所以当时流传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
常科考试最初由吏部考功员外郎主持,后改由礼部侍郎主持,称“权知贡举”.进士及第称“登龙门”,第一名曰状元或状头.同榜人要凑钱举行庆贺活动,以同榜少年二人在名园探采名花,称探花使.要集体到杏园参加宴会,叫探花宴.宴会以后,同到慈恩寺的大雁塔下题名以显其荣耀,所以又把中进士称为“雁塔题名”.唐孟郊曾作《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遍长安花.”所以,春风得意又成为进士及第的代称.常科登第后,还要经吏部考试,叫选试.合格者,才能授予官职.唐代大家柳宗元进士及第后,以博学宏词,被即刻授予“集贤殿正字”.如果吏部考试落选,只能到节度使那儿去当幕僚,再争取得到国家正式委任的官职.韩愈在考中进士后,三次选试都未通过,不得不去担任节度使的幕僚,才踏进官场.
唐代取士,不仅看考试成绩,还要有著名人士的推荐.因此,考生纷纷奔走于公卿门下,向他们投献自己的代表作,叫投卷.向礼部投的叫公卷,向达官贵人投的叫行卷.投卷确实使有才能的人显露头角,如诗人白居易向顾况投诗《赋得原上草》受到老诗人的极力称赞.但是弄虚作假,欺世盗名的也不乏其人.唐太宗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他即位后,大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
武则天载初元年二月,女皇亲自“策问贡人于洛成殿”,这是中国科举制度中殿试的开始,但在唐代并没有形成制度.
在唐代还产生了武举.武举开始于武则天长安二年,公元702年.应武举的考生来源于乡贡,由兵部主考.考试科目有马射、步射、平射、马枪、负重摔交等.“高第者授以官,其次以类升”.而在唐代最著名的武状元便是郭子仪了.
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他在位期间,曾在长安、洛阳宫殿八次亲自面试科举应试者,录取很多很有才学的人.开元年间,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以后成为定制.
意义
科举考试是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为选拔人才资源,而设置的一种考试制度,让读书人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学而优则仕的一种制度.这种制度对于中国传统社会后半段的政治运作和教育模式都具有关键作用.
求采纳~~~
看了 唐朝科举制度分哪两大类?在当...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下面是玉米、玫瑰、桃三种植物的分类方法.想一想,哪两种植物的共同特征多?哪两种植物的共同特征少?为 2020-05-14 …
下面是马、驴、蜥蜴三种动物的分类方法。想一想,哪两种的共同特征多?哪两种的共同特征少?为什么?(1 2020-05-14 …
外贸分类中HS分类指的是哪些分类, 2020-05-17 …
NH3氨气属于哪个分类啊初中老师教过化合物分为氧化物和酸碱盐但是氨气属于哪个呢?格格不入那么这个分 2020-05-20 …
按照十级分类与五级分类的对应关系,与五级分类关注类对应的是哪些分类? 2020-05-27 …
石油加工工程1第五章原油评价1.原油分类的目的是什么?分类的方法有哪些?我国现采用哪种分类方法?2 2020-06-04 …
读书有哪些分类图书馆里面有哪些分类.比如:散文类童话类……只要你知道的,就写下来!是少年儿童那些的 2020-06-08 …
数的分类数字中有哪些分类?比如自然数,它是怎么定义的整数,它是怎么定义的质数,它是怎么定义的··· 2020-07-30 …
有种叫衣鱼的多动物,在分类上把它划分为节肢动物,下列特征中哪可以作为分类的依据()A.身体有许多体节 2020-12-21 …
华南虎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在分类上属于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猫科动物.请问亚门是介于哪两个分类等级单位 2020-12-29 …